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2022学术年会”成果综述_代春敏.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191982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4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2022学术年会”成果综述_代春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2022学术年会”成果综述_代春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2022学术年会”成果综述_代春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2022学术年会”成果综述_代春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2022学术年会”成果综述_代春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2022学术年会”成果综述_代春敏.pdf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第 1 期 衡水学院学报 彩插 8 “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 2022 学术年会”成果综述 代 春 敏(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人文学院,马来西亚 槟城 118002;衡水学院 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董子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2022 年 10 月 29 日,“第二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 2022 学术年会”在衡水市故城县董学村召开。此次会议由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中共故城县委宣传部、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衡水学院主办,衡水学院董仲舒研究院(董子学院)、故城县文旅集团董子学村、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秘书处、

2、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衡水学院科研处、河北大学燕赵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西安外事学院国学院、韩国高丽大学董仲舒研究中心、韩国孔子文化中心、董子(上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衡水董学府酒业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的理事、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儒商代表、董子故里文化管理部门人员以及韩国学者共 90 多人,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董仲舒学说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主题展开研讨,成果丰硕,颇多创见。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董仲舒思想研究 关于董仲舒思想的研究是本次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涉及天人哲学、王道、灾异、五常、阴阳五行、养生、法律、天下观、

3、战争观、重情观、四时观等诸多层面,主题更加深入而广泛。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做了题为董仲舒对曾子孝悌之道的传承与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认为,董仲舒对曾子孝悌之道进行形上论证,强化了孝悌之道的神圣性、普遍性、必然性、合理性,并影响汉武2023 年 第 1 期 衡水学院学报 彩插 9 帝,将其转化为治国之道,以德教为本,实行举孝廉、孝悌力田、重视孝经等具体措施,开创了古代帝制社会“以孝治天下”的传统。西安外事学院张丰乾教授做了题为董子论“感”“应”“副”的主旨演讲。他在春秋繁露中精心挑选出“感以礼乐奉人本”“君人者,感而后应”“圣人见端而知本,得一而应万”“天之副在乎人”“人理之副天道”等二十多处集中反

4、映董仲舒“感”“应”“副”天人哲学思想的句子,并从训诂及经学角度进行了深入辨析。于水的董仲舒孝论新探以孝经为线索、张思齐的董仲舒对孝及相关范畴的论述、李慧子的董仲舒对五常之道的建构及其意义、周莲芝的论董仲舒礼乐思想的渊源,对董仲舒的五常之道、礼乐思想、孝德、智德等展讨论。冯斌的历史与天道之间:董仲舒智德思想研究,围绕董仲舒“必仁且智”观念进行探讨,认为真正的智慧是在具体的历史境遇下,以最恰当的方式匡扶是非、维护道义,最终上达天道。白立强的“天之继欤”:董仲舒辩证养生观的主体意涵认为,董仲舒养生观体现着鲜明的辩证性质,在注重先天命赋的同时,更强调“寿夭自行”的后天之为。这种从“法天”到“继天”模

5、式的转换,延展至“继天而为”以成物之境域,构成了董仲舒辩证养生观的又一向度。臧明的董仲舒“三统说”与王道政治的构建对“五德终始说”的借鉴与超越,认为董仲舒在“五德终始说”的基础上构建起了自身的“三统说”,引入阴阳五行观念,引申出“三纲”“五常”观念,构建“天人感应”学说,完成了对“五德终始说”的借鉴与超越,构建起王道政治思想。刘鸿玉的董仲舒“高庙高园火灾对”的几点思考,以“高庙高园火灾”为例,详细解读了董仲舒灾异思想的基本架构、方法及其结果。曹宝武的阐道醇儒董仲舒的“至廉而威”,结合董仲舒的经历,从心正、身正、行正三方面,深入阐发了董仲舒的“至廉而威”的廉政思想。刘恺的董仲舒的经与权浅说,认为

6、经与权是孔子提出的,董仲舒以春秋为经权根据,以中庸为基础,提出平衡理论,以天人、阴阳、五行论证经权的合理性,认为“春秋大义”指向纵向合作和个体自合作的伦理。高华时的从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到唐律疏议实践儒学的确立及其对法律的影响,李清章、贺小溪的德主刑辅的礼法阐微:董仲舒法律思想研究,对董仲舒的法律思想进行阐述。韩涛的调均与限田:董仲舒的分配思想一文认为,董仲舒提出调均与限田,在经济分配上主张限制收入分配差距,调均贫富,遏制统治阶层的贪欲,不与民争利。李章军的董仲舒天下观与明清对西方文化的认知,阐发了董仲舒沿“京师诸夏夷狄”的治理进路实现天下太平的天下观,并站在文明互鉴的角度,分析明清时期与西方

7、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张业康的董仲舒“四时”观及其哲学史回响、孟兵强的论董仲舒的战争观、张军的论董仲舒的重情观念、马新民的荀子实学与董子实学,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董仲舒的“四时观”,“战争观”、“重情观”和“实学”思想,从不同层面折射出董仲舒思想的哲学光辉。2023 年 第 1 期 衡水学院学报 彩插 10 二、董仲舒春秋学思想研究 董仲舒春秋学思想是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股学术清流。本次会议成果丰富,且更加深入而精微,既有细致详实的经学考证,又有高屋建瓴的哲学阐发和史学评说。上海交通大学余治平教授做了题为“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公羊家“大一统”观念的哲学起点的主旨演讲。他系统阐发了董仲舒天

8、哲学“元”“一”“始”“本”的性质,认为“一”被赋予万物本体的蕴含,“始”植入“一”“一元”,是董仲舒公羊学的创造。董仲舒强调“一”“元”,是为君权合法性做论证服务。天道尊阳、尊一、贵一,“大一统”的逻辑归宿是把天下命运都维系于君王一人,给天子施加道义压力。代春敏、乔彦贞的救日与救君:董仲舒的“重异”思想以春秋“日有食之”为中心,认为日食被赋予天道伦理和政治哲学的象征意义,董仲舒“重异”实则是“重政”,“救日”实则是“救君”,体现了董仲舒对王道的笃信和实践。张靖杰的“行权”与“尊君”的牵合论董仲舒“丑父欺晋”的诠释困境,围绕公羊传逄丑父欺晋而存君一事,将董仲舒与何休的观点进行对比考察,阐释关于

9、行权与尊君的问题。张咪的道德满足与国祚安危的两难困境公羊学语境下季札让国的争议分析,在公羊学语境中比较了三传、董仲舒及唐宋以降学者关于季札让国事件的不同评价。从经文是否有贬抑和辞法上分析了产生争议的关键点。张禹的逢丑父救齐顷公:何以“当斮”?公羊学对大夫行为动机、手段和结果的判准,以逄丑父“当斮”事件为核心,从公羊学视野就大夫行权的动机、手段和结果展开讨论,认为逄丑父救主违背孔子所设定的王道正义,不仅应当受到批评,而且有罪当斩。张辉的思想与政治的互动:董仲舒春秋公羊学对汉代意识形态的建构,认为董仲舒通过阐发春秋公羊学,在发挥尊王思想、倡导“大一统”、主张改制更化三方面建构汉代的意识形态,体现了

10、公羊学的价值理念与现实政治的需求高度吻合,最终为统治集团接受,成为意识形态的组成内容。李寅生的略论汉代经学与董仲舒儒家思想构建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中华民族思想和国家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杨昭的春秋公羊学三系说,系统梳理了春秋公羊学的四种治学路径,认为春秋学的理论框架为:事辞(非辞)义道义礼(权)事,表现为道下义、辞、礼、事的展开,四者皆可通道。公羊学有义、例、礼三系,其中公羊义学与公羊例学是研究的重镇,公羊礼学一直受到忽视。三、春秋繁露文本及著作研究 随着近年来董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春秋繁露文本的研究也拓展到具体篇章,包括文本的真实性考辨、思想内容的研读、哲

11、学意义的阐发等,成果丰富。德州学院季桂起教授做了题为春秋繁露之三代改制质文篇释义的主旨演讲。他认为,董仲舒关于王朝更迭改制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公羊学派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一种政治文化的平衡,而且变革是由天道法则所规定的。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成熟,既合乎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又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国家形态的稳定。2023 年 第 1 期 衡水学院学报 彩插 11 魏彦红、魏可音的董仲舒论春秋治世原则:“十指”,以十指篇为核心,阐发其治世原则和价值所在,并强调遵循“十指”将会使万物和谐、阴阳和顺、四方仁爱、道义畅行,万事万物循天道以从事。春秋 崔锁江的

12、董仲舒爵国思想探析,在深入分析董仲舒的授爵授官思想、古代军制、井田制的基础上,揭示了董仲舒分封制与郡县制糅合的制度设计理念,以及对汉帝国政治制度设计的历史贡献。安桂玲的初读身之养重于义第三十一,比较不同版本的校释,从文字训诂学切入,围绕“义重于利”,重点分析了董仲舒的义利观。曹迎春的春秋繁露山川颂释读及写作特点分析,在解释文本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山川颂的写作手法,指出该篇以经学的方式颂美山水之德,阐述儒家思想观念,堪称“经学化”汉颂的代表作。耿春红儒道融汇,共筑君主术立元神文本梳理释读,认为立元神篇在阐述君主治国之术时,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引用古道家之言、神秘主义、内修技巧

13、等方面,而涉及现实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的时候,还是运用儒家思想来阐述。钱寅的论清代学者对春秋繁露的研究,系统梳理了清代春秋繁露的刊刻版本及在校勘、注释、应用等不同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董天工本成书时间最早,凌曙本最早产生影响,苏舆义证则是最完备的注本,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是对春秋繁露思想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应用。韩邦亭的董仲舒辞赋创作中的儒学烙印,以董仲舒的士不遇赋以及春秋繁露中的赋化篇章为中心,解析其文化价值和儒学色彩。班云雷的天人三策与汉代散文认为,董仲舒天人三策所表现出的卓越思想魅力和文学特色,推动了汉代散文“新儒学”创作立场的确立,逐渐形成了汉代文论的实用化标准,此后,经学化的哲理散文风靡两汉。

14、四、董仲舒生平、贡献及历史地位研究 关于董仲舒的生平考据、历史贡献和地位的研究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考证的内容更加广泛,方法、原则更加严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评价董仲舒的历史贡献和地位。董子学院教授、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李奎良做了题为立足儒学史,反观董仲舒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儒学在孔子之后,发展为以孟子、张载及宋明理学家为代表的“理论儒学”和以子夏、荀子为代表的“实践儒学”,董仲舒是具有先驱意义的第一位“实践儒学”大师。河北师范大学秦进才教授做了题为董仲舒正谊明道的影响初探的主旨演讲。他从思想影响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系统整理了宋代以来董仲舒正谊明道思想的深远影响。从正谊明道与义利观、春秋大义、

15、诸子思想、学术研究、道德观念、衍生主张等方面,阐发了其广泛的思想影响;从皇帝对正谊明道的提倡以及正谊明道对官员、教育、称谓、地域文化等方面深刻的社会影响。王文书的明清董仲舒古像及图赞考述,全面系统地考证了明清时期各地、各种版本董仲舒的画像、雕像及图赞,勾勒出董仲舒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形象,展示出董仲舒的文化影响力和历史地位,也为董子文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权威材料。2023 年 第 1 期 衡水学院学报 彩插 12 桑东辉、刘兆扬的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中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石真龙的道之接续:董仲舒对西汉儒学的理论转型,高伯羽的论公羊学家董仲舒经学上的成就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宋泽方的董仲舒的“天”与早

16、期思想的联系,张静的汉代的风俗与历史、哲学:董仲舒的批判与建构,站在儒学发展史的角度,分别从董仲舒的中和思想、道统接续、经学思想、天人哲学、风俗建构等方面,分析并明确董仲舒在文化传承中的贡献和地位。白晨昭的王充对董仲舒的评价及其学术史价值,认为王充不仅从德行、才能及思想层面,大力褒扬董仲舒,而且还借此展开了对汉代思想的深入讨论,彰显天人关系内涵的演化,为后世人物及思想评价提供了参考范本。刘长城的“经学时代”第一人冯友兰、张岱年论董仲舒,通过分析冯友兰、张岱年对董仲舒思想要旨、时代关联的论述,客观评价了两位哲学家对董仲舒哲学思想的梳理和定位。杨英法、郭广伟、戴雅娜的董仲舒在中华文化道统形成中的定型性作用及其历史反思,认为董仲舒“独尊儒术”主张的实现,在理论内核上实现了中华文化的道统统一,在思想文化尤其是道德伦理领域实现了“一是非”的道统效果。田卫冰的浅析历代吟咏董仲舒潜学诗歌,辑录了历代歌颂董仲舒潜心治学的诗歌 200 多首,并对创作者和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董观堂的董仲舒“下帷讲诵”民间之说,认为“下帷讲诵”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与正史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是历史永恒的记忆。董忠泉的董子世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