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改革后要做好农村小学与初中的对接工作 课程改革后要做好农村小学与初中的对接工作 建占精 新课程改革后,人们对执行新课程标准的七年级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从对七年级新生各科目、各项活动测试情况来看,成绩均不够理想。尽管课程改革刚开始,但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容匆视。如:有的家长直接向学校教师反映,孩子在小学时成绩一直是拔尖的,到了初中却成绩平平,甚至还差得很远;有的说孩子在小学一直很听话,到了中学后却变得玩皮了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仅仅几个月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外表上看仿佛是学生个人问题,而实质上是小学与中学的对接工作没有做好,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一、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小学生的身心开展处于半幼稚、
2、半成熟期,自律性较差,没有养成自觉学习习惯,学习主要靠老师催促,检查、指导,获取知识主要是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传承式的教学。到了初中,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去发现问题,考查知识面广,考题也十分灵活,那种死学的学习方法,假设不及时引导,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二、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这种现象农村较为普遍。农村小学生吃住根本上都是在家里,生活起居全由父母包办。进入初中后,离家较远,生活就不能坐享其成了,不能经常吃到父母做的可口饭菜,每周的生活起居全由个人安排,过去经常由父母包办的学生,很难一下适应环境,必然会影响身心开
3、展,导致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变化。 三、心理素质的不适应 小学阶段,开设科目少,到了初中后,科目增加,学习内容增多,再加上初中升学的压力,各科教师要求严,抓得紧,经常测验考试,逐人排队,造成有些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承受不了,久而久之,出现厌学情绪。 另外,目前升入初中的学生大局部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任性,抗挫折能力差,一遇到困难或挫折,未能及时救助时,会消沉下去,甚至走向极端,这些都会导致成绩或行为的降低。 四、班级规模过大 人口的瓶颈式开展,导致这几年初中生处于入学顶峰期。班级人数多,规模大,很难照顾到学生身体状况差异,也给课上课下活动带来负担,影响困材施教的实施。 五、社会期望值过高 小学
4、阶段,班级人数少,进入中学后,人数多,学生来自四面八方,高手入云,竞争面加大,有的在小学时经常在名列前茅,到中学后,对手增多,不再独领略风骚,很自然会造成有些家长的误解。 对策: 一、重视初中入学教育 1、教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彻底抛弃死学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尽快适应环境。 有意识地进行生活自理方面的训练,如。叠被子;洗衣服等。还要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本周生活及开销。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成立咨询机构,及时展开效劳,让学生保持平静的心态,敢于面对挑战。 二、实行标准班级化管理 按照国家要求,严格控制班级人数,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检查。 三、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相关学科的知识,即“博而精。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拥有一颗献身教育的痴心,拥有对学生的爱心。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