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环境管理范文大全 第一篇:生态环境管理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管理 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区主要分布于青阳岔、小河、周河、乔沟弯、五里弯、周河等乡镇。油气开发初期,掠夺式开采、无序开采以及回采率低造成过度开发,给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合理开发和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管理成为了县环保局面临的重要问题。三是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在“十五期间,全县的环保投入大幅增加。“十五期末,投入治理资金已超过1.5亿元,工业污染源排放得到有效遏制。环保根底设施建设力度增强,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1亿元。其中主要工程有沙田头垃圾填埋场;总投资为8000万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在建设过程中,建成投入使用后,城市生
2、活污染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治理,五云镇下游水环境质量将会明显改善。环保自身建设投入明显加强,在“十五期间,用于环保自身建设投入超过500万元,其中包括投入220万元建成了缙磐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投入20230万元对县环境监测站进行设备更新和添置,投资已超过我县环保机构成立以来的总投入。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程 严格实施“总量控制制度,所有新、改、扩建工程未取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一律不批准环评文件;工程竣工时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指标的,不予通过验收。对未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根底设施不完备、区域环境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工业区,不得引进新工程;对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得不到落
3、实、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有关标准的新、改、扩建工程,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结合XX市总量控制目标,加强对区域内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的淘汰力度,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企业,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特别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或经治理后仍不能到达规定的排污标准的企业,坚决予以撤除,并严肃处理。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防止关停企业死灰复燃。集中调整电力、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医药、冶金等行业的生产工艺,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撤消其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
4、布。 4.2.3调整产业布局,建设环保集控园区 工业进园区,走环保型工业开展道路,对工业用地及产业进行整合,形成合理的工业环保集控区布局,引导不同的产业进入相应的园区,使各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得到集中的有效控制和治理,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按照物质循环利用的原理,完善工业园内和工业园间的产业链,使工业企业在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把原料和其他辅助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到最大限度,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到最小程度,以解决工业污染和二次资源的浪费问题。对已有和在建的工业园区首先进行生态工业审计,选择1-2个开展根底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园区按照生态工业园区理念进行重点建设。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
5、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在生态工业示范区全面启动开展iso14000的活动,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4.2.4深化污染防治、开展循环经济 推行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要到达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信息公布制度。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培育循环经济开展模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循环经济开展模式,采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行节能、节水,参照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先进水平,实施重点行业的
6、能耗和用水定额标准。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在生态工业示范区全面启动开展iso14000的活动,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开展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和环境信息公告。 1999年山川秀美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县委、政府把有方案、有步骤地实施以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流域治理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山川秀美工程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积极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综合措施。总投资。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治理荒漠化面积。平方公里。全县造林保存面积到达。万亩,林草覆盖率由建国初的1.8%提高到30%;沙漠腹
7、地营造万亩以上的成片林165块,建成总长1500公里、林木面积175万亩的4条大型防风固沙林带;860万亩流沙有600万亩到达固定半固定,完成水土初步治理面积1.99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从五十年代的5.3亿吨减少到1.9亿吨;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循环转变。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转变。 202322年县环保局委托XX省环境科学院编制我县生态保护规划方案,制定了XX县区生态功能区划,实行生态环境分区域管理。根据生态功能的差异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并按照不同的功能特点进行相应保护、管理、建设,以构造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十一
8、五期间,我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加快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步伐。贯彻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的战略,将我县成功创立成为XX省生态示XX县区。水、气环境功能区得到保护,农村面源污染得到遏制。202322年开始创立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加强农村生态文化教育。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建立企业生态文化的教育与培训制度,积极推广“绿色办公理念。培育与开展企业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念,以此引导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开展。 “十一五期间,县环保局与林业、水保、土地等部门就加强油气开发区生态环境工作分别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各油气开发企业对所属区域也分别制定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加快废水处
9、理回注工程建设、清洁文明井场建设和生态建设,坚决做到快还老账,不欠新账。严厉打击排污企业成心停运环保治理设施,暗排、偷排污染物等违法行为,对达不到清洁文明井场建设标准和非法关闭排污设施的井场采取停井、限期治理等强硬措施进行整治。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了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要解决我县油区环境污染问题,最根本的措施一是实现原油管输,建设原油集中脱水回注站,把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回注到采油层,提高采油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二是石油企业要投入大量的治理资金,弥补历史欠账,必须将钻井废水拉运到联合站或污水回注站进行处理回注;将钻井岩屑防渗、固化、深埋,将废弃油泥
10、渣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必须加大生态环境恢复力度,坚持井场治理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采取“企、地联合,因地制宜的方法,加快油区生态建设;四是控制原煤使用量,减少so2大气排放量;五是对到达使用年限或已经老化的输油管线要及时更换,防止断裂、穿孔造成的污染事故;六是油井试油要采取防喷、导流等有效措施,防止发生井喷、跑油、跑水造成环境污染事故,试油产生的废水不得就地排放,要送至集中处理站处理;七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八是环保部门严格执法,积极引导,继续开展石油专项整治行动,力争将油田开发给环境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广阔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实现我县经济持续、健康
11、、快速开展。 第二篇: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并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作出了具体部署。这对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大意义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根本国策。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护环境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老的环境问
12、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这迫切要求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体制的活力和效率,为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体制保障。 (一)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开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平安、优化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13、、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灵魂和目标指向,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然而,现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够,难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难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必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二)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开展后劲,就是核心竞争力。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新阶段,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开展。用生态文明理念分析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4、,可以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开展:提高节能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可以推进存量结构调整;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引领新兴产业开展,可以实现增量结构优化。从现行环境监管体制看,政出多门、权责脱节、监管力量分散等问题明显存在,影响行政效能,削弱监管合力,环保引导和倒逼机制作用尚未充分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坚持在保护中开展、在开展中保护,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升级,推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三)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加快低碳开展的重要支撑 大力推进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开展,是世界可持续开展的新趋
15、向,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我国要实现到2023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3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到达15%左右的目标,必须加快转变能源资源生产和利用方式,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降低经济社会开展的碳排放强度。这在客观上要求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全面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加快低碳开展提供支撑。 (四)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之基、民心所向。2023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雾霾天气等污
16、染问题集中爆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在现行环境监管体制下,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分散,缺乏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环境执法监督的职能配置,环境监管难以到位,这导致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政策措施打了折扣。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集中力量解决细颗粒物(pm2.5)、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需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五)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职能不仅要把该放的权坚决放开放到位,而且要加强和改善政府管理,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环境保护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必须提供的一项根本公共效劳。环境保护不欠新账、多还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