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根底思考 党的xx届xx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深刻总结历史经验、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抓住重点,领会实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共同的思想根底。 一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不断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为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共同
2、的思想根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在全体人民中倡导并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的社会公德,为建立和稳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道德根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强调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党的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坚持以为人民效劳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那么,提出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根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健康开展。 党的xx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我们党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科学分析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表达了
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局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穿、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无视任何一方面的建设,都是十分有害的。 二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开展和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体制、实现科学开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但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不同群体收入差异也有了扩大,经济社会开展的矛盾呈现出复杂的局面。比方,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作用没有完全消除,一些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的思想意识;一些人唯利是图,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些消极腐败现象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开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抵抗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确保市场经济体
6、制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开展,保证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开展的成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根底。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稳固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政治根底的需要。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惟一正确的道路,集中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表达了当代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追求。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教育广阔人民群众,坚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和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根本路线、根本纲领和根本经验的自
7、觉性和坚决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开展奠定广泛而牢固的政治根底。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和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人们的思想空前活泼,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我们要看到,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逐步形成,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进步的。同时,我们绝不能无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沉渣泛起、乘虚而入。特别是我国作为开展中国家,将长期面对敌对势力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强大号召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具有广泛
8、的适用性和包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根底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标准,实现思想文化建设上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形成全民族发奋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文化根基。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需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继续不断涌现,大量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群体被催生,形成利益的多元化。新形势和新任务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适应
9、经济社会开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和谐开展进步的“生命线。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对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和广阔党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开
10、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意志,凝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和维护党内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我们要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根底。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而坚实的思想根底。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意识
11、形态领域呈现出多样复杂的特点。意识形态领域越是纷纭复杂,就越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心骨;经济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马克思主义来引领。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积极应对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变成广阔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物质力量。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重要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用开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开展观统
12、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党的xx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准确把握世界开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开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开展阶段性特征的根底上,提出了科学开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要用科学开展观教育广阔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 第二,进一步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发动全国各族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实践证明,只要坚决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就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13、主义,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开展进步、民族的振兴希望与个人的价值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历史开展的必然性、社会前进的阶段性、群众要求的广泛性的有机统一。它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根本利益,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和强大动力。 有了共同的理想,就有共同的追求;有了共同的追求,才有共同的趋赴。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精神和行为,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精神和行为,一切用老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
14、精神和行为,都要切实得到尊重、保护和发扬。要不断扩大实现共同理想的群众根底,努力营造实现共同理想的良好气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实现社会和谐,在实现社会和谐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牢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创造辉煌灿烂历史的进程中,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华夏儿女团结和睦、风雨同舟、发奋向上、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这是炎黄子孙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深刻奥秘。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弘扬以
15、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牢固精神纽带。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地发动和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鼓励全体人民发奋向上、团结奋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和创造力。弘扬民族精神,要不断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积极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否认人民革命历史的错误思想。要放眼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自觉地把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坚决摒弃各种妄自菲薄、崇洋媚外
16、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改革创新是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靠开展。改革是解放和开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的直接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坚决不移地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一切阻碍开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把改革的力度、开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的良好气氛,使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