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现在,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了。党中央确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得到贯彻,四梁八柱性质的顶层设计根本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发动促攻坚的气氛已经形成,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较好落实。脱贫攻坚成绩显著,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202300万人,累计脱贫5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23年底的2023.2%下降到2023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
2、;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我国贫困问题具有区域性特征。1986年启动国家大规模减贫方案时,就划定过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我当时工作的宁德地区就属于18片中的闽东北地区。那时,即使东部地区也还有许多群众生活非常困难。经过30多年持续努力,当年的贫困地区大局部已经改变面貌,群众生活也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总量上看,2023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20230万人,越往后脱贫本钱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
3、是自然条件差、经济根底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局部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根本医疗、住房平安三保障难度较大。现在看,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主要难在以下几种地区:一是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缺口大,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二是深度贫困县,据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最困难的20%的贫困县所做的分析,贫困发
4、生率平均在23%,县均贫困人口近3万人,分布在14个省区。三是贫困村,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60%的贫困人口,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严重滞后,村两委班子能力普遍不强,四分之三的村无合作经济组织,三分之二的村无集体经济,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根据XX省的调查,深度贫困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22%以上;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在15%以上,高于全省贫困县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接近35%,高于全省贫困村平均水平近24个百分点。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深度贫困县人均国内生
5、产总值21650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8元,分别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7%、36.2%、49.7%。一差即根底设施和住房差。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村内道路、入户路、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中低保、五保贫困户占比高达近60%,因病致贫、患慢性病、患大病、因残致贫占比达80%以上,60岁以上贫困人口占比超过45%。深度贫困地区在2023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
6、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二、全面把握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古人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致贫原因和贫困现象有许多共同点。一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深度贫困县中,有革命老区县55个,少数民族县113个。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民族宗教、国防平安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大了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难度。二是根底设施和社会事业开展滞后。深度贫困地
7、区生存条件比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地广人稀,资源贫乏。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积温。这些地方的建设本钱高,施工难度大,要实现根底设施和根本公共效劳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难度很大。三是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深度贫困地区长期封闭,同外界脱节。有的民族地区,尽管解放后实现了社会制度跨越,但社会文明程度依然很低,人口出生率偏高,生病不就医、难就医、乱就医,很多人不学汉语、不识汉字、不懂普通话,大孩子辍学带小孩。有的地区文明法治意识淡薄,家族宗教势力影响大,不少贫困群众沿袭陈规陋习,有病不就医靠信教、搞法事,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一婚十年穷。
8、不少群众安于现状,脱贫内生动力严重缺乏。四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深度贫困地区往往处于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同经济开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地方处在地质灾害频发地带,十年一大灾、五年一中灾、年年有小灾,实现脱贫和稳固脱贫成果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五是经济开展滞后,人穷村也穷。很多深度贫困村开展产业欠根底、少条件、没工程,少有的产业工程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缺乏,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有限。深度贫困县村均集体收入只有8800多元,同所有贫困县平均5万元相比,差距较大。在深度贫困成因中,需要特别关注因病致贫问题。我看了2023年6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在XX省XX县区巴拉贡镇昌汉白村精准扶贫驻
9、村调研形成的驻村三记,在他们为什么贫困一记中该记者写到:在我走访的贫困户中,几乎每家都有病人,昌汉白村因病致贫率超过八成。前天下午,我在XX县区赵家洼村看望的刘福有一家,全家3口人,也个个有病,收入的大局部用来看病吃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是个别现象,带有一定普遍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出台了专门的支持文件。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大力度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方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
10、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工程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在具备光热条件的地方实施光伏扶贫,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通过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这些都是解决深度贫困的好方法。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很好的实践成果和经验。山西联动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五大工程,通过组建造林合作社等,帮助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脱贫。四川针对大小凉山彝区、川西北高原藏区整体深度贫困地区,制定了大小凉山彝区扶贫规划和方案、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行动方案、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方案,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乌蒙
11、新村、扶贫新村建设。云南对人口较少民族、直过民族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取得明显效果,独龙族群众在打通进山隧道后快乐地给我写信。湖南针对湘西州深度贫困问题统筹推进产业、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社会保障等十项工程。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实现了大规模减贫,也创造了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脱贫的成功经验。1982年开始的三西地区扶贫开创我国有组织、有方案、大规模减贫行动之先河。这个历史上被左宗棠称为苦瘠甲天下、改革开放之初被外国专家认为不具备人类生存根本条件的地区,经过30多年开发式扶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XX县区也是全国最贫困的片区之一,1988年建立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试验
12、区,现在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跨越到根本小康。我在宁德工作时,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提倡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宁德经过长期努力,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江西井冈山、河南兰考是已经摘帽的两个贫困县。2023年我到过的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3年多时间摘掉了贫穷帽子,实现了全部脱贫,当年的40个光棍已有一半成了家,而且新娘都是外村人。这些都是我们过去解决最贫困地区脱贫和开展非常成功的典型。实践证明,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三、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
13、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第一,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党中央对2023年脱贫攻坚的目标已有明确规定,即到2023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根本医疗和住房平安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
14、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本公共效劳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深度贫困地区也要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们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即使到了2023年,深度贫困地区也不可能到达兴旺地区的开展水平。我们今天的努力是要使这些地区的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使这些地区根本公共效劳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第二,加大投入支持力度。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工程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
15、,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各部门安排的惠民工程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涉农资金要集中整合用于脱贫攻坚工程。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资本市场要注意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上市企业安排,保险机构要适当降低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保费收取标准。要增加建设用地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用地需要,允许深度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通过各种举措,形成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投入合力。第三,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分那么力散,专那么力全。造成各地深度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集中优
16、势兵力打歼灭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全国而言,下一步要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效劳、根底设施以及根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我在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情况汇报时就提出,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完善根底设施,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只要我们集中力量,找对路子,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就完全有能力啃下这些硬骨头。第四,区域开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开展是精准扶贫的根底,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局部。集中连片的贫困区要着力解决健全公共效劳、建设根底设施、开展产业等问题,但必须明确,这样做是为了给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利的开展环境,在深度贫困地区促进区域开展的措施必须围绕如何减贫来进行,真正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良好根底。要防止以区域开展之名上工程、要资金,导致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