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构建和谐德育环境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瞬息变幻的社会,怎样更好地应对时代向学校道德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这是我们每个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进入21世纪,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外乡文化与西方文明,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不断冲击着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从这个角度说,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转型时期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特殊背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
2、西方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进来了,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就是青少年。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改善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既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也是关系到上亿家庭开展利益的大事。现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如何。去年,全国少工办组织了一次主题为“2023年和我征文比赛,。全国十几万的中小学生参加征文比赛,局部中小学生心目中的2023年小康生活究竟是什么。“我雇佣了三个保镖、两个保姆,还有一个机械人,“我当了庄园主,我有很多仆人,我说一句话就能挣一万多块钱,“到那时我什么都不用干了,照样可以领工资,到处去旅游,“这就是局部孩子心目中的小康。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的深入开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今后的全面开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说明在我们局部青少年思想观念中多了奢华享受,少了艰苦奋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与我们的大的社会环境相联。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从未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产生了,社会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裂变,学校德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4、滋长,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无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开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贫富收入的悬殊,对人们的心理,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一种不平衡感,影响到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影响到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二)未成年人道德观念变化所导致的行为失范 一段时间以来,这样一些信息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惠安一名学生为几十元杀害外公,市区的尖子生中考前却拒绝考试,甚至以跳楼相逼;蟳埔社区几个初中学生为了几十元上网费用,屡次抢劫“的士 中
5、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放到全国十多个城市的近6000份问卷调查说明:有34.6%的未成年人到过网吧;到过电子游戏厅的占39.2%;到过录像厅的占9.5%;到过歌舞厅的占7.4%;另外38.5%选择了不知道。当被问到你都访问过以下哪些网站时, 24.1%的被访问少年儿童选择了聊天室; 23.4%选择了交友天地; 17.0%选择了影视娱乐; 8.2%选择了占卜星座; 7.8%选择了成人保健。这些事件和数据一次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那么,当前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到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归结起来,有三方面的突出问题: 1、自我中心、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问题。XX省XX县区牛栏
6、山镇,三名不满16岁的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辍学,抢劫一位女出租车司机,捅了女司机8刀并抛尸路边。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有辆汽车上网吧玩游戏方便。这是一个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实际上是一个“画我为牢的人。想让世界随着他们的愿望变黑变白,在情感世界里,他们的情绪就是太阳。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一些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在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进行测试,之后形成的上万字的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除了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和扭曲的人生观外,最重要的就是他“自我中心的性
7、格缺陷。那么,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都有些什么表现呢。专家给出了答案:不关心长辈,不做或很少做家务劳动,喜欢独占好吃好玩的东西,不断提出各种过高的要求。他们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那么就感到委屈、受不了。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唯独没有他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2、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问题。现在很多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他们可以把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但在行为上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不少学生在学校里表现良
8、好,但一出校门却又变样。上海某所小学有个班级在新学期开学时对学生进行“个人与集体的主题教育,学生们都说明了自己对集体主义的认识。不久,班里要改选班队干部。很多学生都毛遂自荐,踊跃竞争上岗。竞选期间,几乎所有“官衔都很受大家重视,比方“大官2大队长、校级学生会干部和班长等,还有“重要的官学习委员和一些主课的课代表等。所有官职中只有一个很不吃香,那就是劳动委员。直到所有班干部的位子上都有了人,劳动委员依然空缺。最后老师没方法,只好“违背民主选举的原那么,指定了一位老实少话的同学。可是,从他当时轻轻的一声叹气中,大家知道他也不太情愿。 知行脱节还使我们一局部青少年学生成了可悲的“两面人。 3、耐挫力
9、缺乏的问题。所谓耐挫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孟子有句古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由此可见,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才,必须要有超强的耐挫能力。像爱迪生说的那样:“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到达期望的目的。 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让他们看不到失败,不知道烦恼、苦难,以致局部中小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经受不住挫折,尤其是严重挫折的打击和考验。在团中央对
10、全国2023个省市2万多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有17.5的孩子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XX省某重点中学一位15岁的女学生,因议论老师受到批评,跳楼自杀未遂造成终生残废;一位四川的大学生,因为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而休学在家,当接到学校要他返校学习的通知时,他不敢面对即将来临的单独生活而跳楼自尽。以上的数据和事实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思。 二、积极建构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 怎样适应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积极建构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我认为还是要在“传授、“影响、“体验这六个字上下足功夫。 (
11、一)通过“传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一般说来,道德的开展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认知的问题,要通过“传授来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标准的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掌握静态的道德标准,引导他们在日常实践中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1、帮助孩子掌握静态的道德标准。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整个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正确期。幼儿园幼儿和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开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处于一种依附性很强的“家长和教师的权威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具有不3稳定性。通过传授可以对青少年进行科学导向,教给他们正确的、积极的
12、道德标准,抑制错误的、消极的行为意识,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道德的认知、评价和选择能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教育社会学研究鼻祖杜尔克姆把教育界定为“成人对那些还没有为社会做好准备的人所施加的影响。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我不能不认定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方法。学校德育,尤其向未成年人传授静态的道德标准,是传播先进性思想的重要方式。青少年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开展阶段,他律的道德标准与自律的道德原那么,都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学校德育传输给青少年的核心的道德内容来实现的。 2、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当前,未成年人价值意识的主体性越
13、来越强烈,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因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且日益迫切。我们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引导,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他们能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学校德育要以学生的个性开展要求为前提,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评判能力、道德价值的选择能力等等,最终实现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优化,使其道德认知健康开展成为可能。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非常强调对孩子的道德认知能力的训练。他认为,学校道德教育不应是简单地背记某些道德规那么,关键是开展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当代青少年学生见多识广,善于思索,重视现实,但对于世界的认识往往带有一定
14、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学校德育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这一现象的存在,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根底教育阶段的德育应该是对学生的根底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最根本的做人教育。目前,我们有的学校德育还存在着期望值太高、目标不实的问题。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当前我们提倡德育创新,就要以培养现代德性的理念、内容、方法、途径作为切入口,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把握好德育的历史传承性和现实性的辨证统一关系,从而解决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 我们要努力防止以下三种不良倾向: 1、防止德育对象的“物化。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格、生命、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它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
15、学生中出现的道德人格的双重性和道德行为上的两面性跟这样的道德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德育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成人们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往往很少顾及到儿童、青少年的真实想法,不考虑他们的兴趣、能力、个体差异。现代学校德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具有个人理性。传统的德育强调社会理性,社会需要什么,设计好后通过教育灌输学生,让学生来遵守。但是它忽略了4一点,那就是每个学生,每个个体,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这些规那么的,他要凭自己的体验、成长、实践来理解它。不是说成人已经思考过了,就不用思考了,而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思考: 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为什么一定要遵守纪律、遵守标准,制定标准的理由是什么,合理不合理。每个孩子都要有追问的权利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德育不能只让学生知道结果,而不让他知道理由。 2、防止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道德教育不能拔苗助长,不能违背未成年人的生长规律,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科学研究说明,人的成长是具有一定关键期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小学,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期是中学。我们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既要相信他们的接受能力,又要正视他们的接受能力,要采取容易让他们接受的的方法。从前我们的学校德育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对小学生说“要树立共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