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却似梦里回家山何俊霖琵琶岗是一座充满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古村落。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好日子,兴之所至,故地重游。走进村里,村中满身披绿的小树频频向我招手,开得正艳的各色花儿脉脉含笑,日夜与日月相视而立的青砖黛瓦无声胜有声,默默示意,素来与人“方便的石板巷道宽阔平整,也比往日越更光亮,展现友好的姿势,甘愿匍匐于地,任我漫行。好似这里的一石一路、一草一木、一房一屋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欢送我的再次到来,深感心花怒放,倍觉亲切,心底甚是愉悦,暖暖的,很神怡。琵琶岗村下辖三个自然村,十三个村民小组,人口一千一百余人。村庄依山而筑,古民居群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三万平方米,现存二百多栋完整的清式青砖和小青瓦旧屋,
2、分布四面,错落有致,高大整齐的马头山城墙古建筑是村里最大的特色。置身古村内,犹如进入一个宁静和美的家园,四处可见各种雕刻精致、寓意深刻的图案,花草虫鱼、珍禽异兽形象逼真,人物意态或手工动作,或骑马游街,栩栩如生。还有村校门楣诗文石刻、惜字塔都尚属完好,“文章光日月,笔墨化云烟是村落书香继世的真实写照。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标志。如果说车站码头是城市的符号,那么公祠那么是农村的象征,琵琶岗也不例外,祠堂是村庄的代言人。琵琶岗的公堂是在望嶷学校旧址的根底上修缮和改扩建而成的,位于村口的操场边,既有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又不失古典意韵的雅致,外形美观大方,现为村两委的所在地,亦是村展览室及公益电影固定放
3、映点,确系全村群众的文化礼堂、精神乐园。里面正厅展示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贤良前辈要么入伍报国、军中任职,要么勤耕书山、科举留名,要么经商有道、富甲一方的感人事迹,无一不彰显出村落昨日可歌可颂的辉煌。至于那些摆放有序的木制桌凳,色泽斑驳陆离,明显历经风雨沧桑,想必是先时商议村务时用的,四方木桌居中,条形凳子四周各一,场景复古,意义明确。看着这些承载有时代特征的旧物,我感慨良久,遐想无际,心念和思绪迅速散开,回想到了儿时在老家公厅读书和看电影的情景,那时呀呀学语,念书不怎么用功,每逢放电影争座位倒是积极得很,其实电影没看进多少,只是影响了该完成的作业,由此没少挨骂,忆及往事,自己都不觉扑哧笑了。睹物思
4、人、睹物思事,这是我对琵琶岗宗祠流连忘返的缘由!古墓,是很多人都忌讳提到的地方。而我不同,每到一处,最喜欢了解当地有哪些风云名宿魂归故里、长眠祖地。琵琶岗就有一位令人敬仰的先辈永久墓葬村旁,乃是辛亥革命志士肖志仁先生墓。肖志仁系辛亥革命的主要筹划者和参与者,曾任中国同盟会湖北省分会支部书记、辛亥革命领袖黄兴先生秘书、旅鄂湖南中学校长等职,享有崇高的社会声望。我慕名走到墓前,久久凝视墓相,只见墓堆用砖石水泥四围环砌,维护良好,周边芳草萋萋,野花点缀,虽说不上气势雄伟,也可算清静之地。此情此境,令我转瞬间便联想到我的爷爷,爷爷在我父亲三岁那年,扛枪抗日,持同仇敌忾之心,以国难为重,忧家国天下,随军
5、北上,忘我血战。爷爷这一走,就永远离我们而去,魂留他乡,魄停别土,至今都未知眠于何方。青山处处埋忠骨,不管爷爷身在哪里,其英灵都在我头上的星空。因乌及屋,甚至,我感应到肖志仁先生的墓坟已化作爷爷的墓地,化作所有和爷爷一样为国舍我的先烈们的最终归宿。肖志仁先生跟随黄兴先生筹划参与的辛亥革命,革命党人从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是中国结束封建社会的起始点,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在政治上、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场民族性全面战争和正义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
6、的卫国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解放战争。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三周年的节点上,无论是像肖志仁先生那样的革命先驱,还是那些抗战捐躯的英勇忠烈,都值得缅怀和铭记,都应该长驻心底,他们的精神会在新时代得到光大和发扬。在琵琶岗,能接受革命传统的洗礼,能追思前人先贤的遗范,我向往,我乐之又来。左走石城,右往广东。这是琵琶岗盐马古道的指路碑,至今还留在民居房旁边。鹽马古道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铺修而成,位于村后的山上,全部用青石板做路基,顺着山坡一级一级往上铺垫,每块青石板大约长1.5米、厚20厘米,材质看上去很好,耐磨,多年日晒雨淋,未见破损,仅是外表起了一些苔藓,踩在
7、上面有些滑,这在当时可能是比拟好的交通要道了。拾级而上,虽小心慎行,气喘吁吁,但也觉得新奇,眼前开阔,别有逸致,连连赞叹不已,尤其是山顶,山下风景尽收眼底,有“一览众山小的快感,挑盐过广东的史话很多人都听说过,然要真正理解其艰辛程度,还是要到这里来爬一爬盐道,方能亲身体验个中滋味。别说挑着一担沉沉的食盐,我记得小时候在老家爬留芽岭到县里,任何东西都不拿,空手两脚,都颇感吃力,满头大汗,到达岭上凉亭后要休息半来个钟头才能恢复元气,那份童趣,恒久留存在脑海中。现在条件好了,交通兴旺了,新农村建设使村庄的根底设施日新月异,所有的村落都修通了公路,出行再也不用爬山道,交通的开展也带动经济的富裕,摩托车
8、几乎家家都有,个别家庭还购有小车,幸福生活明显可见。琵琶岗的古盐道也好,老家的留芽岭也罢,都走进了历史,都已结束它们的历史使命,封存在人们的记忆里。但回忆起来是亲切的,是那个时代所具有的印记,见证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的苦与累,也可说是无奈,尽管无奈,人们与命运抗争、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毅力倒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应该学习的,崇敬那时的劳动人民。倘假设盐马古道是琵琶岗曾经的经济命脉,水月镜花古戏台就是琵琶岗昔日的文化阵地。水月镜花古戏台最初隶属于山峡会馆,记录着湘南戏曲文化数百年的兴衰沉浮,凝聚了当地儒释道、民俗、戏剧艺术的精华,是琵琶岗打造旅游古村、文化古村、文明古村的拳头品牌。戏台处于村庄的中心位置
9、,也是一祠两宗古祠堂的处所,内里供奉着肖姓和刘姓两大姓的先祖家神牌位,常年香火不断,逢年过节更是人头攒动,两姓子孙纷纷来此拜祭。水月镜花古戏台搭建在两姓祖宗神位的对面,也就是进大门口处,共分两层,底层为空心过道,用十来根石柱支撑起整座戏台,二层那么是木质结构,四根结实的木柱分立戏台四角点,形成唱戏演说的主场,屋檐砖瓦盖成,颇具古香古色的意韵。台楣四个“莺歌燕舞的大字,笔力饱满,线条灵动,有些功力,与左右墙上的“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标语互生气氛、交相辉映。看得出来,这个格局设置,一旦戏台开唱,坐在两姓先祖神位前观看,在丰富了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告慰了列祖列宗,一举两
10、得,天上人间共此时。让我反复回味的是,老家也有类似的戏台,打小也看过戏场,在我姑婆八十大寿的时候还特别请了戏班子唱过专场,对节目我是不懂的,唱词也听不清记不得,那个欢快嬉闹的场面如今却不曾忘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台富有的含量太多太多。琵琶岗的戏台和老家的戏台一样,许是三四百年过去,年代久远,都已趋于老化风化,颜貌显得苍老,已停止了往昔的功能和作用,作为古迹,仅供欣赏和游览,虽时有维修,也只能尽人事而已,终究敌不过大自然的力量,当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像一个人,到了耄耋之年,不管生活水平如何高、生活质量如何好,脸上的皱纹总是难免的,这是岁月留给世间万物的痕迹,非人力所能为也。辛稼轩词云,舞榭歌台
1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啊,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史的车轮、历史的洪流滚滚朝前,很多诸如水月镜花这样的古戏台虽已落下它们的帷幕,然而因为社会的开展,人生的戏台却更宽大、却正明亮,人生的帷幕却正扬帆起航。人生处处有戏台,人生处处是戏台,时代不同了,经济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人们不再局限于在家门口谋生,继续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紧巴苦日,琵琶岗的广阔乡亲迈出脚步,东到江浙上海,南下广州深圳,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在适合自己的行业和领域,辛勤创业,发挥所长,家庭经济喜人可观。即使在本地就业,也是运输商贸、来料加工、兴办企业,经济收入节节攀升。随着经济的增长,村里的红砖新房也相应多了起来,三层五层,
12、鳞次栉比,房屋高大敞亮,装修讲究,这些含有浓烈现代气派的新屋与那些独具传统古韵的老房相互融合,相互衬托,互有风格,互有特色。这光景,和我回到老家看到的面貌是一致的,老家也是新房林立,家家都有人出门创业,进厂务工、经营饮食、买卖服装,各显其能,因而户户都已新建了房屋,左右相连,次第排列,甜透心窝的幸福感写在脸上,溢于言表。诚然,琵琶岗的乡亲群众出门发家、我老家的村族宗亲外出致富,都仅是一个缩影,全国各地的各族同胞何尝不是这样,都在各自的岗位和平台演绎着自己人生的好戏。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高昂的激情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唱一台民族复兴的大戏,唱一台实现中国梦的大戏。琵琶岗的景象和谐大方,美得让人陶醉,能引起人们对家乡的回望,勾起一幕幕回想。于村内细观,家乡的点点滴滴在脑际萦绕,到村后漫走,家乡的水水山山在心海摇曳,平添一种回家的温情和感念,生出许多亲和。记得去年四月季春时节,我首次来到琵琶岗村游玩的时候,根据当时村庄的村容村貌村景,结合自己的心情和感想,写了一首诗春访琵琶岗,诗作不究平仄格律,只求表情达意,抒发情感,现将内容录此,当作文章的结尾吧:闲暇到游琵琶岗,绿意盎然满春光。古屋新房相映美,漫步详览兴味欢。群众生活节节高,致富路上奔小康。虽为初来踏此地,却似梦里回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