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育教育的方法经验交流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身心开展最迅速的青少年时期,都面临着人生目标的选择、人生理想的树立、人生信仰确实立等问题。德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能够使青少年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确立坚决的人生信仰,促进人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使青少年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 情感是提高认识的桥梁,是思想转化的动力,是思想转变的条件,日本的教育家曾把此比喻为“发动机的机油。因此,老师的爱,老师的情,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根底上,还应该选用恰当的德育方法。 一、改变陈旧的师生关系 以往的师生关系,学生如畏虎狼一样怕老师,老师的一句话,对或错,于学生都如同圣旨,在这种思想不沟通
2、的情况下,德育只能是一种外表现象,这样的“棍棒教育只能培养两种人,要么是奴才,要么是叛逆。 作为正处在开展阶段的青少年,必然有许多合理的需求,有许多美好纯真的愿望,要真正了解这些需求和愿望,只有走到学生中去,跟学生的感情距离才能越来越短,教育的效果才会越来越好。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那种单调的单项师生关系,而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让师生在角色互换过程中相互接近,相互理解。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传授的思想观念才能使学生愉快的接受,并产生长期的影响。 二、身教重于言教 列宁曾这样说:“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
3、定。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决定作用是有普遍意义的,因为任何方针、指示、文件、纲要、决定等,最终都由教师来贯彻执行,但老师决不能作单纯的“扩音器,而应是具有知识、信仰的“人师和“经师的结合体。在品德教育这块阵地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势必影响学生的言语行为,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工作中,教师应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以自己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知识的孜孜渴求,对生活的一腔热情,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为其创造优美的环境,使其接受美的熏陶。 三、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思想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上针对教学目的有这样的要求:在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开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
4、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授课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而且应在传授知识开展智力的过程中进行,他们二者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把深刻明智的道理掰碎、揉烂,化在事情的方方面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入脑,“入心。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每日语文课前,开展“妙语连珠活动,其中“今日格言起到既警人又自励的作用。 2、利用课外练笔,以发扬高尚道德品质的命题作文让学生写作,如“附中畅想曲,“在班里,我最敬佩的,“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等,从而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 3、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适时、适地进行教育,从
5、宜宾到重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蔼的思想感情;谈骨气培养学生无产阶级的骨气 四、艺术浸染 德育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教师应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够自然的接受真、善、美的教育,让艺术的浸染在无形中陶冶他们的情操。悦耳的音乐,赏目的书法,振奋人心的文字,扣击心弦的影视都会使人受到优美情景的浸化和感染。一曲满江红,浩然正气,使学生荡气回肠;一篇咬牙的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在失败后奋起;一次红岩魂展览,学生们无不为英雄们的铮铮铁骨所震撼。所以,指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既能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又可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操。 “无情未必真教育,有情方为育人人只有当学生把教育者视为知音、知己时,学生心灵的门窗才会翻开,只有心灵之门翻开了,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做到心灵深处,到达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