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于荣辱之分,弘扬社会正气 连日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两会期间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引导广阔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效劳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老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个为荣、八个为耻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明确了什么行为是社会应该倡导的,什么行为是社会应
2、当摒弃的。这对于涤清社会风气、重树社会纲纪、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使我们社会蒙上道德污垢。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一个日益开放、快速开展的社会里应倡导什么样的道德风气,应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导向。过去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曾提出过多种社会价值导向的设计方案,但有的价值导向过于单一,无法覆盖社会各个领域;有的道德标准偏重崇高德性,难以公共群众化。“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从个人或团体与国家的关系、从公职人员与民众的关系、从个人或团体对待科学的态度、从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从个人与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关系、从个人的诚信义利观、从个人或团体与法纪的关系,以及个人的苦乐态度上全面提出社会主义的价
3、值观、人生观及其评价标准,这就克服了道德标准单一、偏高的缺乏之处,但又吸纳了以往道德导向方案中的合理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将扫涤道德相对主义的阴魅,在多元的价值观中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明确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各阶层人员在各种不同的道德关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古人之所以重视“耻辱的道德意义,在于“有耻是人内在的道德底线,是人之为人的标志。一个人也许可以缺乏智慧,也可能无大作为,但不能无耻,无耻就如同孟子所说是“非人也。试想,一个人连人之为人的东西都不在乎了,那是十分危险的,就可能无所顾忌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同时“有耻也是建立其他德性的良心根底,正如陆九渊
4、所言:“耻存那么心存,耻忘那么心忘。正因如此,古代的道德教育十分重视以羞耻心为根底进德修业,特别强调一个人“知耻良心的培养。 不知从何时起,耻辱之心在有的人那里被渐渐淡忘。在开放与经济的名义下,在金钱和美色面前,他们追求所谓的“荣耀而不屑言耻,荣辱别离,所谓“荣誉之下实际是无耻。更为严重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时能看到对无耻的麻木,鲜见对无耻的鞭挞与痛斥。可以说,无耻不仅损害着人的尊严,而且殆害着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因此,重建耻辱感时不我待。“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正是对人与社会道德缺失的关注与修复。“八荣八耻,荣耻相对,不仅明确了荣辱的时代内容,更重要的是肯定了耻辱感在市场经济和现代
5、化的条件下的道德价值,因而重建了民族与国家腾飞的道德根底。 要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开展,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广泛宣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要通过群众媒体的影响,使之成为现实道德生活中的舆论力量,使荣誉回归真实,使知耻蔚然成风,校正社会道德价值导向;再次,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培育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誉感和道德羞耻心。只有社会民众在内心深处建立起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才能形成民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发挥出巨大的精神作用。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