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邮科院:“一束光点亮一座城何辉当人们翻开 ,享受各种互联网效劳时,很少有人会想到,今天能如此便捷地上网,得感谢一家武汉的企业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它就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武汉邮科院),从名字上看,它只是一家普通的“研究院,但它的功绩已载入新中国史册:中国第一根光纤从这里拉出,它推动中国进入光纤通信时代,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光纤通信,在人类通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科学美国人杂志曾评价:“光纤通信是二战以来最有意义的四大创造之一。如果没有光纤通信,就不会有今天的互联网和通信网络。第一根光纤震惊世界武汉邮科院,是原邮电部直属的一家科研机构,组建于1974年。不过,武汉邮科院对于光通信的
2、研究,早在1969年就开始了。当年,北京邮电科学研究院将国家科研工程“激光大气传输通信以及工程执行人员,转移到武汉邮电学院(武汉邮科院的前身)。在那个信息闭塞、科技与国际脱轨的年代,我国科技根底薄弱,工程进展甚微。武汉邮电学院领导坐不住了,点名要求“搞科研很有一套的赵梓森参加团队,并牵头负责工程攻关。出生于1932年的赵梓森,从小就对通信技术非常感兴趣,空闲时间喜欢鼓捣电视机和高端收音机。赵梓森接手工程后,用了一年时间攻克难关,终将大气传输通信的距离从8米扩展到10千米。全院上下都异常兴奋,赵梓森却闷闷不乐。“我很清楚,我们的技术并不是全天候的,遇到雨雪天气就会失灵,这根本不能用于邮电通信,还
3、得另找他法。赵梓森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人提出用玻璃丝“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但赵梓森认为玻璃对光能的损失太大,此法行不通。哪知,在1972年底,赵梓森得悉,美国有家公司已成功研制出30米长的光导纤维。这让赵梓森大吃一惊:当时中国的通信传输主要依靠铜线电缆,传播距离只能到达100米,更长距离就需要通过中继站来延续信号,而美国的光纤,传播距离能达数千米。美国人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一样可以做到!1974年,赵梓森正式提出石英光纤通信技术方案。玻璃丝能通信?这个石破天惊的想法,瞬間就炸开了锅,很多专家甚至认为是天方夜谭。但赵梓森坚信自己的判断。经过两年多夜以继日的实验,终于在1976年,成功研制出
4、长达15米的光纤样品。恰巧的是,当时邮电部正在举行展览。武汉邮科院便拿着这段光纤样品赴北京参展,因能用光纤看电视,当即获得邮电部相关领导高度认可。光纤通信也被破格列为国家重点攻关工程。武汉邮科院又经过三年艰难攻关,终于在1979年成功拉制出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光纤,震惊世界。赵梓森也被尊称为“中国光纤之父。位于武汉光谷的烽火通信科技股份。光纤通信接入千家万户科技是为人类效劳的。邮电部和国家科委决定在武汉建立一条光缆通信实用化系统,意在通过实际使用,完成商用试验以定型推广。该工程限于1982年完成,也被称为“八二工程。自然,武汉邮科院接下了“八二工程这块硬骨头。经过日夜奋战,赵梓森团队在19
5、81年底完成试验段的铺设。“试验段指的是从汉口过汉江到汉阳,再从汉阳穿越长江到武昌,全程13.3公里。光缆通信,究竟能不能成功穿越两条江?领导视察那天,声音很顺利地从汉口传到了武昌,试验成功!1982年,武汉光缆通信全线接通。“八二工程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光纤数字化通信时代。这不仅为武汉邮科院翻开了新局面,也掀开了中国通信史的新篇章。随着武汉邮科院成功研发更大容量和更远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它所承接的工程也越来越大:继完成全长244.86千米的“汉荆沙工程(武汉一荆州一沙市)后,又承接了全长3046千米的“京汉广工程(北京一武汉一广州),逐步将光纤通信接入千家万户。但是,赵梓森很快意识到,“光
6、纤入户是个庞大工程,除了需要光纤,还需要大量配套设备。但假设仅靠武汉邮科院和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单位生产相关材料和设备,显然不够,必须加强光纤和光电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新问题又来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工业根底较弱,设备精度差,无法保障光纤的高精尖品质。比方,一款车床,中国自制的车床使用普通钢,两年后会因腐蚀而失去精度,但美国车床使用的是不锈钢,“总不能让我赵梓森自己去炼钢吧。既然无法自给自足,那就与外企合作。1988年3月5日,邮电部、武汉市与荷兰飞利浦合资的中外合作公司长飞光纤光缆(以下简称“长飞光纤)在武汉光谷诞生,建成了中国首条光纤光缆生产线。30多年来,长飞光纤完成了从“模仿者到“
7、领军者的跨越,不仅是国内光纤光缆行业的龙头企业,更成为全球光纤光缆市场的领军者,光棒、光纤、光缆三大主业全球第一。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光纤制造大国。“八二工程的成功,不仅为武汉邮科院翻开了新局面,也掀开了中国通信史的新篇章。市场化改革激活“中国光谷随着长飞光纤的迅猛开展,作为一家传统研究机构,武汉邮科院也出现了体制上的弊端。有个细节耐人寻味:上世纪90年代,邮科院实验工厂生产的一种产品在市场热销,客户开车排队到工厂门口抢购。邮科院向上级申请扩大产能,但未获批准。必须要打破体制机制的桎梏!1999年,武汉邮科院剥离光网络、光纤光缆资产,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了烽火通信科技股份(以下简称“烽火通信)。
8、由此,武汉邮科院迈开了向现代企业集团转制的步伐。在市场中打拼的烽火通信,继承武汉邮科院在光通信领域的深厚技术背景,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很快在市场营销和产业化上取得突破。2001年,烽火通信成功在上交所上市。财报显示,改制前的1998年,武汉邮科院的营收只有6亿元,而到2022年营收已高达242.35亿元,20年增长40倍。与此同时,在赵梓森等26位院士專家及本地政府的不懈努力下,2001年,中国光电子产业基地确定落户武汉,“武汉中国光谷正式诞生。以武汉邮科院及光通讯技术为核心,相关光电子、激光、中小显示面板、存储器芯片等产业相继在武汉落地,并开花结果。烽火科技集团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生产调试。产业集
9、聚激发经济活力。2022年,武汉光电子产业实现总收入1144.88亿元,成为继汽车之后武汉第二个千亿产业。到2022年,武汉的光电子产业集群规模更是占到全国50%。40多年来,武汉邮科院以“一束光点亮了一座城,所引导的光电子产业已成为武汉乃至湖北经济开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武汉邮科院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设立烽火科技集团。邮科院除光纤通信技术与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资产外,经营实体平移到烽火科技集团。如今,烽火科技集团是全球唯一集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和网络于一体的通信高技术企业,旗下拥有烽火通信、光讯科技、长江通信、理工光科4家上市公司,以及100多家子公司、孙公司。烽火科技集
10、团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几乎囊括中国光通信所有“第一,已在光电子器件、光纤接入、光纤光缆、光网络产品方面进入全球前五强。2022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宣布,武汉邮科院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组建中国信科集团。武汉邮科院核心优势在光通信领域,电信科研院的优势在无线通信和集成电路方面,尤其4G、5G技术非常强。此次强强重组,是国家对信息通信领域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次重大决策部署。2022年初,中国信科集团传来喜讯:在国内首次实现1.06Pbit/s超大容量波分复用及空分复用的光传输系统实验,可以在1秒之内传输约130块1TB硬盘所存储的数据,相当于近300亿人同时通话。这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统研究领域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到达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