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浅析 生态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浅析:以高校校园景观为研究背景,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生态型校园景观设计的思想,建议高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高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关键词:园林 生态型校园 景观设计绿地 植物配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开展以及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对于校园景观的营建也愈加重视。按照景观设计的原那么,遵循“生态优先,立足于充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崇尚自然,力求建设一个山水叠翠,林木葱荣的现代生态型园林绿化校园,给师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校园生态
2、环境,到达有益于师生之间教与学理想的生态环境,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美好环境。 1 生态型校园景观开展概述 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城市开展的主流方向。2022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24项指标,其中关于资源环境的8项指标中有7项是约束性指标。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已经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中国只有以转变开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采用低碳开展模式和建设生态城市为手段,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开展和健康开展。随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局部,生态型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景观设计开展方向。 2 生态型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指导原那么
3、 校园总体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要从校园的文化内涵和开展特色定位,考虑校园场所性质、功能、用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环境、气候等条件进行空间的塑造,使校园成为具有历史文化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公众景观。 2.1生态性原那么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校园的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共存。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因山就水,整理山形、水系,丰富地景,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 2.2以人为本原那么 现代的教育由以前单一教育转化为突出交流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的素质教育。大学的空间为交流而存在,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思想交流的场所,
4、所以生态型校园景观设计应以便于师生交流为主要目的。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校园景观设计应以学生交流为本,以促进培养学生全面开展为目的;便于学生对校园景观文化的吸收与反响,使他们获得精神层面、知识层面上的满足。要分析师生的活动模式和到达活动地点的方式,将他们的活动安排在适当的地点,如果景观系统及效劳设施规划合理的话,有助于不同学科之间和人员之间的交流碰撞。致力于形成“以人为本的休闲,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空间。在空间和形态上,从密林小径,林中空间,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比照,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 2.3个性化原那么 2.3.1校园景观设计应考虑当地的自
5、然条件,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绿化、景观设计等都应与地域环境相协调,保持校园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痕迹,表达强烈而独有的地域特色,如沈阳建筑大学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稻田校园;厦门大学在自然景观与教学楼群设计上突出独特的南方山海特色与中西合璧建筑特色。 2.3.2校园景观要表达自身的人文特色,通过校训、学校名师雕塑群、学术文化特色走廊来凸现学校独特的历史传统、精神面貌,突出独特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景观。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山水地形富于变化,至今仍不失其名园风采,是学生散步读书、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场所;厦门大学以陈嘉庚、鲁迅先生雕塑以及实物雕塑造型等凸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园文化。 2.4功能与艺
6、术性原那么 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既要满足科研、学习、工作、生活的物质功能, 也要满足增进交流、创造智慧、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校园绿化主体要表达艺术性,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既要注重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局部景点的艺术魅力。艺术性是指运用美学原理,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地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比照、衬托、均衡等艺术手法。绿化布局中要适当配置,强化植物的造景效果,利用植物生态景观群落的适当构成,使之既满足植物与环境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 2.5可持续性开展原那么 面向可持续开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那么。遵循可持续开展的生态观,融入现代的开展理念,采用完整、系统的生态设计手法,首先要将校园环境的
7、建设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优美的校园环境并不是仅靠植树造林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校园生态结构的建立和长期完善来保证。生态型校园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预留开展用地,规划出科学合理,扩展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只有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结构,才能使校园生态环境获得最大限度的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系统和校园生态节点也才能够获得根本保障。 3 生态型校园分区布局 从高校自身开展的要求出发,通过对校园用地的地貌形态分布、持续开发利用、周边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功能区的总体布局。以教学科研区为核心,将校区分为六大功能区: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湖泊水体区、生态林区。依据功能布局的不同特点,协
8、调相互关系,使功能布局具备先进性、合理性和完善性。 校园建筑布局均可分为轴线式组合、院落式组合、向心式组合。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入口大门、功能各异的活动广场、小庭园、人行道与车行道、山地、水面、绿地、运动场、屋顶平台、屋顶花园等,其中活动广场、小庭园等是流线中的“亮点,吸引学生停留、驻足,并由点带线,引导整个流线。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环境元素组织、协调、沟通、运作,对各种功能进行梳理,供师生学习、交流、生活、运动、休闲、劳动。线、点、面的结合讲求丰富、变化,防止横平竖直式布局,而由各种美观多变的曲线、直线相结合,正向、斜向相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生态
9、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整,对学生内心世界产生引导。在教学科研区景观设计必定是全校园最有序的设计,整齐修剪的林荫道,带有竖向拉伸感的植物,厚重的植物色彩,容易使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受到场所环境的约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气氛中。开阔的广场、疏朗的草坪、自然的植物群落,丰富的景观层次,校园绿地景观布局充分表达了科学的求真、务实、严谨、开放的科学文化精神。 4植物品种选择与配置 植物景观设计在注重单体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及美学原理的根底上,以植物改善整体环境的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为主要目的。保存规划范围内的植被、山体和水系,以尽量少破坏自然环境为宗旨,同时增加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
10、循环,充分利用原有绿地树种。生态校园植物选择配置要坚持适地适树原那么、地域特色原那么、多效性原那么。 4.1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给师生提供一个教学及相关活动的良好生态空间。设计绿化景区,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及欣赏特性,全面考虑植物在造景上的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综合作用,引起人们视觉、嗅觉、听觉的共鸣,提高欣赏情趣,以绿化为手段,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场所。以生长健壮、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植物在本乡外乡扎根,对地区性的气候变化、土壤条件等更为适应,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的主体。 以广东高校校园为例,采用乔、灌、藤、草、地被结合的植物配置方式。行道树一般采用抗污染能力
11、较 强、分枝点高、冠大荫浓、耐干旱、耐修剪、四季常绿或开花、观果的乔木。如: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 Bl.)、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芒果树(Mangifera indica)、秋枫(Bischfia javanica)、仁面(Dracontomelon dao)、大叶紫薇(Queens Crape Myrtle)、红花紫荆(Bauhinia blakeana)、宫粉羊蹄甲(B.variegata)、白兰(Michelia alba DC
12、.);校园围墙:种植勒杜鹃(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nd)、垂榕(Ficus benjamina)为高篱。勒杜鹃能防粉尘、花期长、美观、耐旱,垂榕能滞尘减噪;教学实验区周围:种植香樟、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银杏(Ginkgo)、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H.Wendl)、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等抗污染植物,如香樟能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臭氧等,银杏能吸收氮氧化物、臭氧等,火棘能吸收氯气等。这样,实验室释放出来的有害物质局部能被
13、植物吸收,净化空气质量,维护师生身心健康。灌木植物景观:红花勒杜鹃、黄榕(Fious diversifoli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尖叶木樨榄(O.ferruginea Royle.)、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红绒球(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 )等;地被植物:黄色的满地黄金(Wedelia trilobata)、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inn)、美人蕉(Canna indica)、大叶红草(Altemanthera Ficoidea c
14、v.Ruliginosa)、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蜘蛛兰(Hymenocallis americana)等;草坪品种:大叶油草(Axonopus affonis)、马尼拉草(Zoysia matrella),管理粗放且耐践踏。 4.2地域特色 校园植物品种选择配置要结合当地地域特色,防止过于杂乱,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丰富中求统一,以不同的树种来表达统一的变化。以提升生态功能为优先目标,其次才考虑景观美学的需求。突出生态景观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消除学子们的各种压力。植物配置方式以群落式配置为主导模式,自然植物群落种植,追求自然生态风格。
15、4.3校园植物景观多样性 遵循植物多样性的原那么,在校园植物的选择上防止过于单调。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丰富绿地的季相景观效果。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在绿化配置上还应考虑到能够表达“春华秋实的校园精神。形成不同绿地空间的连接,校园湖泊区域可营建湿地系统,净化校园雨污水,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供给体系等。增加一些湿生和水生植物,在不影响湖面主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植物配置柔化混凝土为主的硬质景观,改善湖面景观欣赏,利于水体的净化,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并提高景观的亲和性。 5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建设对于生态理念的引入,多数仅仅停留在初级的层面。“生态两个字并不仅仅等于高绿化率和不污染环境,虽然这两点是极具代表性和非常必要的,但“生态景观校园还有更深的内涵,涉及到地域性、如何保护与节约自然本钱、如何让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循环相生,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效劳,以及如何让自然元素在城市中表达等方面。“生态景观大学的建设还有待园林工作者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共同实现。 注:文章中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翻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