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2022426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1 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辅导员专项“基于 慢就业 的高职院校 五位一体 就业精准帮扶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1083);2020 年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DJSZ037)。作者简介:孙一昕(1992),男,江苏扬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孙一昕(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摘要 若要将四史教育的优势完善发挥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就应基于历史素材改造思政教育内容,塑造以史
2、明今的思政理论体系;要优化教师的历史教育能力,保障四史教育的优势能够完善发挥;要创新思政教育的开展方法,建立思辨、理论推演等更易理清理论脉络的教法促进学生理解四史;更要适时转变师生身份,让学生扮演教师讲解四史,从而促进学生贯通四史,真正明确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精神内核。关键词 四史教育;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政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020080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203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四史”是一种统称,包含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
3、展史。这四类历史涵盖了我国从建党到建国,再到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发展的所有历史资料,既有着极强的历史记录价值,又具有崇高的学习价值。四史是国家发展的历史缩影,能够帮助人们快速明确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之本。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会有教师以四史为素材解析思政理论观念。但若要从更加立体和全面的角度,帮助大学生们理解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历史纲要,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便应该彻底将四史教育融入理论体系中,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四史、探究四史。一、基于高校思政教育所临挑战探究“四史教育”的融入要点(一)需利用四史教育的价值场域,精准打击大学生错误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思想教育和政治
4、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而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外部信息环境对大学生造成的持续性影响。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新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互联网信息的产生和传播都不存在明确的限制,导致了互联网信息场的内容良莠不齐。不进行任何具体分析就将历史定性为“无用”的历史虚无主义,就包含在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是一柄朝向我国政治历史价值的有毒利刃,其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否定我国政治历史存在的价值、意义,瓦解我国的民族团结的精神,企图令我国的政治精神和思想精神无用化、无效化。历史虚无主义还强调享乐主义,推崇泛娱乐化,长期试图降低我国年轻人的思想深度。而对抗历史虚无主
5、义的有力方法,就是用具体的、科学的、有逻辑地分析,去厘清我国政治历史的发展脉络、符号,让有血有肉的历史能够清晰呈现在学生眼前。而四史无疑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历史体系,其具有跨时代的凝聚力、极为丰富的历史符号记载,构成了无法否定的历史价值场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四史教育强大的价值场域,去对大学生即将形成的虚无主义错误思想。(二)需利用四史教育的历史智慧,提升思政教育的前瞻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责任,而大学生价值观受到许多外界信息的直接影响,一旦思政教育的作用力度下降,就将无法达到引导思想的实际价值。故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教育的“主动权”和“预见性”。即
6、思政教育必须先学生一步判断出哪些因素会对学生思想形成影响,更要能够快速做出教育改动,时刻调整教育节奏和教学内容,来稳固思政教育的前瞻性价值。但近几年,思政教育前瞻眼光的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基本稳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难提出更高层级的要求。但与此同时,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却也无法继续升级。学生们虽然能够掌握思政知识,建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但却很难对思政观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四史包含了中国从满目疮痍到经济飞跃的历史进程记录,也包含了在一片狼藉中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历史智慧,更有着独特的革命发展理论、面向风险和挑战从不畏惧的精神。这种智慧,能够从更深层的角度解构国家政治思想的内
7、在价值,而四史独有的立体性,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因此,思政教育应充分利用四史教育所包含的历史智慧,进一步对教育理论体系加以改造,提升思政教育的前瞻性价值。(三)需利用四史教育的优秀代表,强化立德树人的使命意识“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强调要培养出具有品德的人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时,经常面对一个问题,即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德行,明白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但对于立德树人缺少主动的使命意识。即学生自己不断优化德行、提升素养的积极性不强。而缺少主动性、积极性,意味着立德树人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学生只是学会了思政观点的皮毛。而四史中包含许多优秀的我党精神代表者,在
8、他们所处的年代中,这些代表们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党和国家,实现了自身和民族精神、家国精神的充分结合。这些代表的出现,既推进了革命事业的有效推行,更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将四史中优秀代表的故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什么是主动的、积极的使命意识,以及怎样做才能将个人的成才和国家的发展有机结合到一起。四史优秀代表,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个人和国家的密切关系,引领大学生明确、推崇使命意识,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08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 36 卷第 2 期总第 336 期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项原则(一)务必保证
9、思想体系的完整性四史之所以称为四史,是因为其所包含的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虽然在理论重点上各有侧重,但四者具有必然的联系。也只有四个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凸显出中国发展的智慧脉络。四个历史在教育的过程中,缺少任何一环,都会影响到学生对国家发展进程的正确理解。也只有保证四个历史齐头并进统一教育,才能塑造出真正的理论武装,提升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认知维度。因此,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第一原则,即无论对理论加以应用,还是对优秀代表进行提炼,其理论体系都必须包含四个历史的精髓,且历史体系的融合,要相互串联、相互补充,必须有机结合进行教育,如此才能保障四史教育的价值精髓能够充分
10、发挥作用。(二)必须坚持“史论结合”的教育方式“史论结合”指的是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的论证,要同步进行。单一学习历史,会让课堂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理论分析,学生对于四史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更无法有效理解四史的智慧。如果不贯通学习四史,直接开始论证,会导致学生所拥有的理论储备不足,论证无力又无效。而史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大量的历史知识后,尽快在论证中将所学立即进行使用,从而有效消化知识。更能够借助论证过程,让学生对四史的记忆逻辑更加缜密,不存在欠缺,也不会出现论证太大、史料以偏概全的问题。简言之,坚持史论结合的教育方式,可帮助学生将四史知识融会贯通,避免让四史的加入,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理论灌输。(
11、三)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四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和一般的思政教育不同。四史教育强调教育内容的立体性、凝聚力,其最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强,更愿意论证历史,那么四史教育便可发挥优势作用。而一旦学生缺少论证积极性,四史包含再多的历史智慧,都无法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因此,四史教育若想有效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起到主体作用。即讲解历史的主导者可以是教师,但论证历史,走史论结合路线的主导者,则必须是学生。教师需保障学生成为推动历史论证的主要驱动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四史的高度和厚度。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12、(一)基于四史改造思政内容,塑造“以史明今”理论体系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用素材中,其实包含一部分关于四史的内容,但比重较低,完整性不足。且四类历史并没有有机串联在一起,整体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对此,应该重新对四史的理论体系进行拆解和重塑,并将其完整地加入到思政课本和教学设计中,让四史的精神内蕴成为思政教育素材的核心。建议将现有的思政教育素材,沿着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顺序,重新进行编写,每一阶段的内容,都要以历史作为引子,在讲述完整历史的过程中,插入该历史阶段产生的政治思想。也要将该政治思想在当今时代政治格局中的体现进行讲解,或联系到当前的时事政治,帮助大学生串联过去和当下以达
13、到“以史明今”的作用,明确当前国家政治举动的内在逻辑和长远视域。而过程中,立体的历史资料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记忆点,帮助他们记忆和消化政治观点。而政治观点又可以对某个阶段的历史情况进行总结,串联起历史进程,让原本理论性过强的思政教材,变成以历史为引的论证型素材。如此,教材的逻辑性得到显著提升,学生无论是在学习阶段、复习阶段,都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二)优化教师四史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四史理论价值四史教育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融入,需要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立足于历史和当下。更需要教师对四史有着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后,因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意味着学生将对教学内容提出更多的疑问,这些问题很可
14、能不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而是包含了学生自身对时事政治的独特理解。如果教师无法缜密回答学生的疑问,就会降低学生对四史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回答错误,也会降低四史资源应用的有效性。故而,要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必须优化教师的四史教育能力。建议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们需要对四史的理论逻辑进行充分学习。要真正明确四史的本质、逻辑,也要明白四史所包含的每一个政治观点的内在逻辑、功能和价值。教师本人要做到融会贯通,明确历史和当下的每一个联系,还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预判,提前对相关知识进行储备。而在利用四史中的优秀代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时,教师本人也要成为“精神代表”,要建立崇高的理想和使命感,要身体
15、力行为学生示范如何学习四史、宣传四史、传承我党、我国在发展进程中的伟大精神。(三)创新思政教育开展方法,以思辨推演推动学生领悟历史对于四史知识的理解,不能单纯背诵历史进程和理论体系,学生应该具有主动性的、积极地对四史的结构进行认知。而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够被有效调动,取决于教师所用教法。一般,当教师采用填鸭式、讲述式教法时,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四史知识,极易走神,更无法建立对历史知识的逻辑性了解。对此,结合四史教育需要达到以史明今、史论结合效果的前提,建议思政教师采用活性更强的,更注重思想活动、辩证思考的教学方法。例如思辨教学法和推演学习法。思辨教学法指的是由教师提出一类理论观点,让学生对该观点的内
16、容、理论成型逻辑进行判断,判断方法可以是史料证实,也可以结合时代现状进行辩论。这一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学生会站在判断者的角度思考,假定某个政治观点并不严谨,从而对其存在的逻辑漏洞进行定位和辨析。而无论观点是否存在逻辑漏洞,学生都可以在过程中充分厘清理论逻辑,明确史实背后的历史发展规律,真正让四史入脑入心。而推演学习法指的是,教师在思政课堂中,只给出某段历史,让学生推演这段历史所沉淀下来的政治思想,指向当前我国政治思想体系中的哪些内容。在推演的过程中,学生扮演了历史推动者的角色,可以更深入的明确以史明今的正确性,真正明确我国政治格局的内在价值。(四)转变学生被动地位,以学生主讲促进学生理解历史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法是一种方式,但不能完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所改变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但如何学习、怎样学习,仍旧以教师为主导。而四史教育如果想要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就必须培养出学生学习四史的主观能动力。对此,建议彻底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主导四史教育的讲解。需要注意的是,主讲对学生的政治历史积累要求较高,建议教师在学生相关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后再使用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