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90513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 第一章总那么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平安,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应急突发事件适用本方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

2、突发事件应急的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上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其主要领导人是第一责任人。 第六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配合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 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根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制定本省行政区域的应急预案。省人民政府有

3、关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应急实施预案。 应急预案和应急实施预案,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补充。 第八条应急预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六)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藏与调度; (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

4、府应当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理、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藏,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的日常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纳入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乡村卫生组织,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监测标准,制定监测方案,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按照本方法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揭发现的突发事件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城市社区卫生组织、乡村卫生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急救效劳机构的建设,为其配备相应的现场快速检测监测、实验室检验、交通、通讯、医疗救治仪器、设备、工具及药物、试剂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与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者指定具备传染病防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一所医疗机构设立传染病隔离病房,进行医学观察与隔离治疗。 传染病医院和被指定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应当按国家对传染病门诊和专门病区的要

6、求,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安排合理的人流、物流走向。接触病人或者进入污染区时,所有人员均应当按规定等级着装、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和院内感染。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保证本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每三年接受一次培训;定期组织由医疗卫生机构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必要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进行紧急培训。 第三章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建突发事件报告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县、乡、村和城市社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体系。

7、 第十四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丧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8、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发生后,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并向毗邻的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毗邻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突发事件通报后,必要时应当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突发事件或者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情

9、形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突发事件隐患,应当及时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可以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 发布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第四章应急处理 第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后,省人民政府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指挥部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省军事机关有关部门组成,总指挥由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

10、担任。 第十九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组织有关单位、人员或者自行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人群和地域范围、危害程度及开展趋势进行调查,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二)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现场控制,防止事态扩大; (三)组织救治突发事件致病人员; (四)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第二十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保障突发事件致病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二

11、十一条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藏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在车站、机场、码头等交通工具停靠场所设置临时卫生检疫站、留验站,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第二十二条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的传染源预防控制工作;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传染病爆发、流行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

12、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村民、居民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第二十四条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医学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对在家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员,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有关单位为其提供必需的生活效劳。 第二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不得拒诊,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

13、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作出奉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补助、保健津贴、抚恤和奖励所需经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对主要领导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

14、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本方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二)未依照本方法的规定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藏的;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预调查的; (四)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五)拒不履行其他应急处理职责的。 第二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撤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5、;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本方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二)未依照本方法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照本方法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四)拒绝接诊病人的; (五)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第二十九条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拒绝、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散布谣言,哄抬物价,非法阻断交通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