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一、当前国企收入分配的根本情况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广义的中央企业包括三类: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二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企业(根据银监会提供的资料,x年底,这类企业的总资产37.5万亿、利润总额2496亿、员工232万人,员工平均工资5万元);三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管理的企业(根据x年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汇编提供的资料,x年底,这类企业包括所属的二、三级企业有0.59万户,总资产2.3万亿,利润总额1120亿,员工599万人,员工年平均工资2.2万元)。狭义的中央企业通常是指国资委管理的企业。x年底,中央企业共有172
2、户(其中53户“党政一把手由中央直接管理),总资产2023.5万亿元,利润总额近6400亿,员工112023万。 从收入数据看,一方面全国面上国企收入分配的统计数据不完整,统计信息不准确,很难掌握全国面上国企收入分配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中央企业是我国国企的主力军,x年中央企业总资产、利润总额、员工总数分别占全国国企的41%、66%和近30%。我们考虑,对全国国企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可以把重点放在中央企业上。 中央企业的收入分配,撇开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分配原那么、工资制度变革、工资性收入结构变化,以及收入再分配等情况,仅从近三年来收入分配的结果看,以下三个特点值得重视: 1、员工平均工资递增速
3、度最快。 x年,中央企业员工年平均工资为3.3万元,全国国企员工年平均工资2万元。“十五期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年递增14.4%。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的递增15.1%。xx年,中央企业员工的递增16.8%,是最快的。 2、行业工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扩大。 x年,在国民经济95个大类行业中,中央企业涉足86个行业。其中中央企业资产比较集中的27个主要行业,他们的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差距倍数,从2022年的3.5倍扩大到x年的6.4倍,最高的是效劳业,平均工资7.2万元,最低的是纺织业,平均工资1.1万元。 3、经营者平均年薪与员工平均工资的倍数维持未变。 上述三方面的特点只是大体反映了中央企
4、业收入分配的结果。说是“大体反映,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国家gdp、企业利润数据相比,个人收入的信息不对称性更为严重,数据收集更为困难。这正像世界银行专家在研究中国收入分配问题时指出的那样,中国统计工作的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改革。在研究国企收入分配方面,上述根本情况只能作为我们进一步掌握真实情况的一个起点。 二、国企收入分配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国国企的收入分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当初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走到今天初步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这是很不容易的。国企收入分配的改革,对推动国企开展、提高员工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应当看到,就国企收入分配来讲,一
5、方面旧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正像小平同志早在1993年就指出的那样: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么分配,这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开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看,当前国企收入分配在以下三个领域的矛盾比较突出。 1、一般员工收入畸高畸低,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 在国企,通常员工可以划分为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一般员工。从研究一般员工收入分配的角度,按个人收入的上下,可以将他们分成高、中、低三个收入群体。总体来看,近三年来国企员工平均工资增长是较快的,但“平均数掩盖了矛盾,目前主要矛盾集中在“高、“低这两头。 从高收入群体来讲,核心问题在于垄断行业。今年
6、中央企业x年度财务决算披露后,垄断行业的收入情况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从行业收入统计分布看,人均收入排前2023位的多是垄断行业,而排名在后的行业都是竞争较充分的行业。在兴旺国家,有专家研究指出,收入行业差距一般在2-3倍。我国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主要不是来自这个行业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也不是来自他们的努力,而是来自于垄断。 从低收入群体来讲,突出问题是“两低。所谓“两低,一个“低是指国企非正式职工的收入低。非正式职工包括劳务工、农民工,但主要是指农民工。在国企,对农民工不是实行按劳分配、而是按身份分配的情况比较普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同样是一个电梯工,正式职工每月高的可
7、拿3000元,农民工低的只有600元。 另一个“低是指退休职工、下岗职工的收入低。近年在大庆和鞍钢等地发生了一些退休职工、下岗职工的群体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理论上,有些专家在研究我国解决贫困问题时提出,改革开放在农村大量减少了贫困人口,成就举世瞩目,但在城市却出现了转轨时期特有的“冲击型贫困、“选择性贫困问题,直白地说,一局部退休职工、下岗职工成了“新贫困人口。 国企一般员工收入“高、“低两头存在的问题,与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没有及时跟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等方面,是密切相关的。当然必须看到,国企一般员工收入畸高畸低的根本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指导思想上对收入分配
8、改革重视不够,对深层次体制弊端的改革不到位,至今还没有形成完全按劳分配的机制。 2、经营者收入上下缺乏依据,按要素分配改革远未到位。 国企经营者一般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领导班子集体,包括董事会、党委会、经营班子全体成员;另一种仅指总经理一个人。从法人治理结构理论看,经营者年薪主要是研究总经理的年薪。现在社会公众对国企经营者收入的议论,首先集中在收入水平的上下之争上。 一种观点是他们收入偏低。x年,据对我国大型民企、外企经营者收入的抽样调查,大型民企总经理年薪,低的40多万元,高的200多万元,平均12023万元;大型外企由本地中国人任总经理的,他们的年薪平均165万元。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还进一
9、步认为,如果考虑到国企经营者还要承担很多特殊的社会责任,他们的年薪只是民企的三分之一、外企的五分之一,就显得过低了。 另一种观点是他们收入偏高。人们为什么对民企、外企经营者拿高收入没有意见、而对国企就有意见呢。国企经营者收入上下之争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问题。概括起来:一是对国企经营者的管理在本质上仍视同公务员。他们的行政级别虽被取消,但本质上与国家公务员一样,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而是通过行政任命上岗的。二是国企的考核制度存在很大漏洞。问题的结症首先还不在于绩效考核制度是否科学、工效挂钩系数是否合理,而在于经营业绩是否真实,负盈不负亏的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在国企时有发生的情况是,老总在位时,业绩很
10、好,离任后一审计,往往出现很大窟窿。理论界把这一现象称为“马桶效应。三是国企经营者的职务消费不很标准。在民企、外企,经营者的职务消费是比较标准的,有些甚至没有职务消费。一个典型案例是,美国ge中国公司总裁在任期间经营业绩十分突出,仅因带着他的妻子去美国开董事会报了一张飞机票,而被公司开除。相反,一些国企经营者职务消费不很标准。 如果仅仅停留在收入上下上进行争论,很难找到问题的症结。从理论上讲,问题的核心在于国企经营者收入上下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分配原那么应当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分配机制应当是行政方式还是市场配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前国企经营者收入分配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理论上还没有真正
11、解决国企经营者收入的依据,实践中还没有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原那么和分配机制。 3、个人收入份额明显下降,宏观分配关系不协调。 从经济学角度看,收入分配至少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研究。一是微观经济上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一是宏观经济上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这两层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998x年,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协调,主要表现为“一个下降、两个上升。“一个下降,是指个人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明显下降,减少了6.8个百分点。“两个上升,一个“上升是企业所得占国民收入的份额进一步上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另一个“上升是国家所得占国民收入的份额大幅度上升,提
12、高了5.6个百分点。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1996x年,我国人均gdp年递增2023.2%,而城镇居民包括国企员工可支配的收入年递增只有9%。也就是说,近2023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一直慢于人均gdp的增长,特别是慢于城市人均gdp的增长。 前一时期,在调整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分配关系时,如果把握得更好一些,就能使经济开展和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阔城镇居民,特别是退休职工、下岗职工等低收入者。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扩大内需、减少国际贸易争端、推动经济增长。 三、国企收入分配改革原那么与措施 (一)国企收入分配改革的原那么 按照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六中全会的精神
13、,下一步推进国企收入分配改革,首先要在战略上明确以下三个原那么: 1、在生产与分配关系上,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全局,坚决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六中全会讲得很清楚,要在经济开展的根底上,更加注重公平。也就是说,要把更加注重公平的根底,放在经济开展上。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决定分配的根本原理。现阶段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应该坚持把注重公平放在提高效率、开展经济的根底上,在效率与公平问题上,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2、在分配依据上,要坚持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对经营者按管理奉献进行分配。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原那么上是要坚持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4、六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具体到国企收入分配上,首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实现理论的新突破。这就是一般员工与经营者、科技人员应贯彻不同的分配原那么,经营者、科技人员应贯彻按要素分配原那么。马克思主义从来都十分重视分配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能否搞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经营者能否按他们的管理奉献进行分配。 3、在改革目标和措施上,要循序渐进、标本兼治。 六中全会提出,到2023年要根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认真学习领会这一改革目标,有两点值得重视。一个是在时间上不急于求成;另一个是在要求上不提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可以讲,这一目标表
15、达了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收入分配改革,十分复杂又极为艰巨,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标本兼治,解决深层次的体制安排问题。 (二)国企收入分配改革的措施 根据以上原那么,就下一步改革国企经营者收入、改革垄断行业的收入以及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来讲,从中长期改革方向到短期改革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经营者贯彻按要素分配原那么。 国企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要贯彻按要素分配的原那么,使他们的收入在企业内部具有合理公正性,在企业外部具有市场竞争性,进而为国企的做强、做大、做持久,提供坚实的物质鼓励根底。 要贯彻按要素分配原那么,先决条件是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当务之急应在以下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程:一是实行公司制改造(国资委董事会试点办公室提供:到x年,161户中央企业的母公司中,按公司法注册的只有24户,而按企业法注册的有137户)。二是实行混合所有制(国资委董事会试点办公室提供:目前中央企业的母公司中,实行股权多元化的只有5户,其中4户为国有多股,1户为混合所有制)。三是重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90年代末开始,我们党反复强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