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87393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 金融制度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 1、宏观经济因素 自从我国参加wto后,我国国内市场开始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原来只针对国内建立的金融制度必然会受到冲击。个别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动乱可能传染、演变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是我国市场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外部不确定风险。构成一国金融制度主体的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国际银行业新开展趋势和参加wto对我国银行业开展和金融监管形成巨大挑战,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格局将被打破,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资讯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开展,国际金融业的开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一是混业经

2、营和银行业的并购使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具有超强竞争实力的金融集团。二是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交易形式、交易市场的类型更加复杂,不仅使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增大,也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三是金融业电子化、网络化使传统金融业的效劳方式和效劳内容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改变了原有金融业的竞争方式和竞争格局。领导国际金融业开展趋势、处在潮流前沿的是美欧日特别是美国的金融业。我国银行业目前仍是分业经营、效劳手段落后、金融产品单一,对不断涌现的大量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仅处于理论上的认知阶段,金融业电子化根底薄弱,加之不良资产问题严重,远远不能适应国际金融业的开展趋势。参加wto五年后外资银行将被允许全面

3、开展人民币业务,同我国银行展开全方位竞争。竞争的主要领域不会是中国本地银行占优势的传统业务领域,而会更多发生在外资银行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领域,如网上银行、个性化的理财效劳、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金融创新成果的应用等。目前外资银行为进入中国市场正在资金和人才等方面进行周密部署,但国内金融界对未来形势的严峻性缺乏心理准备。 2、非正式金融对金融平安的影响 非正式金融是指不通过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来融通资金的融资活动和用超出现有法律标准的方式来融通资金的融资活动的总和。 1)加大了资金体外循环,造成了金融信号失真。非正式金融活动在其高利率的吸引下,诱发了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银行体系,分流了银行存款。调

4、查显示,大多数非正式金融交易是以现金方式进行的。现金交易的增加,不仅相应地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减弱了银行的支付能力,从而增加了中央银行现金方案执行的难度;而且因其隐秘性而降低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透明度,造成金融信号失真、削弱了中央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能力、降低了社会资金分配效率。另外,非正式金融的隐藏隐秘性,使有关部门无法追查其真实的业务状况,无法准确地掌握放款人的利息收入,从而造成了局部税收的流失。 2)非正式金融的不标准、高利率、高风险、隐秘性,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金融秩序,带来了社会不安定因素。非正式金融交易通常很不标准,一般都没有合法的法律手续、可靠的信用担保和资产抵押,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处于比

5、较混乱的自发状态;而且所融通资金的投向具有较大的盲目性,风险较大。那些负债率高、资信状况差的企业,在融资后一旦发生经营风险,即面临倒闭的可能,必将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用于民间借贷或社会集资等非正式金融交易的资金,大都是投资者的“养命钱。一旦这些投资难以收回,必将纠纷四起,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一些非国有经济主体为吸收尽可能多的资金,往往在利率上互相攀比,导致利率比同期银行利率高出几倍;而且,由于地区分割,非正式金融的利率多而杂乱,这些均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另外,民间信贷、社会集资等非正式金融活动没有列入人民银行的管理范围,也没有约束这些非正式金融活动的明确的法规。在许多地区任其开展,自生自灭,严重地扰乱了当地金融秩序。尤其是如果大量银行贷款通过非正式金融渠道流向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等领域从事投机性炒作,这不仅会助长中国经济的泡沫化,而且会给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