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83636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高。高血压病的形成及远期防治是由自身因素及外界因素共同影响。中西医在解释高血压发病机制时虽有不同,治疗手段也各自迥异。但均以防控高血压、维持血压持久稳定为主要目标。而且同时提出了生活、饮食习惯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目前临床往往将西药作为主要治疗,而中医药作为一种保健及养生手段来指导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及行为习惯等。两者优势互补,收效满意。【关键词】中医;西医;高血压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3.3.02近年来,世界上大局部地区高血压的患病率呈

2、不断上升趋势,对公众健康构成较大威胁。而目前我国25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约40%的人已确诊患有高血压病,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增高。虽然高血压病可治疗,但往往需要通过终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高血压控制仍然面临着重要挑战,成为人们的健康威胁。祖国医学按照“眩晕、头痛、中风等病症来治疗高血压,已实现防治并重、内外兼治、中西结合的中医特色治疗模式。为临床高血压的防控作出了重要奉献。1 影响因素1.1 自身因素老龄化、城市化、久坐的生活方式,肥胖、饮酒以及过量盐的摄入是导致世界上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转变的重要因素。其中,超重及肥

3、胖不经控制为高血压常见危险因素。肥胖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预测,而腹部肥胖及内脏脂肪含量较多与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有关2。血脂异常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因子,多项研究已说明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呈正相关3。而瘦素作为脂肪组织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与血脂异常相关。通过饮食疗法可有效防止高血压。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以及低饱和脂肪饮食可大大降低血压。除此之外,低盐饮食并防止饮酒已成为防控高血压的常规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干预在减少高血压患者的服药量以及预防高血压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人们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加强日常锻炼来预防高血压。这些方法同样有利于患者对血压的最正确控制。1.2 外界

4、因素在许多国家或地区,高血压控制并不满意,需要人们更好地理解高血压的预防、监测、治疗以及控制。这往往需要大量社会资本的投入,以促进高血压患者管理。高血压管理的质量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地区卫生系统的完善性,其中包括患者药物的可负担性及可获得性。不良的患者依从性往往导致临床药物治疗的失败,需要对高血压有足够的认识,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并保证治疗标准性、有效性、持续性。受教育程度对高血压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加强并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往往服药依从性较差,起不到良好的药物降压效果。2 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2.1 中医发病机制目前,高血压中医证候尚未纳入我国高血压指南。在中医

5、证候分类、分布、演化规律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4。患者体质、情志、饮食等因素能够导致高血压的发病,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因中医无“高血压之名,故根据中医四诊将其归纳为“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宋磊等5将高血压各证型归纳为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痰湿壅盛证。认为各证型患者具有自身特点:肝肾阴虚证者最多;阳气虚衰证者多数高龄;气阴两虚证者高血糖发生率较高;痰湿壅盛证者甘油三酯偏高。2.2 中医治疗根据高血压患者不同辩证分型,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以调节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为主要原那么。治法包括平肝潜阳、祛痰降浊、化瘀活血、补益肝肾、温补肾阳等。经过多年来的中药药理学研

6、究,天麻、钩藤、石决明、当归、丹参、白芍、何首乌、泽泻等中药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研究得出6,中药汤剂灵活多变,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较单独使用中成药效果更佳。除了汤药治疗,中医外治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中同样具有满意疗效。是体质虚弱、久服耐药或不愿服药等患者的最正确选择,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治疗平安。庞英华7概括了目前公认的高血压外治疗法,主要包括中藥足浴、药枕、针灸、穴位贴敷及埋线、耳尖放血、推拿、刮痧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普遍低于西医治疗,这与药物服用口感、制作繁琐、降压速度慢有直接关联。目前临床往往作为西医的补充治疗,或作为一种保健及养生手段来指导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及行为习

7、惯等。3 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3.1 西医发病机制西医认为高血压发病机制包括:神经调节、肾脏调节、激素调节、血管调节等8。神经调节:研究说明,高血压前期(PHT)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通过监测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变异性(HRV)可以测量患者因各种神经递质兴奋而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作为高血压始动因素之一,及时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可有效预防高血压病发生。肾脏调节:肾性水钠潴留可使心排血量增加,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激素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血管调节:氧化应激导致的血管舒张功能损伤,促使内皮功能障碍,对高血压的发生及开展具有重要作用9。3.2 西医治疗由于西药降压迅速、

8、服用方便,适合高血压急症及远期长期控制。但终生服用使之引起耐药或高尿酸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不断增多。近年来,高血压的西药治疗已成定式,音乐疗法为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人体心血管生理补充性的干预手段,在高血压的治疗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10。虽无明显的降压效果,但能够刺激并强化患者对降压药物的自主反响。现如今,临床逐渐将目光转移到高血压合并症的控制中。研究说明11,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合并症与良好的血压控制之间存在独立相关性。即血压偏高或不受控制可加重这类并发症,而存在此类并发症的患者可增加高血压患者的住院频率,并减小降压效果。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已成为减少合并症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降低死亡率的重要

9、前提。糖尿病及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的相关性较高的综合征。均为冠状动脉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两者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容易受到高血压的损害,而血压高对糖尿病患者同样存在不良预后,因为这两种疾病对人体微血管具有协同负面作用。目前综合性治疗已在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身上实施。4 讨 论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及其所产生的并发症导致了巨大的社会负担,给患者带来疾病痛苦的同时,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高血压被认为是CVD最关键因素

10、,一半以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致死均由高血压引起。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漏诊率较高,而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增加。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抗血压的治疗目的是控制血压,同时减少或防止靶器官的损伤。与单一疗法相比,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不断增长的人口环境下,作为非传染性疾病的高血压对现今的医疗条件提出了更巨大的挑战。参考文献1WHO.A global brief on hypertensionJ.Geneva,2023.2Huang G,Xu JB,Zhang TJ,et al.Prevalence, awarene

11、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very elderly Chinese: results of a community-based studyJ.J Am Soc Hypertens,2023,11(8):503-512.e2.3Otsuka T,Takada H,Nishiyama Y,et al.Dyslipidemia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hypertension in a working-age male populationJ.J Am Heart Assoc,2023, 5(3):

12、e003053.4褚巖珺,刘志军.从高血压指南及中医辨证论治看血压管理的重要性J.中医学报,2023,31(2):221-224.5宋 磊,鲁 成,王肖龙,等.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23,23(7):1224-1230.6董雅兰.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10(34):618-619.7庞英华.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3,9(6):817-823.8徐 杰,宫 鑫,邹 勇.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14(17):130-134.9毛文星,李

13、冰,王志梅,等.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14(19):3770-3774.10do Amaral MA,Neto MG,de Queiroz JG,et al.Effect of music therapy on blood pressure of individuals with hypertens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t J Cardiol, 2023,214:461-464.11Yang ZQ,Zhao Q,Jiang P,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a Community of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angning District of shanghai: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Geriatr,2023,17(1):296.本文编辑:吴宏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