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资源,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随着 二、三产业的快速开展,山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幅增加,各地由此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土地使用分散、闲置、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影响农村社会生产力开展和制约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正确认识我县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势和开展趋势,强化政府效劳职能,标准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开展规模经营,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土地流转的现状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县按照全市统一部 署,在全县农村开展了“标准、有序的土地
2、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以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建立标准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合同档案管理为目的,着力抓好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和排查问题、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整改和建章立制几个阶段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6月底止,全县已承包耕地面积18.8万亩,占耕地的97.4;承包农户3.78万户,占总农户的99.7;签订土地承包合同3.6万份,合同签订率在95以上,填写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78万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7,流转户1.18万户,其中流出户7238户,流入户4619户,全县补签合同近3万份,合同一式四份,登记和签订率达96。 二、土地流转工作成效 抓好土
3、地流转工作,对促进农业开展,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了积极作用。 1、标准了土地流转合同,干部群众满 意。自发流转存在着合同不标准,协议不完善,缺乏法律约束等问题,在土地流转工作中我县按照省农业厅统一式样的合同文本,标准了土地流转合同,并对过去存在的口头协议,不标准合同重新进行了补签,标准建档,消除了以往土地流转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使外出打工的走得放心,租田的农户种得满意,乡村干部也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解决其它问题。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转,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更多地离家外出打工,或到城镇经商置业,就近效劳于 二、三产业。据统计,土地流转后全县乡外出打工或从事
4、 二、三产业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5000人,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泼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3、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开始出现两种趋向:一是农户之间转包开始向租赁大户成片租赁开展;二是耕地流转开展到林地和“四 荒经营权流转,由单一的种粮向水果、蔬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开展。全县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70多户,总面积4000亩以上,有力促进了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使耕者有其田,能者尽其能,智者尽其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方向开展。 4、加快了现代农业的进程。土地流转后,种植大户都渴望新技术、新品种,以提高产量、提高效
5、益。农业机械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今年机械使用量大增,今年16月份,全县新增耕整机32台,插秧机8台,抛秧机2台,便型拖拉机22台,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5、建立了土地流转机制。全县各乡镇、村按照“标准、有序的要求,全面建立起了土地流转档案,标准了土地流转程序,明确了规章制度。乡农业综合效劳站作为管理机构,做到村有档案,乡有备案,配备专人分管档案工作。摸索总结了四种流转形式。即:土地出租、土 地转让、土地转包、土地互换,为今后土地流转工作步入经常化、标准化轨道奠定了根底,积累了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 l、法律意识较淡薄。表现在。一些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认识度低,知道有土地承包法的多,但
6、通读过全文了解精神的不多,有的土地流转未经村委会同意或备案,有的认为签不签合同不重要,以口头协议代替合同,有的流转后再签合同,埋藏下矛盾纠纷隐患;土地承包工作中,仍有一些村组干部对党的土地承包政策和法规领会不够,为解决人地矛盾,搞“几年一调,土地打乱重分,给土地流转造成了困难和障碍。 2、个别乡和村组干部对流转工作认识缺乏,重视不够。还没有走出过去“要钱、“要粮的旧的工作模式。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民自己之间的事,无须政府插手,而且土地流转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农民切身 利益,矛盾多、难度大,没有直接经济收入,有为难、怕难情绪。有的抱应付态度,导致乡村干部沉不下去,责任不到位,
7、工作难落实。 3、土地流转的中介效劳组织匮乏,流转机制不完善。虽然有的地方成立了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但总体上仍不能适应需要,缺少一个由下至上、网络化、多功能的中介效劳体系。由于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欠完善,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流动受阻,信息辐射面狭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程度、规模和效益,提高了土地流转的本钱,造成“有买找不到卖,有卖找不到买的局面,并限制了土地流转的区域范围。从流转机制看,流转形式单一,程序不标准。有的地方即使签订合同也存在手续不标准、条款不完备的问题。这既容易导致承包关系混乱也容易引起纠纷,同时,这也是造成承包者掠夺性经营的重要因素。 四、对今后完善土地流转工作的建议
8、1、加大宣传,统一思想。要在干部群众中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贯彻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通过政策宣传和细致的思想解释,让每一个农民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消除农民的惧变心理,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充分认识标准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人口变化引发的土地调整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用市场手段和机制取代和制止行政手段任意调整土地的做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地矛盾,使农村土地关系的稳定由政策、法律强制逐步过渡为农民的习惯。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到标准土地流转是个经常性工作,把标准土地流转工作纳入经常化、标准化轨道。 2、转变观念,明确思路。乡村一级要从过去
9、“管、“要向效劳引导转变,认真搞好谋划。一要以产业推动抓流转。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契机,紧紧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建立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带, 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农民的承包土地向主导产业和规模基地方向开展;二要标准建制抓流转。引导签订标准的土地流转合同,是防止土地纠纷,确保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今后凡涉及到土地流转的农户,在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都要依法引导签订标准的土地流转书面合同,建档保管,以解决农户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促进有序流转。三要培育大户抓流转。把培训规模经营大户作为带动土地流转的关键来抓,形成以示范辐射大户,大户带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吸引大
10、户、孕育大户的良性循环。鼓励干部向农民租田搞示范,通过“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的引导方式,带动农民自愿转租承包耕地。并且政府要拿出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大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主要用于农业根底设施建设;要按照功能全多样化、布局科学、效劳多样的要求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 更大就业空间。 3、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土地健康有序流转。首先,标准土地流转根本操作规程,实行程序化操作。在乡农业综合效劳站的指导下,受理农民委托土地流转申请书,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召集农户自主流转见面,对达成协议的农民,指导和帮助按要求签订合同。其次,建立土地租金评估制度。目前,土地使用权的租金多
11、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或基层组织协调确定,缺乏科学评估依据。建议建立农用土地评估机构,以土地流转前的评估作为确定租金的依据;土地流转后的评估,主要是监督土地使用情况,防止土地肥力、地力被破坏。再次,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流转双方要在平等互利的根底上,签订书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流转的形式、数量、期限、条件和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涉及承包土地田块变动的,要及时办理承包权证变更手续;有条件的,还可到公证部门办理公证手续。农村基 层组织和承包合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流转合同的审查、监督,对合同的登记、立卷、归档,要形成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第四,建立必要的流转中介组织。可由农办牵头,联合农业、土管、林业
12、等部门设立“土地信托效劳中心,乡镇一级设立土地信托效劳中转站,村一级由村委会具体向农民提供土地信托效劳,突破土地使用权流转仅在有限区域内进行的制约,实行三级联网,形成统一的土地使用权流通市场。 4、制定配套措施,完善法律政策,为土地合理流转提供坚强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一是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相关优惠政策。在优惠的对象上实行双向优惠,既鼓励土地转出方,又鼓励土地转入方;在优惠的内容上实行综合优惠,不光在经济上优惠,在流转方享受集体公益事业效劳方面都给予适当照顾;在优惠的手段上实行配套优惠,包括在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在优惠的取向上实行重点优惠。即对“四 荒开发性经营工程、具有技术推
13、广价值和市场开展前景的特色种养工程以及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工程进行重点扶持。二是深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配套改革。大力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加大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改变农民的“恋土观念、为农民“退一进二闯三创造条件,减少农民对土地的直接依赖。加快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就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离土的后顾之忧。三是完善法律。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明确允许农民拥有土地的抵押权;开拓有关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保险业务等。省县农委200年8月3日 第二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土地是兴农
14、之本。在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土地分散经营与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不仅是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民向 二、三产业转移,推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实现粮食平安生产、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新跨越的需要。 一、XX市农村劳动力分布情况和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XX市地处湘南,多为丘陵山区,总耕地面积33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84亩。乡村劳动力资源数262.39万人,乡镇以外外出务工人员约占31%,本乡镇内打短工的人员(半工半农)约占33%,务农人员91.8万人,约占3
15、5%,其中自耕自种人员约占务农人员80%左右,年龄大都为60岁以上,占用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70%左右。也就是说,全市有大约30%的耕地通过各种土地流转方式进行耕种。据统计,202223年全市种粮大户有5592户,其中30-50亩的种粮大户3166户、50-20230亩的种粮大户1874户,20230-500亩的种粮大户542户,500-202300亩的种粮大户6户,2023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4户,涉及耕地面积19.24万亩, 5月上旬,我们对种粮规模户较多的安仁和永兴的四个乡镇土地流转进行了重点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土地流转形式多样。XX市土地流转涉及面较广,从流转土地受让对象看,有农户之间的流转,有流向科技人员的,有流向城镇居民的,有流向专业大户的,有流向企业的。从流转方式来看,有转包、转让、互换、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从流转土地的类型看,主要以耕地为主,其他如林地、荒山荒坡等也有不同程度存在。 2、土地流转的目的发生变化。前些年,一些村级组织和农户为了防止土地抛荒受罚,把土地无偿甚至“倒贴转包给别人,土地使用权不仅没有收益,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去年以来,随着粮价的不断攀升,实行种粮补贴后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高,不管是村集体组织规模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