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难舍拳拳报国心】 难舍之心陈嘉庚18741961年,出生在福建集美,20世纪上半叶是东南亚一带闻名遐迩的华侨企业家、“橡胶大王,他少年时期赴新加坡随父经商,获得成功。在海外爱国华侨中,陈嘉庚先生始终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先后倾资兴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期望“教育救国, “诚毅二字也是创校的宗旨。 陈嘉庚先生十分重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办博物馆能教育广阔民众,供更多民众的参观,应该大力提倡。1956年,在陈嘉庚先生的积极建议下,开始筹备组建华侨博物院。在筹办过程中,从院址的选定、陈列大楼的建筑形式、陈列橱的设计到陈列品的征集、购置以及摆设等等,陈嘉庚先生都亲力亲为。华侨博物院的陈列
2、大楼和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学校一样,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重叠式的屋盖,飞檐凌空,琉璃绿瓦闪光,气势雄伟。楼前半月形的石阶,造型美观新颖。许多观众,侨胞,很喜欢在楼前留影。陈列大楼每层的陈列室长达100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连一根柱子也没有,以拱形的梁来支撑楼板,陈列室两侧开设高大的玻璃窗采光,使展厅显得宽敞、明亮,而陈列橱摆在室中间,直贯全室既可增加陈列面积,也便于观众顺序参观。这些都是陈老先生精心设计的。博物院在1959年5月14日正式隆重开幕,华侨博物院的藏品非常丰富,种类也很繁多,这些都凝聚了陈嘉庚先生不少的心血。 陈嘉庚先生说:“祖国历史文物馆陈列的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艺术才能创
3、造的文物,陈列橱应具有民族艺术风格。他亲自示意制作了宫殿式的陈列橱,古典雅致、别具一格。陈列橱里摆列着历代文物,整个陈列室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古色古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文化艺术的独特风貌,使前来参观的观众,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院内各馆的陈列品绝大局部是陈老先生生前亲自征集、收购的,多达七八千件。其中铜器、陶瓷器、书画等是陈老先生在庄明理、张楚琨两位同志协助下,屡次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征集、搜购来的,其中有不少珍品。而东南亚各国的文物、实物及动物标本那么是陈嘉庚先生去函给南洋各地的侨团、爱国侨胞以及厦大、集美校友会征集的。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近40多年来,他苦心筹办的华侨博物院在社会上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和开放,厦门特区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广阔的爱国华侨、华人也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来,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一座华侨在国内创办的博物馆,必将发挥更大的纽带作用。 在该馆的“祖国历史文物馆陈列着近两千件历代出土和传世的青铜器、陶瓷器、书画、雕刻品等文物艺术品。这里供大家欣赏的仅仅是其中瓷器中的一小局部。作为一个爱国的华侨,能把自己的毕生时间和精力投效到为祖国繁荣兴盛的建设事业中来,这样的胸襟和抱负,化作拳拳报国心,堪称后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