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推进“双百亿”工程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83339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推进“双百亿”工程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推进“双百亿”工程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推进“双百亿”工程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推进“双百亿”工程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推进“双百亿”工程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推进“双百亿”工程的实施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推进“双百亿工程的实施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总体部署,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一批50亿至20230亿元大企业和50亿至20230亿元产业群(以下简称“双百亿工程),推进全市工业跨越开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对建设“双百亿工程重大意义的认识 从我市工业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看,过去我市工业曾一度辉煌,主要得益于大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也得益于大企业较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目前,我市工业开展速度还不够快、开展水平还不够高的主要症结是缺乏大企业。缺乏大企业,就缺少工业龙头,缺少工业形象,缺少工业竞争力。从先进地区成功的实践看,但凡开展速度快、开展水平高的,都有一批

2、知名大企业作支撑,都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群作依托。从未来开展的战略选择看,大力建设“双百亿工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道路的具体实践,是加快建设富裕新扬州的根底和关键,是做强重点产业、做大规模总量、增强综合实力、重塑工业形象的重要举措,是突破开展瓶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产品高端化开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大力推进“双百亿工程,是我市“十一五时期,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工业开展的主导战略。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大力推进“双百亿工程的重大意义,把它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集中精力,形成合力,推动“双百亿工程顺利实施。 二、明确“双百亿工程建设目标

3、(一)实施“72023方案,培育龙头型重点骨干企业 到202223年,全市工业力争有7家企业年产值规模过20230亿元,2023家企业年产值规模过50亿元。到“十一五期末,17家企业总产值到达136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34%;全市有5家大企业(集团)进入全省20230强。 年产销过20230亿元的企业是。上汽仪征分公司、扬州化工医药集团、宝胜集团、江苏顺大半导体开展、扬州大洋大洲造船、中石化仪征化纤、江苏石油勘探局。7家企业“十一五期末年产值到达840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87倍,年均增长23.5%;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1%。 年产销过50亿元的企业是。扬州第二发电、江苏诚

4、德钢管股份、江苏通运集团、江苏三笑集团、川奇光电集团、江苏亚星客车集团公司(含扬柴)、江苏琼花集团、大连化工(江苏)、永丰余造纸(扬州)、江苏扬力集团。“十一五期间,2023家企业累计投入180亿元;期末产值52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3倍,年均增长27%;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3.2%。 (二)实施“1118方案,打造重点(特色)产业群 到“十一五期末,在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电线电缆、船舶、服装服饰、旅游日化、光伏、金属板材加工设备、毛绒玩具、道路灯具等11个特色产业中,初步建成18个年产值规模达50亿至20230亿元的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11个特色产

5、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5%以上;18个产业集群产值到达21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3.8%。 年产销过20230亿元的产业集群是。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产业集群、市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x汽车产业集群、市经济开发区led产业集群、市经济开发区光伏产业集群、宝胜电缆电器工业园产业集群、邗江新坝船舶工业区产业集群、仪征船舶工业园产业集群、高邮经济开发区服装服饰产业集群。2023个产业集群“十一五期末年产值到达16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0.5%。 年产销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是。市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产业集群、高邮湖西电线电缆产

6、业集群、x船舶工业园产业集群、邗江经济开发区服装服饰产业集群、邗江区杭集镇旅游日化产业集群、邗江经济开发区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制造产业集群、维扬区毛绒玩具产业集群、高邮郭集道路灯具产业集群。8个产业集群“十一五期末年产值到达5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3.3%。 三、强化“双百亿工程推进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 各地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开展的方向、重点,围绕接长和扩充产业链,围绕做大做强企业,加强规划的研究和编制。重点要制订特色产业集群开展专项规划,大企业(集团)“十一五开展规划,根据规划编制产业目录,包装产业招商工程。编制规划要把握政策导向,符合市情实际,广泛征求意见,主动咨询

7、专家,进行科学论证。用规划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专业特色园区集聚,向大企业(集团)集聚,推动我市工业布局集中、协作配套、资源共享、规模开展,加快实现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产品高端化的开展目标。 (二)打造载体平台 在现有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中,认真规划建设特色产业集群专业园区,把特色产业开展的区域控制在一定地域范围。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原那么,整合、优化、提升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做好园区开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开展规划的衔接,按照功能区分,根据资源、生态、产业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园区定位,优化企业协作流程,优化产业和工程布局,完善工业园区根底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产业集聚有效载体。按

8、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思路,推动园区建设。鼓励和引导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园区集中,与龙头企业重组,与龙头企业协作。同时,大力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办专业特色园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做大做强、产业集聚方面的带动、辐射、示范、扩张效应。 (三)狠抓关键环节 着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的原那么,突出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引导企业走原始创新与二次创新相结合、加快开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之路。加快企业“一站两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建立健全区域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加速信息技术

9、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 着力推进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较高、市场潜力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国家级乃至国际级品牌。做强特色品牌、培育高新品牌、做大传统品牌、激活颓势品牌,创立多层次区域品牌体系,通过放大品牌效应,提升我市工业产业层次和区域形象。 着力推进企业加大有效投入。坚持工业投入与企业做大做强相结合,以大投入促进大企业(集团)建设,提升自主开发能力和规模竞争实力。坚持工业投入与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相结合,切实提高工程的专业化、精细化、配套化水平,按照投资向工业集中、向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集中、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聚的要求,整合区域资源,推进工程实施。坚持工业开展与技术创新

10、、资源节约相结合,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程,实施节地、节电、节水、节材工程。 着力推进产业招商。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以做大做强企业、实现产业集群、接长产业链条为取向,狠抓产业推介,注重产业链配套招商;重视技术、资金密集型重大工程的引进,力争国内外知名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扬州工业重点特色产业;加快从招商引资为主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向引资、引技、引才、引管理结合的转变,向产业集聚、企业集合、资源集约的转变。 (四)强化扶持效劳 强化政策扶持。一是保证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扶持政策重点向“双百亿工程倾斜,优先帮助申请上级的政策扶持。二是对符合产业集群规划要求,

11、在集群区域内设立的产业研发中心、技术信息效劳中心、产品检验检测中心、融资担保机构、产品中心交易市场、物流中心、产业工人培训中心等公共效劳机构,由各级财政根据财力状况予以相应的扶持;对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在企业建设用地、生产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工程扶持、公共平台建设、产业公益宣传等方面分别制定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实施重点扶持。三是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开展现代物流。加大各级财政对专业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根据全市产业集群规划布局,在重点产业集群所在地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培育专业物流市场。四是加快各类行业协会开展。通过各级财政资助、政府行政推动等形式,支持重点行业协会建设;加强政企沟通,强化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开展。五是引导和支持大企业(集团)强化战略管理。组织著名专家或委托咨询机构对大企业(集团)长远开展战略进行筹划和论证,提高大企业(集团)战略管理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和效劳协调。充分发挥市“双创、“三重办公室的“五大机制作用,强化目标管理机制,加强动态考核,实行年度考评奖惩;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加强纵横沟通与协调,集聚全市力量,形成开展合力;加强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本钱,营造工业开展良好气氛,推动“双百亿工程加快实施。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