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路旁的橡树反思总结.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84343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路旁的橡树反思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路旁的橡树反思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路旁的橡树反思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路旁的橡树反思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路旁的橡树反思总结 路旁的橡树反思总结篇1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 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方案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方案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方案,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

2、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方案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方案,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答复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根底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

3、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的朗读感悟中学完了,大家都感觉很轻松。这才是真正的绿色课堂,虽然是春天的下午,虽然春眠不觉晓,可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没有打瞌睡,学得兴致勃勃有滋有味。 路旁的橡树反思总结篇2在教学时我利用了课文插画,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悟课文。一开始当学生读到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描写橡树外形的句子时,并没有多少感情。哨兵他们没见过,粗壮、结实、挺拔的树也比比皆是。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插画,画中橡树边有几辆汽车,画得很小,这就衬托出了橡树的高大。同学们一看到在橡树边显得那么小的汽车时,都发出

4、了惊叹,这声惊叹其实就是工人们和工程师为砍树而犹豫的原因。在不需要我多加描述、解释的情况下,一幅画就帮助他们理解了。 我们经常说读中悟,但只有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读,连最根本的意思都不明白,读再多也是徒劳。其实现在很多课文中都出现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不符的情况。这时更重要的就不是朗读,而是了解时代背景、那时人们生活习惯等有助于感悟课文的细节。比方:燕子专列中政府包车之举为什么让人钦佩。那就要向学生介绍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包一列火车政府所要付出的物资多少,适当的了解这些对理解文章是非常有效的。 路旁的橡树反思总结篇3刚读到这篇文章,就觉得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无法理解课文的。文章中工

5、程师为了是否砍树而犹豫,工人们不想砍树但只能听从命令的那种无奈,这两者的心理过程其实很复杂,老师要帮助学生去体会。 在教学时我利用了课文插画,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悟课文。一开始当学生读到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描写橡树外形的句子时,并没有多少感情。哨兵他们没见过,粗壮、结实、挺拔的树也比比皆是。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插画,画中橡树边有几辆汽车,画得很小,这就衬托出了橡树的高大。同学们一看到在橡树边显得那么小的汽车时,都发出了惊叹,这声惊叹其实就是工人们和工程师为砍树而犹豫的原因。在不需要我多加描述、解释的情况下,一幅画就帮助他们理解了。 课文的难点是理解工程师和工人的心理

6、变化。学生之所以难理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在筑路时有哪些权利,什么又是不可以做的。学生很天真,他们认为改设计方案很简单,这样就无法理解工程师和工人们的沉默不语和那沉重的叹气声。所以接下来我就为他们讲解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工作及权利,以及违反规定之后可能会有的后果。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解后,理解起课文内容更容易了,这时我又和学生一起将整个故事重现,用老师的述说、动作、语言,将学生带到施工现场,进一步体会。并让学生将工程师和工人的想法说出来,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许学生说的和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肯定。 我们经常说读中悟,但只有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读,连最根本的意思都不明白,读再多也是徒劳。其实现在很多课文中都出现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不符的情况。这时更重要的就不是朗读,而是了解时代背景、那时人们生活习惯等有助于感悟课文的细节。比方:燕子专列中政府包车之举为什么让人钦佩。那就要向学生介绍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包一列火车政府所要付出的物资多少,适当的了解这些对理解文章是非常有效的。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