1、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在提出科学开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制定了宏伟蓝图,明确指出了“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六中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这就明确指出了“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科学开展观是
2、“十一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切实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科学轨道。坚持不同的开展观,就会有不同的开展前景。科学开展观是指导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开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在于经济社会开展要“以人为本。开展的力量来源于广阔人民,开展的成果也必须惠及最广阔人民。“以人为本的开展观念强调要让广阔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展的成果,真正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一五规划
3、明确指出,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开展观以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原那么,即:坚持开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开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开展和改革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科学开展观统领和“四项原那么思想指导下,六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开展提出了“六个必须:一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开展的较快速度,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解决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的要求。为此“十一五规划强调,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开展的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在长时期内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开展。 二是必须
4、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开展过程中,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节约开展、清洁开展、安全开展和可持续开展。 三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十六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助推器。如果国家的自主创新缺乏,就很难为经济开展提供长期强劲的动力支持。为此“十一五规划强调,科技开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开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四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开展。全面协调可持续
5、的开展不是只有城市的开展,而没有农村的开展;不是只有一个或几个重点区域的开展,而没有所有区域全面的开展。科学开展观要求,必须实现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开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开展,推进统筹区域开展和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落实。 五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面对我国正经历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防止出现的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努力创造良好的开展环境。“十一五规划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安排,即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六是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
6、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这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 (二)总体目标 六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目标:第一,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根底上,实现202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23年翻一番。最新的2023年版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名义汇率折算(即以所谓实际数字)为840美元。这是中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到达小康的重要标志。2023年底,中国人
7、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到达1000美元。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开展目标,到202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到达1680美元。 第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简单地说,所谓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就是指每创造一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根据惯例,一般以生产一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标准煤吨数作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从中国环境资源信息网得到“十五方案制定时的数据(具体数据尚未统计出),预计“十五期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以2023年不变价)由2023年的2.77吨标准煤下降到2023年的2.2吨标准煤。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节能目标,
8、到2023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以2023年不变价)将约为1.76吨标准煤。 第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一般而言,一个经济强国必须要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名牌企业,作为拉动国家经济快速开展的强大推动力量。我国的名牌优势企业集中在服装纺织、轻工制造和电子通讯类产业,先后出现了海尔、联想、华为、春兰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名牌企业。今后,我国企业开展必须走加大科学技术含量、提高效劳和管理水平的道路,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争取有更多业绩良好的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拟完善,开放型经济到
9、达新水平,国际收支根本平衡。今后,我们将通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市场经济机制。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推进“走出去战略,是“十一五规划的一大亮点。“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开展空间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行使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更是形成中国式跨国公司、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近几年,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国企业(如中石化、海尔、春兰、联想等)主动走向国
10、外,已形成全球生产销售网络,初具跨国公司雏形。此外,我国参加世贸组织之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贸体系,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在加快开展对外贸易中,确保国际收支平衡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现实来看,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既是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开展和对外经济交往取得明显成效的结果,同时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开展和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五,普及和稳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拟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今后,在加快经济开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在财政上和政策上加大对城乡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提高公共教育、公共卫生以及困难群体
11、经费的投入比重,体现经济社会开展中的公平正义的社会政策价值取向。 第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根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十一五规划在经济增长的目标上将更注重人文本质,为提高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开展不断积累物质条件。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上,更加强调“共同富裕和“共享成果的政治理念,使中国城乡十几亿人都能够在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共同参与开展的时机,共同分享开展的成果。 第七,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民主法制建设是依法执
12、政、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一同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稳定的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既是推进国民经济社会开展的有力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局部。今后,要继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舆情聚集和分析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
13、理工作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抓好煤炭生产、危险品运输、公共交通安全等关乎广阔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从根本上治理好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隐患问题,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在稳定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三)主要任务 六中全会在认真总结“十五方案提前顺利实现的经验根底上,深入分析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开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对“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任务作出明确安排: 第一,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14、支持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开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根底设施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面貌出现历史性的新变化、新气象。 第二,实行以提高经济“质量为重点的新产业政策。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合理安排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开展中的比重。在加强和稳固根底产业、根底设施建设的前提下,要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开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加快开展效劳业,提升效劳
15、水平和管理水平。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高技术、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此,必须加大技术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三,统筹区域开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开展格局。进入新世纪,按照科学开展观的指导思想,我国的区域开展根本完成了由“沿海开展战略向“区域协调开展战略的转变,初步勾勒出了未来区域开展的宏观格局: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开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开展的新格局。 第四,统筹城乡
16、开展,形成健康开展的城乡格局。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城市开展出现了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反差、城市与乡镇的反差。为了防止大城市向超大城市盲目扩张,防止中小城市因各种政策或资源因素而萎缩,防止城市和乡镇之间差距扩大,“十一五规划将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开展、合理布局的原那么,促进城镇化健康开展。 第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规划要求,在经济社会开展中,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根底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开展能源资源节约,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