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财政“受审”两对策.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90919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财政“受审”两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财政“受审”两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财政“受审”两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财政“受审”两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财政“受审”两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财政“受审两对策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已经在6月底公布,与往年相比,或许读者对内容有似曾相识的观感。如果问题反复出现,必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其中,有些可以通过业务修正加以解决,而有些,那么需要借助技术手段。 记者分别联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以及某省财政厅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应受访者要求,记者隐去他的真实姓名,文中称呼他为m先生)。就今年审计工作报告中的局部问题,请他们从业务层面进行了解析。 业务难题怎么办 新理财。与以往不同,中央预算管理完整性在今年报告中首次提出。其中包括有些预算未纳入预算管理等问题。形成当前我国政府预算还未能覆盖全部收支的原因是什么。 杨志勇。从

2、方案经济初期的财政统收统支开始,为了调动各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性,有了预算外资金,随着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标准和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这方面的政府预算收支不完全成为历史。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统一的政府预算体系还在形成当中。社会保障预算尚未建立起来,尚处于试编社会保险预算阶段。 m先生。这是由权利意识的比例失调造成。那种具有随意性的自由裁量权在整个预算里面比重过高。西方国家的预算概念是一种恒定的刚性的标准,而我国的预算,虽然这些年已经逐渐标准化,接近并遵从收支大纲和收支文件的要求,但里面还包含着很大的随机性。也就是说法制意识淡薄,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3、的预算案没有被当做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现实中真正被视作法律本文的是领导的意愿,所以问题的根源就在这里,由此导致不依法理财,没有形成阳光财政。此外还有编制预算能力欠缺的因素。 新理财。审计工作报告指出,在中央公共财政预算的细化和执行方面,出现投资方案和预算下达时间滞后,以及局部预算执行率低的问题。在2023年的中央预算投资方案中,有占比约4%的资金是在9月30日之后下达的;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中,有约占审计资金总额15%的资金未在当年执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杨志勇。这其中有预算年度的原因。由于公历年制预算年度,与实践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存在矛盾,因此,往往预算刚批下来,时间就已经过了

4、预算年度的一小半,这必然会影响到预算的执行进度,再加上资金支出“到位也需要一个过程。另外还有预算编制与执行衔接不好的原因。 m先生。其实这些事的根源都特别简单。出现这种情况是部门间的衔接出现了问题。解决问题要依靠社会文明程度的增加、行政文明程度的增强、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政府公仆意识的真正强化。大家把权力看淡了,所有规那么都树立起来了,问题迎刃而解,这和中国其他很多事情在解决方法上都是一样的。如果借用学者们的语言习惯来说,就是依靠顶层设计,首先从体制上考虑这个问题,第二从制度设计上考虑,抛去这两点,还可以从文化背景的角度考虑。 新理财。这次报告建议,一般转移支付力度应继续加大。调整的原因何在。 杨

5、志勇。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逐渐在财政运行中显现出来,此外局部专项资金具有设置交叉重复、部门多头管理和分配的现象。转移支付的透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门利益还需要进一步协调;未来可通过透明化而逐步解决问题。 m先生。一般性转移支付通过系数计算,随意性相对小很多。专项转移支付那是一事一议,背后表达的是权力的运筹帷幄,两者比例的调试本质上是权力的演化。 新理财。有资料显示,2023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突破1万亿元,如果缺乏有效监督制约,那么会导致“集中腐败发生,此外,现阶段政府采购还存在着哪些紧迫问题。 杨志勇。政府采购的开放性还不够,限制了更多的商家参与,从而导致政府采购的效率未

6、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理财。每次“三公经费公布似乎都会引起一场关于财政工作的舆论爆发,而政府在公开这些数字后又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解释,这就容易导致公众对“三公经费的误读。这次的审计工作报告也提出了“三公经费存在概念不清晰、口径和标准不够标准的问题。 杨志勇。“三公经费更多是统计概念。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统计口径差异。可以换种思路,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而不仅仅是“三公经费,这样,监督可以更有效。花钱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花钱是否有效率。有了更多透明度,“三公经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和去年相比,今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有这样的特点:首先,各部门公开时间相对集中,便于比较和分析;另外,条目更加具

7、体,可以读到数字背后的信息。其实,有了这些,公众还是无法就其中的上下作出判断。许多部门所做的事很专业,需要专业人士参与。不过,总归看到其中的进步也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新理财。报告中还暴露出有些地方政府变相减免财政性收入,有的地方存在虚增财政收入的现象。 杨志勇。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一些地方财政体制规定,增收速度快,会得到更多的补助。此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m先生。引发问题的根源在顶层设计。当主政者单纯把gdp作为考核地方领导的重要指标后,这是必然导致的结果。地方领导为了拼政绩,要招商引资、花钱买税、作假虚增gdp。“土地财政和如今非税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局部原因也是源自这里。 “受审不“受批 由财政被审出的“软问题引发的诸如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和年底突击花钱等等已经成为了财政部门每年都要面对的舆论爆发事件。这些事件的累加,加剧了公众对财政工作的质疑,并随着质疑的扩张影响到财政部门的公信力。 日前,在一次财政系统内部会议上,有关领导表示要树立好财政部门形象,提高公信力,就要主动做好财政宣传工作。 记者联系到资深的财政宣传工作者、作家高晖现任XX省(财政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副主任,当记者与他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愿意仅仅以一名作家的身份接受采访;另一位是曾任XX省财政厅宣传中心主任,现任预算管理局副局长、预算绩效管理处处长的李毅。 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