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青春观后感:不敢再说的青春 老实说,赵薇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不是一部成熟的作品,事实上这部小说也略显青涩。但是电影出现在这样一个新与旧的节点上,迎合了一群经历过张狂、期冀、经历、挣扎、忘却,最终平淡的人们的反思,还是掀起了一股思念青春的风潮,勾起很多70末、80初大学生的青春记忆,也包括我。 电影在两个多小时的篇幅里,表达了主人公从青涩入校到成为业界白领的这个阶段,跨越大致七八年时间。这也是人一生中转变最大的七八年。主人公郑微从懵懂入学,经历初恋的失落(林静),再与陈孝正的战争,然后暗生情愫,再到陈以学业为名的背叛,之后快速蒙太奇到就业后的旧情的交代。电影在表现手法上一是过于直白,例
2、如郑微对林静的所谓的初恋是如此地容易忘却;二是过于粗线条,很多场景需要看上两遍以上才能有效衔接。因此,致青春在很多时候就像是对素材的堆砌。而打动我们的,恰恰是这些亲身经历过的素材。所以,电影的珠子虽然谈不上精品,但是盛装珠子的这个椟到更让人注目。 郑微是个自信、单纯、直白的女孩。但是在感情的发挥上,很多时候显得收放无度。收的时候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放的时候倒像是还珠格格。她的自信、单纯、直白奠定了不成熟的性格,也是不成熟的性格导致了残缺的命运。致青春中,郑微这个角色还能让人感觉到很多的不真实,似乎这不应该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她的几个转变,没有任何的过渡和铺垫,没有因就有了果。她爱的很生硬,直来
3、直去,只有外表看不到感情。她恨的也很生硬,只有眼泪和爆发,没有什么意味。当感情回来的时候,她又变得茫然,无所适从。但不可否认,郑微曾经是个可爱的女孩,人世间也曾经有她的影子。 对于70末、80初的这一代大学生而言,可能算是经历在一种时代的断层之中。出生时是刚刚结束文革的那几年,适逢改革开放,城市的孩子很多都经历过父母在国企从繁荣、到衰败、到下岗,然后在下岗后又从头再来的挣扎,农村的孩子也根本上都是冲着跳农门的目标来的。那时我们面对的,很多是生存的矛盾,不是现在利益分配和权利诉求的矛盾。在这种生存的矛盾之下,上大学对城乡的孩子都一样,是对自己一生最大的转变。所以,对于陈孝正的选择,我们还是能够有
4、所理解。事实上,现在看来,陈的选择也是正确的。爱情是需要条件和根底的,在学校时大家都是一样的起跑线,没有房呀、车呀的压力,大家只谈感情,不谈将来。拿泰坦尼克号来说,如果杰克不死,那么杰克和露丝的爱情真的能善终么。我看未必。爱情是经不起烈日和暴雪的,它只适合在温室中。因此,与其选择不稳定的爱情,到不如选择更现实的事业。陈孝正不也是找到了真正爱自己的人了么。 与现在的大学生相比,那时我们没有笔记本,更早地还没有 ,没有传呼,更谈不上汽车之类的高消费品,大家的出生没有如今这么大的落差,因此在感情上也还残存那么一点真挚。致青春里的阮莞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她的牺牲其实就是这个时代断层的体现。哲学讲,世
5、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如果让今天已经变化了的自己,还像以前那么去爱一个已经变化了的对方,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阮莞有一种那个时代我们梦想中爱人的所有品质。她美丽、聪明、淡定、充满活力,同时还忠诚、执着、容忍。也许在少年时期,她就已经为自己的另一半做好了抉择,好似无法选择的抉择。因此,经历一次背叛后,她选择了原谅,然后在回家的火车上潸然泪下。在结婚前期,她又响应初年男友的呼唤,结果造成了牺牲的命运。也许男友的背叛和她的牺牲不能算一对因果关系,但就算是这样,我也无法让自己对她同情起来。我有的,尽是惋惜。 谁都有青春。大学的青春更别具风情。老实说,赵薇能有这样的作品,已算不错。至少她在体裁的选择上是动了心思的。票房也许更加体现了电影对这个时代的触动,对这个时代的那么一些人的触动,对那么一些人对于青春思念的触动。 希望,像我一样经历过、依旧思念那个年代的人,能少些挣扎,多些快乐。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