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柏林记忆读后感20XX年字 海浮石时光烩 蜜丝。瓦西里奇科夫出生于白俄贵族家庭,十月革命后随父母离开俄国,成长之际相继辗转于立陶宛、法国、德国。具备良好的教养、掌握多国语言为她以后的人生之路开拓了多种可能,当然她大概没料想到日后会在如花岁月进入德国纳粹的阵营。 1940年1月3日(星期日),蜜丝。瓦西里奇科夫和二姐塔蒂阿娜一同前往柏林,随身携带一台留声机和11件行李。蜜丝的日记便开始于这个时候。二战已经开始,德国纳粹的势头正强悍凌厉。蜜丝和二姐初抵柏林便焦虑于求职挣薪,战争与革命让旧式贵族们从云端跌落尘埃,昔日住城堡庄园,着华衣美服的贵族姑娘们必须开始为一日三餐、栖身之地而忧心忡忡。战初,姑娘
2、们仍热衷舞会派对,拮据的日子里仍不忘添置新衣口红,不忘美发妆容。彼时她们尚不知道前方等待着她们的将是哀鸿遍野式的消灭。 蜜丝和二姐先后进入德国纳粹外交部,作为一个流亡德国的白俄贵族后裔,蜜丝的家族原本有着广泛而高端的朋友圈,从王公贵族到政商界要人,但,二战开始后这些人的命运陡然剧变,书中不时可以看到流落海外一贫如洗的贵族母女、从炮火中只身逃出只剩一身衣服的王子、产业被征流离乡间的爵爷夫人。 蜜丝1940年的日记里还只有对物质匮乏的困窘、对未来出入的迷茫。1941年的日记里甚至出现了蜜丝亲自参加的霍亨索伦家族玛利亚-阿德根德公主与巴伐利亚康斯坦丁王子成婚大典.蜜丝详细记录了婚礼大典的整个过程,彼
3、时轰炸已经开始,这段经历投放到战争背景上犹如一段沉入黑暗前的回光返照。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美好时光昙花一现,几乎引发人们能短暂地入安境、遁乱世的错觉。 1943年开始的日记里便是一幕幕狂轰滥炸的修罗场。柏林像块地毯,被一波波炸弹或熨烫、或震穿,蜜丝和她的朋友们在炮火中、废墟间与上帝赌生死。蜜丝是幸运的,能一次次从残垣断壁、焦墟瓦砾中爬出来、活下去,间隙中还要去她深恶痛绝的外交部狗耕田.日记中真实记录的柏林轰炸从纸上读来仍令人胆战心惊,故亲历的幸存者们必然都是余生难忘。1944年,蜜丝逃至维也纳成为一名战地护士,大轰炸紧接而至,音乐之都在密集的炸弹中创伤累累,这时候死亡都是一件奢侈之事,因为棺材
4、已经用尽,轰炸阵列下的人们要么夺路逃命、要么魂飞魄散- 最为神奇的是,蜜丝在柏林期间于无意中结识了一批七月密谋者。这些人大局部是纳粹军政界的要人,包括时任柏林警察局局长长的海尔多夫(蜜丝差点成了他的秘书)、蜜丝的闺蜜罗玛莉。舍恩贝格、蜜丝的同事兼好友亚当。特罗特、蜜丝的挚友戈特弗里德。卑斯麦- 七月密谋是一次企图刺杀阿道夫。希特勒而发动政变的行动。于1944年7月20日由一班德国国防军军官和另外一些人展开行动。密谋失败后,相关人员被处决。 虽然蜜丝至死都没有真正透露她在该事件中的参与深度,但各方面推测她对此方案知道的远比她说出来的多。和德国人考虑将刺杀希特勒后对德国未来的瞻前顾后不同,作为外国
5、人的蜜丝在日记中明确表态:第一步就是要赶紧杀了这个疯子,后面的事情再做考虑。 刺杀希特勒的密谋、柏林轰炸、维也纳轰炸-这些今人隔空看来仍充满惊悚的场景,对于亲历者蜜丝而言那么全是一场场梦魇。蜜丝的日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角度,让我们得以接近更真实的二战德国、更多元地了解二战时期的德国人,也能一睹战争岁月、极端情景里形形色色的人与人性。 蜜丝个人文化素养较高,所以这本穿越19401945的日记内容质量上佳,叙事客观真挚、表达典雅流畅,全然没有拉拉杂杂的絮絮叨叨、没有沉湎个人不幸的哼哼唧唧、更没有年轻女性的伤春悲秋。通过日记,我看到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在喧嚣混沌中能令自己保有一颗清醒、
6、理智、明辨是非的头脑。不是没有过沮丧,也曾倦怠至奔溃,但再度爬起来时就又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最令我感动的是,在战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以及蜜丝和她的亲友之间于患难中的帮衬互助。就如敬一丹所说:在同样的情景之下,在同样的角色关系里,人是可以选择的,可以选择冷、可以选择暖、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 这是本方案外的读物,当初大概是凑单买的。(范文.先生网)原是作为艰涩读物后的调剂品翻开的,我以为日记类型读起来会轻松些,却发现此书一翻开必须得一口气读到完。一是因为书中很多很多很多的(数目未具体统计)地名、人名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尤其里面一些东欧旧族的姓名,长长一串可不好记,加之1941年起日
7、记里的轰炸陆续登场,一场场空袭令我翻书页的节奏也不断跟着加快,仿佛自己身后被炸弹追着似的。和炮弹赛跑、和冗长繁复的人名赛跑,跑着跑着,我一溜儿跑到了最后一页。 蜜丝熬过了二战地狱般的岁月。 1946年1月28日,在奥地利的一所天主教的教堂内,一位从苏联逃出的俄国神父站立于圣坛前,东正教徒的新娘蜜丝。瓦西里奇科夫和身着美军制服的驻巴伐利亚美国军事政府上尉彼得。哈恩登相挽而入。宾客中,身着法军制服的布罗斯伯爵上尉、担任过德国军官的保罗。梅特涅和汉斯。赫尔瓦斯三人轮流握住一顶极重的皇冠,放在新人头上。每个人都强烈感觉到这场仪式的重要意义,它结合了来自四个不同国家的人,而这四个国家不久之前才在一场惨烈大战中浴血交战。(汉斯。赫尔瓦斯)。读到这里令人顿时心生抚慰,记录下这本厚厚日记的美丽、聪明的俄国姑娘蜜丝。瓦西里奇科夫。哈恩登有了一个美满的归宿与结局。 命运将蜜丝姑娘推入黑暗,她奋力冲进了光明。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