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复兴的根本条件。在民族身份和人地关系这两方面的危机意识是当代中国设计创新的动力也是评价中国现代设计的根本标准。85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革命,给当代中国城市和景观建设以许多启迪。为实现景观设计现代化,文章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创造白话的城市和白话的景观。尊重平常、回到人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以获得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身份,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景观 We Need Vernacular Urban Landscape:To Continue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Move
2、ment of May Fourth Yu Kongjian; Li Wei Abstract:Crise awarenss is the precondition of ethnic culture renassance The motive power of innovation and the basic evaluation standard of design in contemporary China e from the main crisis awareness on ethnic identity and the 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l
3、and85years ago,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especially the revolution of vernacular Chinese, brought a lot of enlightenment on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ity and landscapeFOr realizing modermzation of design and creating vernacular city and landscape, the author advocates respecting common
4、culture and humanity; returning to land and ocality thus gaining the ethnic identit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rebuilding the harmony,between people and land. key words:New Culture Movement;May 4th Movement;Urban design;Landscape design;Vernacular Chinese B一、引言/B 关于设计学科(建筑、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的现代化问题,建筑学方面的讨
5、论已经有不少了。但在景观或者说风景园林方面的,还远远没有引起重视。也难怪,生在今日的中国,做一名景观设计师是幸运又痛苦的: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有以往几代人都没有的实践时机:痛苦的是,这个时代的变化是如此的剧烈,在混乱的学科定位面前,在如过江之鲫的流派、风格。理论面前,我们又很难把握。思考的高度、时间和深度都局限着理论的总结。但笔者深信,立足外乡,扩大视野,站在历史与社会开展的高度进行反思,有助于我们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潮流,早日实现设计学科的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五四开始,之后,华夏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20世纪一切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新的事物和新的人,都自五四始。“五四精神,关
6、于新的文化、新的语言、关于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永远值得追怀。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现代化的目标只在白话文里得到最完全的体现,我们的小说,我们的散文,我们的诗歌是最早实现现代化的模范。 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一场思想运动,它起初试图通过中国的现代化来实现民族独立,个人个性的解放和社会的公平。广义上讲,是一场知识分子领导的思想革命,倡导全方位的现代化。80多年前的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的设计学还在痛苦的草创之中,在现代建筑被动输入的情况下,一切还处于一片蒙昧。只是在“五四这“铁屋中的呐喊过后,中国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们才浮出水面,不能说他们没有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但时间的阴差阳错、建筑文化的特
7、殊性使他们选择丁多种不同的道路,一些人探索继承传统建筑,一些人探索中国的现代建筑,还有一些人那么开创性地整理和保护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无疑这些工作都是当时迫切需要进行的,正是先辈们的不懈努力,才得以形成今天设计学科的成就和开展。 85年过去了,从新文化运动的宏伟目标来看,就我们所关心的设计学科成就巨大,但也应有更多的期待。特别是中国园林,几乎没有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而成为封建帝王和士大夫文化及精神的最后避难所(在此申明,决不是要砸烂这些园林,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本身是现代设计学的重要精神)。有理由相信,真正实现全面“文艺复兴时机是在当代中国,而在设计学中尤其如此。 B二、设计学科的大视野,
8、当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危机:民族身份与人地关系/B传统上,设计行业是不喜欢有人谈时代背景、谈理论的。我们习惯的是一上来就画,就展示一点徒手能力,“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好的图画,但面对中国这样一张饱经沧桑的纸张,我们仅仅有一点工程师的知识、有一点美术功底恐怕是不够的。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陈占祥先生提出不要让建筑师变成描图机器,是呼吁回到设计学科本身的话,在设计人员的自由度大大增加的今天,恐怕更需要一种大的。不局限于设计学科本身的视野。 那么,对于设计学科来说,这样的大视野是什么?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所处的时。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首要的认识是中国是正处在一个边缘上的大国,在传统与现代化的边缘,在经济
9、与社会转型的边缘,正是一个蓬勃开展而又充满危机的时代。“危机二字在中文中意味着危险与机遇同在。没有危机意识就不可能有复兴。处在这样的中国、在这样剧烈变化的边缘中,如果不是愚昧无知的话,看不见前景和时机无疑是悲观主义的,而装着看不见危险那么显然是不道德的。基于“危机与复兴的关系,有一种说法认为,世界上曾经有两大文艺复兴,一个是欧洲的原本意义上的文艺复兴1350-1600,来源于包括黑死病在内的危机和恐惧,它促使人类摆脱了宗教的蒙昧,开始走向科学理性与人性的时代,最终成为工业革命和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原动力。第二大类似意义上的“文艺复兴是在20世纪初的美国,来自与欧洲专制主义者的战争、冷战和核武器的恐
10、惧和危机,从而有了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开展,将人的创造力与创业精神体现到了极致,是信息时代社会开展的原动力。就“五四和与之几成同义词的新文化运动而言,当年中国知识界的危机意识是根本的根底。可以说文化的落后、社会的黑暗、民族的危亡、国家的羸弱造就了那一代人的危机意识。 与当年相比、当代中国也面临两大危机,认识这两大危机足以产生具有世界意义的第二次文艺复兴,真正的中国的文艺复兴,而设计学的领导和推动作用是其它学科和文化领域所不能替代的。 1第一大危机:中华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危机 所谓民族身份或文化认同(Identity)即是梁启超所谓的“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的个性和特性。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iden
11、tity被视同为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从政治学上讲,它是形成国家,建立国家和现代化、民主政治过程的政冶资源,体现在国家的核心情感和象征。作为现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identity在文化景观与人文地理学中的含义是一个地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地理特性,是对场所精神的适应,即认定自己属于某一地方,这个地方由自然的和文化的一切现象所构成,是一个环境的总体。通过认同该地方,人类拥有其外部世界,感到自己与更大的世界相联系,并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局部。如果说景观是让会意识形态的体现和符号的话,那么,我们有理由说景观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身份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是
12、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在当今中国尤其令人担忧。在200年以前或者150年前我们可以说中国有一种鲜明的民族身份,或者说不存在文化认同问题,传统中华民族5000年了,人家都认同这个民族,黄种人,黄皮肤、认同于我们的祖先黄帝、地理空间上,我们认同于“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的整体环境:无论夷夏,我们认同于华夏文化,这个民族的身份鲜明地表现在封建帝王的大一统下,我们认同于康熙乾隆,认同于唐太宗,甚至认同于秦始皇,我们的身份证便是帝王们的紫禁城甚至于他们挥霍民脂民膏建没的离宫别苑、士大夫们的山水园林,无数同胞血汗构筑的长城,无数劳役开凿的大运河。古典的、封建的帝王的中国,这种民族身份是很鲜明
13、的,所以世界的其他民族会把中国人称作唐人或者宋人,或者叫汉人,正因为认同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特征,独特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翻开到2023年为止的世界遗产目录,被认为代表中国的世界遗产有29项,除了其中的4项为自然遗产外,绝大多数是封建帝王、士大夫们的宫苑和死后的坟墓及其为维护其统冶的宗教庙宇建筑和军事设施。我们当然要珍惜历史遗产,保护和蔼待它们是文明程度的标志。但现代中国人,准道还要继续这种古典的认同吗我们当代的文化认同是什么呢?用什么来作为现代中国人的身份证 综观近百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中华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危机的发生有其历史性,是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开始就有了。文化认同的危机是新文化运
14、动的一个晨重要的动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洋务派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有了“器不如人、“技不如人的反思,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军阀混战、民生凋敞的事实反差,使得“五四先贤们意识到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使得他们从“器与“技的局部思考转而向海外寻求民族解放和中国现代化的思想文化资源,因此在极端的情况下,“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成了五四的标志性口号,以至于一些学者对于“五四彻底颠覆传统文化长期以来耿耿于怀。但即便如此,“五四仍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高高飘扬的旗帜。 时代开展列今天,在封闭多年翻开国门之后,西方世界和我们自身的落差再次凸显在中国知识界面前,加之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化认同的危
15、机,包括对新的由“五四和建国以来形成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在知识界再次发生。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新国学热、“后现代热、“新市民文化热以及各种知识分子话题的讨论,多少都表现了寻找文化认同和民族身份的焦灼心理。 与此同时,作为民族身份证的中国建筑文化在今天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危机,包括欣欣向荣的建筑市场下地域文化的失落,城市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撞击等。这种建筑文化危机正是又一次文化认同危机的结果,城市景观建设中的贪大求洋、欧陆风的兴起无不是这种危机的表现。 如果说殖民建筑,“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式的公园以及对传统中国建筑的模仿,是“五四时代第一次文化认同危机在设计学领域
16、的反映的话,“城市化装运动正是当代第二次文化认同危机给城市景观建设带来的恶果。当代中国设计师应效力于努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的进步而绝不应让“城市化装运动背后的落后思想遮挡设计学的现代化,特别是城市和景观设计领域民主和科学的现代化之路。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身份到底何在,是什么是每个设计师所应该答复的问题。法国路易寸十四的凡尔赛宫非常宏伟巨大,它跟圆明园是同时代的,这是西方巴洛克的民族身份;中国的紫禁城,是中国封建帝国的经典,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当年希克斯图氏五世(Sixtus V)和相继的多位罗马教皇,通过向信徒们卖“赎罪卷,营造了一个圣彼得广场。而我们的教科书一遍又一遍地把它当作宝典,顶礼膜拜。从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再到法兰西帝国和形形色色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都曾用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形式、甚至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