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开好头起好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破题.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878195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开好头起好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破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开好头起好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破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开好头起好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破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开好头起好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破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开好头起好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破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开好头,起好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破题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正当亿万农民享受党的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和丰收的喜悦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吹响了鼓舞人心的进军号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站在新的起点上 上点年纪的人都记得,上世纪年代就提出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落实科学开展观、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表达。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作出了“两个趋向的科学判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开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到达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

2、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开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两个趋向的判断是有科学依据的。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万亿元, 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到达以上,财政收入万亿元,也就是说,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因此,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可以说,最近两年支农力度之大前所少有。从中央到地方,围绕农民增收这条红线,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统计,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如加大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减免力度,着力建

3、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仅减免农业税、取消特产税一项,就减轻农民负担亿元。中央在个省份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总额达亿元,亿农民因此受益。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稳步增加,据财政部初步统计,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约亿元。对粮食大县实行补助和奖励,中央财政安排亿元用于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其中用于近个粮食大县的奖励资金约亿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在这样新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较之上世纪年代的“新农村、年代的“小康社会,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从社会开展的层面上说,都站在了全新的起点上。 开好头,起(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好步,打牢根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

4、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总题目。这个题目正在破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什么样。中央提出了五句话字的要求,即“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万丈高楼平地起。能否开好头,起好步,打牢根底,至关重要。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对记者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开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根底,离开这个根底,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把它摆在优先位置。 近几年,国家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以“两减免、三补贴为主要内容

5、的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年粮食总产量到达万吨,比上年增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产量增加最多的一年。据悉,今年的粮食产量可望实现稳定增长的目标,预计产量将超过万吨。但也要看到不利因素。由于受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秋冬种生产进展不平衡,加上市场粮油价格趋降、农资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等因素,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粮食生产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力争明年夏季粮油再夺较好收成,继续保持粮食生产开展的好势头。 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开展的同时,还要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是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今年前三个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元,增幅达。但总的说来,农

6、民收入仍然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况且我国农村仍有万左右的贫困人口,约万人刚刚越过温饱线,收入还不稳定。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 中央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多予实质上就是要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效劳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统筹城乡开展,迫切需要公共财政“阳光的普照。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财政分治的财政政策,公共产品和效劳,在城市主要由政府负责,在农村那么主要依靠向农民筹集,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承担了一局

7、部公共产品的本钱,更加不堪重负,这样一来,又加剧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缺乏。多年的实践证明,改善和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效劳,光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或者光靠市场机制解决,都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以公共财政为根底和支点,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不断扩大政府支持“三农的规模和力度。从现实情况看,年我国财政收入达万亿元,农业税收只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左右,实际上,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农村社会开展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根底设施严重缺乏,包括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二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开展滞后。资料显示,至今全国仍有个乡、近万个村不通公路;有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平安有待解决;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农村教育状况落后等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显然,根底设施缺乏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严重制约,也是扩大农村消费的一大制约。明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政府应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和供给,特别是农村根底设施建设,重点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洁净能源、饮水平安、环境卫生、“一池三改(建造沼气池、改厕、改灶、改牲畜圈)等。此外,公共财政的“阳光还应洒向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逐步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效劳。 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