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开展的假设干思考 一、我国文化产业开展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开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它不是经济与文化的机械混合体,而是指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过程中,由于两者内在一致性、双向互动以及“经济文化化与“文化经济化两种趋势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具有新
2、质的社会系统综合体。这种文化经济与知识经济互为补充、互为条件。从广义上说,文化经济包含着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为特征和前提。没有科技的高度兴旺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是说不上精神消费生活的普及和开展的。知识经济的要义在于文化(知识和信息)成了经济开展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人的智慧即知识成为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且具有非损耗性和高增值性优势。正鉴于此,“高技术含量的背后其实是“高文化含量。因此,知识经济应该说是以人的智慧成果即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开发为根本特征的“人文经济或“精神经济。从狭义上说,知识是文化经济(产业)的首要财富,知识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文化经济,文化产业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局部
3、。正是知识经济加速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正因为知识创新带动着经济开展,生产活动属于知识密集型,开辟了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新局面。现实已经昭示:未来文化与经济必然合二为一,文化就是经济,经济就是文化。美国著名记者迈克雷说得好:“美国真正的优势是文化与知识财富这两个非常人性化的资源。也正是对这两个特殊资源的最合理的整合,才使美国文化产业又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了领导角色。 其次,经济全球化使文化产业和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国经济依存度逐步加深,也使各国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时尚、文化市场日趋国际化,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
4、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江泽民最近指出:“当今世界剧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精神力量的实质就是文化实力。因此,在新世纪国际关系的转换中,文化作为软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软国力的竞争将与日俱增。文化产业不仅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也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是国际竞争力的根底。这种文化竞争力包括两大层次:一是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指一个国家文化产品在国际和国内文化市
5、场中占有的份额。二是精神控制力。指一国文化对他国文化的影响力。冷战结束后,军事威胁相对减弱,而不同民族和国家间文明冲突仍在继续,文化产品正是这种文明冲突的重要载体。对他国文化市场的占有率与对他国的精神控制程度成正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位法国记者就2022年初美国在线兼并时代华纳的消息作评论时曾指出:“在因特网时代,只要谁买下文化,谁就可以控制时代。 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开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参加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一个中国人家里,
6、可能有美国的、日本电视机、德国 、意大利冰箱、韩国的空调、芬兰的 ;西装、t恤、牛仔裤成为当家服装;喝可乐、吃肯德基、尝烧烤、啃牛排、品咖啡,成为城市新的饮食习惯;看美国大片、听外国流行歌曲、欣赏交响音乐会和芭蕾舞及拳击争霸赛或职业篮球赛这一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在文化制度层面,由于文化产品、文化资本的跨国流动和文化生产、文化贸易的全球运作,使全球文化生产、贸易、投资的国际间相互依赖性增强,这样便使得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改革本国文化体制以适应国际规那么和国际惯例。国际文化组织在全球文化开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制度性作用。在思想观念层面,随同全球化而来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使各
7、种不同文化间相互冲突、碰撞和融合。例如当代西方思潮和文化精神中的合理的积极因素,对我们树立新的文化观念、文化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当然,与任何事物一样,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激荡也具有“两重性,文化冲突、碰撞,也会给我们带来假设干消极影响,但更会产生文化创造的智慧之光。没有碰撞就没有创造,文化模仿也是文化创新的根底。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清楚确,对开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突出表现在:一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首次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理念;二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
8、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个五年方案的建议中,继在1992年国务院将文化艺术列入“三产的根底上,第一次以中央建议的名义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新概念。这反映了党中央对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共性与个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文化自身开展的多侧面的复杂性。中央还对文化产生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性导向,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经营机制,“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开展。显然,中央的建议为文化产业开展指明了道路,充分说明党中央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这对新世纪开局推进文化产业的开
9、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强大的政策导向功能。 其次,我国开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浓厚的文化传统、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魅力独具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文化市场等。二是我国开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根底。2022年我国已步入小康社会,根据需求结构变动的经济开展规律,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教育、娱乐、旅游、体育等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1999年文化消费已占家庭总支出的12.3%,比80年代初增长2023倍。据预测,到2023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潜在消费能力将到达55
10、00亿元。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开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附图 再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开展,为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必要的根底。近十年间报业投资回报率始终在17%-50%,远高于其他产业。一些文化大省、市纷纷将文化产业列为“十五支柱产业,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出现了由公司投资创办的中国改革报,省市级广电集团、报业集团、演艺集团、出版 集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组建,甚至国家级集团也在酝酿之中。社会办文化产业势头强劲,全国文化市场产业单位已达27万余家,从业人员113.4万固
11、定资产315.7亿元。 我国文化产业在面临巨大开展机遇的同时,同样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江泽民最近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外乡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开展了相互激荡,有吸呐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阔开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开展上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文化开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有人预言,参加wto对中国深层次的冲击和 最大的挑战是文化,尤其是对垄断文化、官本位文化、侵权文化的冲击。 就国际挑战而言,首先,兴旺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
12、势文化的扩散渗透。纵观当今兴旺国家开展历程,经济国际化程度愈高,其文化产值所占比重也越高,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2%上升到12%;英国也由3%上升到2023%;意大利那么由当时的起步飞跃到25%。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芬兰的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例分别到达20%、2023%、6%和5%。2022年美国电影、电视和音像出版等总收入已达700亿美元以上,成为美国出口创汇仅次于航天业的第二大产业。好莱坞一部影片泰坦尼克号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后,赚回了2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美国的读者文摘杂志年营业收入高达25亿美
13、元。1995年日本仅娱乐业经营收入就达35万亿日元,超过了当年日本汽车工业产值。2022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大企业是以文化产业为主的大公司,它们控制了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中的四家,好莱坞八大公司中的七家,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电视、报刊和出版集团。因此,国外许多政要、专家学者都把文化产业看成是与信息产业一起成为21世纪全球化的两大朝阳产业。日本著名学者日下公人曾在新文化产业论一书中断言:“21世纪的经济学将由文化与产业两个局部构成,“文化必将构成经济进步的新形象。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开展,但由于起步晚,受经济实力和体制制约等方面影响,与近13
14、亿人口大国的需求相比,还显得力不从心,文化资源大国与文化产业弱国的矛盾十分锋利。一是总量规模偏小,质量档次不高。据统计,1998年全国文化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6%,占“三产增加值的0.8%,如果加上播送影视、新闻出版也不过分别占0.75%和2.33%;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仅占消费总支出的2.27%。二是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状态,普遍缺乏竞争力。例如1999年我国电视出口总值仅为202300万美元左右;全国电影市场年发行收入才20亿元左右;最有实力的报业集团固定资产也不过20亿元;中央电视台2022年的收入不到50亿。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
15、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平安,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据统计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西方七大国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大公司所垄断。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而在美国自己的电视中,外国节目的占有率只占1.2%。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只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电影总票房的三分之二。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强势文化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在销
16、售本国文化产品并牟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竭力输出其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甚至作为维护其霸权的重要战略。1995年2023月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公开宣称:“美国负有独一无二的责任和具有独一无二的能力,“在全世界推进美国的价值观和促进美国的利益。他坚信“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力量将不再是军力,而是信息能力走在前面的国家。小布什上台以后,继承克林顿的衣钵,更加不遗余力地推进单边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势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开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主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一是网络语言英语化。美英已经占据了垄断全球文化的“话语权,非英语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将被彻底排除出网络。例如互联网的中文信息输入量(且大局部是新闻)不到总量的万分之一,输出量不到总量万分之四,不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