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84275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3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 全市“三农工作有关情况 某市农业局 (2023年2月20日) 一、“十五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判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积极探索实施城乡统筹开展方略,创新理念,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狠抓各项兴农、强农措施的落实,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和谐开展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到达173.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4128元,增加480元,增长13.

2、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23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到达67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5%;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4,小麦机收率到达96;农业科技奉献率到达54,比2022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350万吨,棉花、油料产量分别到达14.5万吨、29.7万吨,与“九五末相比,分别增长58.2、17.9;瓜菜、肉、蛋、奶、果品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到达1185万吨、86.12万吨、55.05万吨、7.48万吨、24万吨和30.47万吨,分别增长92.2、53.4、55.6、83.3、29.2和40.8。全年农林牧渔增加值达比2022年增长25.8,年均增长4.7。 农村五大产业体

3、系建设成效明显。以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农村劳务经济为主的农村五大产业基地规模不断膨胀。全市畜禽规模饲养小区开展到1300余处,年出栏千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基地开展到202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类养殖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百亩以上的水产规模养殖基地开展到693处;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和苗木花卉基地面积分别到达20230万亩、90万亩和25万亩,林木覆盖率到达23%;种植业形成了250万亩优质棉花、20230万亩大蒜、30万亩圆葱、15万亩西瓜、2023万亩甜瓜、430万平方米的食用菌、7万亩的中药材等一批特色产业带和产业基地;

4、农村劳务形成了以泗水、汶上和梁山为主的30万人劳务输出基地。 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在种植业、农林牧渔业、农产品品种品质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多个层次上推进。在种植业结构上,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迅速扩大,全年到达76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到达49,比2022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作物粮经种植比由70:30调整到51:49。在大农业结构上,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到达45.4%,提高6.6个百分点。在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上,继续向优质专用和平安高效方向开展,全市小麦优质专用种植面积占到70%以上,瓜菜、果品良种更新速度加快;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到达90%以上,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到

5、达62.2。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全市转移到二三产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到达49.1,比2022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到达40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19家,市级77家。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到2200多个;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种植基地380万亩,畜禽养殖基地规模5000万头(只),联接农户79万户,目前全市有近5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XX县区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村集体

6、资产和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有了良好开端。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扭转了前几年低速缓慢增长的局面,实现了快速增长。202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4128元以上,比2022年增加1452元,年均增长9.1,在全省排序提升2个位次。 农村社会事业较快开展。坚持不懈抓好以农村道路、饮水、电网改造、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求助等农村根底设施和社会事业开展。目前,全市行政村通油路率到达97,通客车率到达98.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到达60;学龄儿童入学率到达99.95%;电视人口覆盖率到达92.6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试点县市区到达6个。 二、近年来围绕“

7、三农着重抓的几项工作 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开展,工作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规划制定,明确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任务目标。“十五以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开展观统揽全局,以统筹城乡开展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在制定全市总体开展规划时,把“三农工作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大盘子中统筹安排,从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开展、统筹城乡根底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并抓好落实。围绕统筹城乡开展,特别是把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突出重点。一是市委、市政府2022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

8、意见,明确了三年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开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并制定了与意见相配套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方案,把调整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责任部门。二是2022年,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假设干政策意见,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政策措施。三是202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具体意见,从政策、改革、投入、领导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二)抓宣传发动,营造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浓厚气氛。为在全社会营造重农支农的良好气氛,特别是充分调动广阔基层干

9、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各级十分注重宣传发动和引导工作。通过电视、播送、报纸开辟专栏,强化宣传;层层召开会议,连续部署发动;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思路;组织专题报告会和巡回报告,典型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宣传“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和各级扶持政策措施。市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新闻记者组成“农业结构调整采访报道组深入基层进行采访,并在济宁日报、电视台开辟了“聚焦结构调整亮点、拓展农民增收新路、“产调巡礼看龙头栏目。 (三)抓工程带动,形成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有效载体。适应新时期“三农形势开展的要求,围绕加快转变工作职能和方式,把加快农业工程建设,作为提升农村经济开展档次和水平的突出重点。近年来

10、,全市坚持以种养基地建设工程为载体,以科技承包效劳为切入点,通过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市里出台了对经济根底薄弱县种养业基地建设工程补贴政策。各县市区参照市里做法,纷纷制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2023年,全市共立项市级种养基地工程166个,验收合格163个,发放补贴资金1752.7万元;立项县市区级工程1472个,补贴资金上亿元。 (四)抓资金投入,奠定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根底。围绕“三农开展,不断增加财政投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开展的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全市每年对“三农的财政性投入都在24亿以上,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仅围绕加快经济薄弱县农

11、业产业化开展,从2022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7个经济根底薄弱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业规模基地的扶持;每年拿出400万元用于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农林牧渔良种繁育和农业科技推广。2023年,全市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投入“三农的资金到达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主要用于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河道工程维护管理、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等根底设施建设。市里将农村公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障事业开展、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等列入市政府每年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中。 (五)抓配套效劳,构筑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保障体系。适应区域协调开展、整体推进的

12、要求,不断加大促进农村全面开展的帮扶力度,着力构筑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保障体系。一是大力实施技术帮扶。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中的技术难题,在抓好产前信息、产后农产品营销效劳的同时,有针对性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和帮扶活动,特别是围绕种养业基地工程建设,市政府制定了关于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效劳工作的意见,发动组织全市各级农业技术人员,以技术效劳为切入点,以农业工程建设为载体,采取承包工程建设和专项技术效劳责权利相结合的全方位效劳方式,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有1400余名(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农业科技人员与种养基地实现有效对接。二是实行机关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制

13、度。连续五年每年从市县机关选派万名干部到后进村进行帮扶,实行部门定点包村,干部轮流驻村,全面落实市里提出的“抓班子、强队伍、促开展、保稳定的四项任务要求,完不成任务不撤点,不脱钩。三是组织经济强乡镇与欠兴旺乡镇结对帮扶。从全市选出30个经济强乡镇与30个欠兴旺乡镇结成帮扶对子,由强乡镇帮助欠兴旺乡镇新上一批经济建设工程、培养一批实用人才、建设改造一所学校或卫生院,并在资源开发等方面,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四是深化农村“文明一条街创立活动。从2022年起,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农村“文明一条街创立活动,一个村确定一条示范街,从整治环境卫生入手,配套跟进科技文化根底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努力建设形成

14、农村精神文明形象街、卫生示范街、科普文化传播街。目前全市农村已建设文明街道4200余条。 (六)抓督导考核,完善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推进机制。把“三农工作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重要内容,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作为重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积极构建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农口和涉农部门全力抓、各行各业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实行“三农工作目标责任制,把解决“三农问题的规划、方案和任务目标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到县市区、乡镇和相关责任部门,建立和实行相应的检查、调度、督导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坚持重鼓励、硬约束、严考核,建立健全“三农工作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效

15、劳保障、督导检查和考核奖惩体系,并制定了配套的考核管理方法,年底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市形成了各级领导主要精力倾注“三农,方方面面支持效劳“三农的浓厚气氛。连续二年对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进行全面考核,并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市里对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考核位居前三名的县市区进行重奖,颁发奖金280多万元。并对2022年度全市2023大特色种养基地和12个种养大户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连续两年考核居后的县给予书面告知。 三、“十一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和重点 当前“三农形势总体较好,但是,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势区域、农民是弱势群体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开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完全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观,统筹城乡开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三农工作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根底设施建设薄弱,科技支撑力差,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低,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不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弱;农民的文化素质低,转移就业空间小、渠道窄、适应能力差;农民的合法经济和政治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农民在民主管理、参与经济和政务管理方面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水平低,覆盖范围小;农村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