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扶贫产业在农村经济开展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并将其列为当前“三大攻坚战役之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通力合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流转土地和甄选事宜产业,实施了较多产业扶贫工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经济开展步伐,改善农村经济均衡开展,为贫困村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经济增收拓宽了渠道。菏泽高XX县区地处XX县区区西部,辖万福办事处、吕陵镇、马岭岗镇,面积236平方公里、人口24.8万。202223年1月被XX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区以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
2、,按照“科技创新、金融效劳、教育卫生、高端居住的开展定位,不断提升承载能力。2023年以来,全区累计实现脱贫7838户18466人、贫困村退出22个。全区累计投入资金4056.35万元,依托早春甜瓜、蔬菜等种植优势,实施产业工程61个,开展冬暖式大棚180座、钢管式大棚20.79万m2、扶贫车间7142m2、莲藕种植440亩、小尾寒羊1.4万只,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87.2023万元,促进了建档立卡贫困户18466人脱贫步伐。 一、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加快农村规模化、现代化开展 农业龙头企业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拥有先进的农村生产力、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能力、良好的产品
3、销售渠道、成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通过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工程,探索和运用“企业+产业工程+农户的致富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开展。农产品能否在经济市场中顺利、快速流通,主要看农产品品种、产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市场要求,确立农业生产和产业扶贫工程内容时都要从当地资源禀赋的优势出发,实行区域化布局,实施农村经济规模化开展。同时,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开展主体之一,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质量合格种子以及化肥农药等方面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为加快农村经济现代化开展添砖加瓦。 二、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
4、农民收入水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同农业中介组织、专业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实行“组织+农户的模式,为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二是依靠现有熟练或学习借鉴先进种植技术,实行独立种植经营模式,提高种植技术和农业管理水平,增加农户收入。三是将原有土地使用权或固定财产经营权进行流转租赁,通过收取固定承包金或经营红利的方式,实现贫困人口增收的目标。四是选择适宜经营模式,由于受季节或其他因素影响,使个别扶贫产业工程,在农业产业链或收益周期上有所延长,可选取周期短、见效快的品种进行套种,使农户获得原有种植收益的根底上还能获得其他收入。 三、推进乡村产业
5、振兴,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农户经济收入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贫困村根底设施不断完善,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交通、运输、商业、文化等产业的开展,也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利根底和条件。同时,脱贫攻坚又集中积累了农村居住条件、生产生活环境、农业人才、农村产业化调整、农村小城镇化、医疗保障等政策、资金、资源、技术、经验,为有利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了城乡差距,起到整合统筹作用。 四、加快农业经济开展的对策于建议 (一)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开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特别是政策扶持、资金支持。采取的主要方式:一
6、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利用产业化推进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提高农业产品效益水平。二是持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增加政策扶持,找准切入点,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循环开展。三是完善和建设农业产业化配套体制,重点对促进市场开发、建立和完善的体制机制,以提供广阔的开展空间刺激农业产业化开展。四是鼓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贫困人口和农业经济开展提供便利效劳条件,提升效劳效率。五是加大对农业根底设施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农村道路、电力、水利等根底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村经济开展活力。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农村经济开展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引导和带动农业龙头企业均衡开展,刺激全社会各方面同步作用,从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龙头企业不仅具有农产品销售市场开拓能力、开展农产品深加工,还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引导作用,促进产业链延长,提高农业综合效劳能力,只有引导和带动农业龙头企业,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不断增长。 (三)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投入,才能增加农业经济收入,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开展。通过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发放农业技术书籍等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完善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加快推进培训网络化进程,让先进农业科技走近农户家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致富能力水平的提高。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