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有人走的路勇敢的面对谎话读后感 在建完模后,我去买了一本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少有人走的路勇敢的面对谎话。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派克博士的身份对于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我曾经参加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取得了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证书。所以我选择了这本呼声很高的心理学著作。我阅读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习他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和经验。 在前言中有句话“明明自己混得很差,我们却不断装出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这名话揭示了许多人的现状。而这的原因的因为意识和潜意识的存在给人躲避自己的空间。而我总结为这是道德或说是社会意识的影响所致。社会意识不容忍我们做出某些行为,在我们做出后我们不能面对这公开的后
2、果就把他塞进了潜意识中,对自己进行欺骗。所以一切心理治疗的目的都是要把隐藏在潜意识中的谎话提升出来,让自己的意识清楚地认识到它。书中说心灵选择谎话,虽然能使我们获得暂时安逸,但却注定要长期饱受心灵的折磨。从现实中来看这是极为正确的。病态的自我,就是被谎话包裹着的自我。因为他们不明白痛苦正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沉浸在谎话中的人不是用谎话推卸责任,就是用谎话逃避痛苦。不幸的是,这种人不计其数,至少在我的观察中还未曾见到过不用谎话的人。或许是有的,只是我没遇见。不过从目前来看,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谎话是非常惊人的。现在有这么一名话:遇人七分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社会存在谎话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必要的。所以
3、我觉得,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下,我们不应该去追究谎话的完全消灭,而是应该让人尽量的说问心无愧的话,减少个人说谎后心理疾病产生的概率。让人知道勇敢地戳穿心中的谎话,我们的心灵就会成长,心智就会成熟,就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人生。当然如果社会意识形态能够改变,对于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会有很大帮助。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个人更优秀。 总的来说,这本书以几个心理治疗的实际案例为引,介绍了说谎成性这个概念和爱能治疗谎话,但由于作者是西方人,作品中难免带着西方的文化色彩。在书中用魔鬼来说明谎话并引用了撒旦的故事,个人觉得此处可以选择性观看。并且对于人性有一定的恶化,带有性本恶的思想,阅读时应该具
4、有批判性。 我顺序阅读的本书。 第一章说谎是心理疾病的根源讲述了一个患有强迫妄想症的男子因不敢面对童年和家庭不合而产生逃避进而产生心理疾病的案例。非常好地说明了心理治疗的过程。我从中受益颇丰。文中乔治在外人面前表现地很正常,便可断定其心理不正常。因为人不可能完美,表现完美的人肯定是伪装的。伪装的缘由便是心理不正常。但他在事业上的成功却也打动了我,成功是需要底蕴的,而我们现在就是在积累底蕴。在治疗过程中乔治一直在说谎,或者说是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直到最后病症加重才或多或少的袒露一些。这也说明了和一个不认识的心理医生建立信任是不容易的。但治疗却必须找不认识的才行,医生和病人都不容易。事实上到最后乔
5、治都没有相信医生。而对于心理医生而言,只有当病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医生所接受时,他才会敞开心扉,对医生吐露心声,表达出他的真实想法,这样的诊疗才能收到实效。书中介绍了一个临床经验:心理医生有必要在诊疗中的某一阶段,就个别特定的观点与病人持相反的立场,并给予一针见血的评断。这样的情况必须有充分的诊疗时间作为根底,最后要在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后,再下评断。这个经验是我从来没想到过的,想想也是应该的,这是我阅读本书的一大收获。 后面的章节也都是治疗的案例,看完后也算是稳固了一下第一章过程。但对于后面的章节我更多的是关注某些语句给我的感悟。有一点需要说的是,在第二章中,很明显的感觉到心理医生
6、是玩忽悠的,一般在第一次诊断中,医生都是闲聊以消除病人的戒心,但是却是收费的,而且心理治疗的见效周期长,所以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中是不容易普及的,尤其对于老年人和农村人更不容易接受。 书中多处强调童年对于人的成长的影响。在我看来,儿童5岁以前的记忆是很少的,而5岁以前的生活带给人的是他以后的性格。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他在儿童时期所受到的关心程度以及监护人做事的要求和方式。总体说来也是社会意识形态所影响的。 国人向来说。家丑不可外扬。子从父。所以父母总是扮演家中帝王的角色,要在孩子面前扮演完人,即使是错的也要修饰成对的,正是这种情结导致父母错误的引导了孩子的成长。学校中大局部的问题儿童的存在正是这种错
7、误的现实体现。 对于撒谎成性,动机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或不完美。我的体验是,有高学历的老年人撒谎成性是很少的,因为他们不需要撒谎了。实际上我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正是前人对于撒谎成性的深刻理解。快死的人已经没了野心,也就没了说谎的必要的。 比较失望的是文中的几起案例都没有给出一个治疗好的结局。都被医生说成了不可治。与 我看此书的期望不符。我原本就是为了学习如何治疗好一个病人,获取一个完整的治疗过程。而此书并没有满足我的期望。或许是心理治疗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有用吧。 在此书的结尾,作者说爱能给我们面对谎话的勇气,但说的也不详。我觉得,每一个人都需要爱,尤其是孩童时期更是需要爱。当社会给予
8、了他足够的爱,足够的宽容和理解,他就不会再欺骗自己欺骗社会。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我所说的社会意识形态需要改变的原因。试想,对于一个错误的产生,原因肯定是学得不够,而隐瞒,原因是不愿承受结果。如果有人能够在错误产生之前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就不会犯错,又如果能给他较低的代价,他又何必隐瞒呢。 我们现在不能改变过去了的时代,但我们能开辟未来。我们可以在今后对别人付出爱,让社会朝着较好的方向开展。所以在今后,我将尽力以一个开拓者的姿态奉献自己的爱与宽容,并用我心理咨询师的身份说服身边的人和我一起努力:奉献爱,学会宽容,减少自己和别人说谎话的外因,引导可以引导的人勇敢的面对谎话。 第二篇:少有人走的路读
9、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在素质班的要求下,我翻开了一本以前从未听说的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现在畅销图书榜单上,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这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共分为四个局部:自律、爱、承载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
10、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时间不同而已。躲避问题和逃避问题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视问题开始。但是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难的旅程。 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那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时间这些原那么,关键在于你的态度,你要勇敢面对痛苦而非逃避。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病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
11、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困难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突然想起我的一个习惯,比方说在吃一碗鸡蛋面的时候,最期待的往往是我最爱的鸡蛋,可是面我也得吃完。每次的选择都是把蛋留到最后,即使吃面的时候有点勉强,但是有蛋在后面等着我,所以最终的感觉大多还是满足。这不也是一个推迟满足感的过程吗。呵呵 很幸运有时机了解这本书,否那么将会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个遗憾。我会慢慢学会自律,学会爱,学会独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己的主宰,用积极平和的心态迎接生活。 第三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
12、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他以简单的形式将人类面临复杂的问题娓娓道来。每个人几乎都可以从他的案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世界上真正到达“自我实现的人寥寥无几。以下是我看了这本书后的感想和一些感悟。 第一,“关于爱的定义,不同以往的是,作者给了一个理智却神奇地充满温暖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一种同对方一同成长的意愿。想要给这句话简短的话做一个注解,却发现无论怎样的注解都是狭隘的理解。爱是尊重别人的生命及个性,明确了解对方接受对方是一个独立个体的事实。 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现状是绝大局部父母在教育下一代时都过分溺爱子女。孩子还懵
13、懵懂懂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已经将孩子的未来都设计的满满的,子女本身的心智未得到应有的教育。当子女未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行驶时,就一味的责备子女以及说不理解自己是如何良苦用心。实际上都是父母自己心智不成熟的表现,过分的保护、甚至溺爱,实际上市推迟了孩子心智成熟的时间,一旦孩子走上社会,就会发现承受能力不够。 第二是关于“懒惰,作者谈到懒惰是一种原罪。世间的自然能量都是由高流向低处,最终进入懒惰状态,而进化过程是由低向高地开展,在此过程中,它变得更加复杂,而更具分化性,更有组织性。 每个人成功的方式不一样,但不成功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共同的原罪,就是懒惰,成功的定义不代表你赚的钱多就成功,个人认为“成功
14、应该是个人心智比较成熟,个人各方面生活处于平衡的一种状态。不一定每天工作16小时就不是懒惰,因为如果你只关注工作,而忽略了你生活中其他的局部,只会让你的生活的平衡逐渐倾斜,算不得成功。 我从10年7月份调入城管所办公室以来一直认为自己还算勤奋,但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离作者所描述的成功还很远很远,总结一句话,“革命尚未结束,同志还需努力。 第四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
15、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者理论。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为佛教不成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却不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须要有一个神存在,比方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成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成认“神的存在,也是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 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许自己不知道而已。当你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是可能到达“神的境界的。 很感慨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 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必须如此。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很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 这是社会的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开展,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展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