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教育的时代诉求: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 人类社会开展到21世纪,面临的公共危机越来越多,政府在管理公共危机中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胜任。我国的公民教育起步很晚,对公民教育的时代诉求缺乏应有的研究,根据社会公共危机频发的特点,我国公民教育在时代诉求上应进行危机意识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 公民教育社会公共危机时代诉求 人类社会开展到21世纪,和平与开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我们不得不成认,整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和谐与安宁,灾害、冲突、恐怖活动甚至战争依然存在。这些现实共同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全方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开展,不但造成了人类社会巨大
2、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不安。在应对这一系列社会公共危机中,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公民参与非常必要。 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是对其管理能力的全面考察与综合鉴定,它是衡量和反映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应对这些危机事件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还需要公民的参与。社会公共危机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危机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产生的后果严重。所以,如果没有公民力量的参与,一旦社会公共危机发生,纯粹依靠政府的力量,要么会造成决策的失误,引起更大的社会危机,要么会导致整个社会发生更多更大的混乱。 公民公共危机参与意识是政府化解危机的根底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
3、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从而错失防止危机的良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危机、多风险的时代,危机发生时如果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公民往往会表现得惊慌失措,甚至丧失理智,客观上会使公共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大,而政府在管理危机过程中如果也缺乏应有的判断力,会使危机的后果进一步扩大。要扩大我国公民有序参与的行为,政府就要善于运用各种渠道和机制,进行危机应急知识的宣传和应急能力的教育,以此来不断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例如日本,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不断强化公民的危机意识教育,提升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所以,日本在遇到危机时,公民所表现出来的淡定与有序,为政府有效解决危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
4、环境。近年来,全球性疾病的流行、世界范围的自然灾害的集中爆发、国际交往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冲突,甚至地区之间的领土争端等等,这一切都会成为社会公共危机。因此,随着社会公共危机范围的不断扩大,公民参与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更加重要。 学校应成为公共危机教育的主要机构。当今时代公共危机的发生覆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很多领域,不能简单地把公共危机看作是一些自然灾害或重大疾病,国家平安和主权、领土争端、经济贸易纠纷、文化交流冲突、军事侵略、货币战争等都可能导致公共危机的产生,因此,学校中的危机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对各种灾害的认识,还应该包括在全球化浪潮中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危机时刻良好的心
5、理素质、处理及应对公共危机时的理性选择及自救能力、危机时的合作能力及责任感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良好的平安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成为公民的根本素质,使每一个公民充分认识到危机预防和应对是公民的根本责任和义务。 良好的民族精神是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的精神支柱 社会公共危机的发生不但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开展。在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一个民族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认识它,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它,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教育提出了直接挑战。因此,作为一个民族的公民,如果缺乏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这个社会公共危机频发的时代就会面临一系列的灾难与恐慌。加强公民的民族精神教育是
6、顺应社会和时代开展的战略性选择。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开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群体意识和品格,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心理、文化、智慧、共同理想以及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等民族个性的综合表达。进入21世纪,时代开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特定情况。而这些时代开展的新情况和新特征,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开展和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一些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不断发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正常开展。这就要求要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以使民族精神能顺应时代开展潮流。但是,如果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民族精神培养与教育,我们要在一定的根底和依据之上进行。一是要创新民族精神教
7、育的内容。二是要依据时代的要求推动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贯穿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等的结晶,是维护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开展的精神动力。要把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公民在参与管理社会实践和处理一系列社会公共危机中,以时代和社会的开展进步与整个人类的和平幸福为出发点,提高精神面貌和创新能力、强化和提升爱国情怀、自始至终秉持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最后,在改变我们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以及进行多维度渗透式的教育根底上,创新民族精神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将民族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切实渗透到我们教育的各个学科、校
8、园文化的各个方面,要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性,建立民族精神教育基地,构建民族精神教育的浓厚气氛。 传统政治文化教育是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的动力资源 1997年,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从历史文化来了解和认识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文化特质是一个民族最本质的东西,要认识一个民族首先就要认识这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一个民族不善于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那么,在当今这个社会公共危机频发冲突不断的时期就会彻底丧失自己,带来的可能只是恐慌和灾难。因此,在社会公共危机频发纠纷不断的时代,对公民教育的诉求必须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提升公民对民族国家的理解和认同,到达对不同民族
9、文化的包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情感的增强是以了解和认识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底的。 汲取外来文化的一个重要心理根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如果没有这个重要的根底,外来文化不仅不能被我们所消化和吸收,而且我们还有可能被外来文化所同化,进而削减甚至丧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件所形成的社会公共危机,如果大多数公民能坚持自己固有的传统文化,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纳外来文化,那么,当社会公共危机来临时就能理性面对,既能从维护本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应对和处理危机状况,又能体察和遵循其他公民的文化意识形态,最大限度地寻求共同应对和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之策,减少文化之间的冲突,更大程度
10、地防止社会公共危机带来的系列影响。因此,在公民教育中,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社会公共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包容精神就需要我们充分开掘和弘扬,并在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的根底上,自觉地吸纳外来文化中的营养成分,弘扬和培育中国传统文化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开展的要求。 在弘扬和培育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公民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全球化而导致的文化冲突也有很多政治元素,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开展过程中,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的影响,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这种特定政治文化对每个国家或民族成员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各个政治角色担任者的行为、他们政治
11、要求的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响都会自然地受到政治文化的左右和影响。然而,作为外来价值和理念的民主政治与公民教育,并不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和教育历史自发形成的产物,因而我国公民教育不能因此脱离本国的政治文化传统,而是应当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寻找适合的契机和融入点。在当今社会公共危机的管理中,我国的公民教育的理论构建、内容设置、目标模式应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文化的精髓,进行彻底的现代化改造,真正到达公民在管理社会公共危机当中既凸显民族性又顺应时代的要求。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 注释 岳静。“促进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与社会,202223年第9期。 王东虓。“论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023期。 莫税英。“论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培养,学术论坛202223年第2023期。 涂晓芳,张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的困境与对策分析,大连干部学刊,202223年第2期。 黄月细。“政治民主转向中的公民教育诉求,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3年第5期。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