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读《教育六问》有感.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83449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读《教育六问》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读《教育六问》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读《教育六问》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读《教育六问》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读《教育六问》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3年读《教育六问》有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教育六问有感 兰衍局名师工作室曾瑞准 教育,曾经有过优美的形式。庄子笔下的杏坛,一泓碧水,一树杏花,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让多少后人向往,以至于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作是人生三乐之一。教育本应唤醒人的生命,变化人的气质,开廓人的心胸,提升人的的境界。 然而,当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受到功利主义和工具崇拜的双重影响,那些固有的价值有所缺失,似乎变得不再美好,不再具有诗意。那我们的教育的使命是什么。这也正是“教育何为的问题。 教育的“得与“德。 我们的教育,教到最后,要让学生能够“止,正所谓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跟水一样,只有平静了才能让很多人在旁边照一照

2、自己。人也是一样的“唯止能止众止,才能凝聚起周围的力量。一个急躁的人,一个整天像八脚猫一样的人。连自己都没有安排不下来,怎么能凝聚周围的能量来做一件事。因此安详就能定,定以后就能静,静就能够安,安能够虑,安能思考,思考就能得。“得是也就是“德,学生有了“德才能做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因些简单的教育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心灵,生活也就要简简单单,教育亦是如此,学生的心中才能容下“德和“仁。 教育要给你安一颗心 教育需要智慧是非之心亦是智慧。学生的学业成绩考了20230分那最多是“记忆,而智慧是判断是非能力,它是需要有仁心、知羞耻、讲诚信、懂礼让、持忠恕。智慧不是智商的上下,而是有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当然这

3、个世界上有很多崇高的人,他的人之所以崇高,是因为他非常善良。教育就是给你安一颗心,人的一辈子就是给自己安一颗心,把心安了,就叫居心。如果仅仅只教给孩子一套技术技能,就会像孔子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我们应该重视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心灵系统。 “多和“一 孔子之所以是个伟大的人物,之所以比我们高明,他绝对不是靠知识总量比我们多,他而是跟我们比“一,现在有些家长把孩子搞的很累,老觉得重要的太多了,今天学唱歌,明天去跳舞,一个女孩子去学形体不也是很重要吗。他们把教育看成是拿菜篮子去菜市场买菜,当认为需要的,尽可能多买。可是篮子装不下你想要的那么多的菜。因此教育和学习是一

4、样的,整个生活,甚至人的一生就是篮子,你一生能活“多大呢。不能学会所有东西,重要东西学太多了,会把人累死。要分清楚“多和“一才是必要的,有些技术不懂没关系,比方说歌不会唱没关系,舞不会跳也没关系。但要教育学生“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但教育学生要有“良知的这个“一才是必要的。 第二篇。读学与问有感初读23课课题,我不禁产生了疑惑。“学与问,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学问一词,本课也必说“学问无疑。可学问从何处来的呢。带着这个问号,我走进了课文。而只一课,老师便根本讲完了这一课,只剩下一条小尾巴扫一下。但不得不成认,这节课由于老师的生动讲解与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完全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原先的疑问,

5、也找到了答案了。学问何处来。从勤学好问中来,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哥白尼日心说的伟大成就,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沈括举世无双的梦溪笔谈。而说到问,我便想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天是语文考试,可我们几个自以为稳操胜券的人望着一条熟悉的考题傻眼了,互相递着眼色,可得到的却全是无奈的耸肩。最后只能瞎蒙,可当时自己估计正确的可能性几乎与中国男足赢世界杯的可能性一样高。何题。“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请君用一成语概括。假设放在平日不会也情有可原,可偏偏这题昨日刚出现在我们家庭作业中,整班全灭,老师只冷冷抛下一句“下午讲,可谁知下午率先迎接我们的却是一考试。那次考试那一题只有m君对,答案是瓜田李下。吾们不服,

6、逼问m君如何知道,他平静地答复了一句“上午问老师的。吾们顿时抓狂,大有把m君吞了之势,面对如此情景,他仍平静地答复了一句“上午问下午考,有何不妥。你们怎么不晓得问。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们都有无语地从m君座位旁离开。一道昨日不会之题不问个究竟,导致了下午考试直接丢分,老师没有什么不对,m君也没有什么不对,不对的却是我们。我们刚愎自用,自以为天下无敌却输给了一个无名小卒,我们难搁面子,只因为平时在同学面前装得无所不知,再问老师岂不甚是虚伪。而今天学的学与问这一课也解开了我心里许久的一个结,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也顿觉孔圣人所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极是也。向人请教

7、不是耻辱,面成熟谦逊的表现,而在千万个“为什么中我们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到真正的有学问。 第三篇:读叩问课堂有感读叩问课堂有感 有色小学黄燕 内容简介 此书为周彬教授课堂三部曲叩问课堂、课堂密码、课堂方法的靠前本,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思考,探寻期间的规律,是一本对课堂教学十分有益的书。它共分为五辑,分别是:教师与教学、学生与学习、育分与育人、课堂与课程、成绩与成长等。“教师与教学是以“莫把课堂当秀场为根底编写的;“学生与学习那么以“让学生学习走出迷失之境为中心;“育分与育人“课堂与课程主要是论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成绩与成长那么提出了“考试成绩究竟是谁的命根这一现实问题。这本

8、书中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平时存在但我们没有思考过的,或者从没有用周彬教授这样的角度去思考,抑或思考但没究其根本所以它带给了我们很多全新的启迪,也使我们找到了很多问题的内在原因。 作者简介 周彬,男,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研究所教授。著有叩问课堂、课堂密码、学校法制:理论与案例和教育考试与评价政策等专著,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领域有独到的研究。他曾经担任海宁高中的校长,2023年在他的倡导下海宁高中就为在校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和指导,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的人生规划进行指导。而我省的高中今年才开设这门课程,提出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这说明周教授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先进的,也

9、是具有预见性的。 叩问教师 尽管我们每天都在上课,但却很少追问上课究竟是为了谁。为谁上课这还是问题吗。难道教师每天上课不是为了学生吗。然而,教师上课仅仅是为了学生吗。当教师认为教学是为了学生时,就会认为只要自己每天上完课,批改完作业,辅导了差生就对得起学生了。至于自己每天是否过得有意义,自己在每堂课中是否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自己是否能够从每堂课中完成经验的总结与提炼,自己是否能够从每堂课中获得成就感,就另当别论了,是当然更好,不是也无所谓,只要对得起学生就可以了,至于是否对得起自己,并不重要。可是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往往会因为错失更好的学习时机而对不起学生,也会因为浪费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而对不

10、起自己。教师不仅仅是照亮学生的蜡烛,更应该是照亮自己的明灯,因为只有这样,你的光芒才会更加明亮,才会最终入驻孩子们的心间。 叩问师爱 周彬教授在书中说。“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否愿意读书,并不是因为家长与教师对他付出多少,而是看学生对家长与教师是否有真爱。也就是说,不是教师爱学生,而是学生爱教师才是真正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如此,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付出爱,更重要的是要努力让自己获取更多的来自学生的爱。当然,或许获取爱的前提是付出爱,但目的应是让学生爱自己。这不是自私,而是为了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学生。当教师对学生的爱没有激发出学生对教师的爱时,教师就是在浪费自己珍贵的情感资源。因

11、为学生不但无法体会到你的爱,甚至可能将教师源于爱而做出的种种行为解读成束缚甚至是找茬。这样的爱,教师付出越多,学生反感情绪越剧烈,师生关系越紧张。彼此的委屈和抱怨也会逐步增加。因而我想,教师的爱大概不必润物无声,尽可以让学生看见,让学生听见,爱到学生的心坎里,爱到让学生爱上自己。学生不再厌学,老师不再厌教。 叩问课堂 既然课堂中只允许有一位主人公,那教师就必然面对进与退的选择。如果我们只是论述课堂这个舞台,那教师的退就成为一种必然;如果教师利用自己学科知识的优势占据这个空间,那么学生永远都只能仰视教师,把他当成是无法企及的演员当教师在课堂中总是急于将备课内容讲完时,当教师总是急于将自己的精妙的

12、解题方法演绎出来时,教师就成为了这堂课的主人,学生只是欣赏教师的观众。当教师在课堂里为学生让出一条道来的时候,冲锋陷阵的是学生,摇旗呐喊的是老师,最后的胜利者是学生,同时也造就了教师的成功。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让学生获得学习动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体会到自我实现的价值,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觉得上课本身有内在的价值与乐趣。 二、给学生表达自己学习方法与能力的时机。 三、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时机。 四、善于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学生。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还是学生,我们不应该让学生被动地接

13、受学习,而要引领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把课堂当成自己的学习乐园。 叩问“差生 平时的教学中,每个班都有学习好的孩子和学习差的孩子,由此在教师的眼里也就出现了“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在我眼里也不例外。当我读到书中“好生与差生: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的观点时,让我深有感触。什么学生是差生。“差生不等于样样都差,成绩仅反映的是孩子的某一方面而不是全部。古今中外的事实证明,差生同样也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比方: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众人皆知的后进生;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大诗人拜伦在小学读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每个人都应有各自的工

14、作位置,学生也是如此,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文中还有段话特别令人深思,与老师们共享。当我们用年长者的心态,以一个学科专家的身份去俯视我们的学生时,他们都是笨蛋,除了极为少数的几位天才,因为他们这么小的年龄就可以超越我们多年的知识积累。当我们用朋友的心态,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仰视我们的学生时,他们都是聪明的,除了极为少数的几个笨蛋,因为他们居然和我们自己一样笨。只是我们的笨,表现在无法教会这些笨蛋;而他们的笨,表现在无法领会我们给他们的“教。换一种眼光看差生,给他们的是另一片天空,给自己的是一份豁然。 第四篇:读鉴史问廉有感鉴史问廉读后感 近日,我细细品读了鉴史问廉

15、一书,该书从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辩、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等八个方面说明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进程,既是一部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反腐倡廉史。她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其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更具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是伟大思想家老子千古悠悠的哲思;“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是北宋一代廉相包拯对清浊的褒贬;更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的悲沧与感慨。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我们一是要借鉴古代“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刑辅、管权治吏、正心修身等历史经验和思想;二是要做到“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三树立廉洁的正气和风气,当廉洁的风气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