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背景下优化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摘 要 阅读教学在语文中处于根底地位,它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成了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加强古诗文诵读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期实现阅读教学活动的优化。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习惯 参与 诵读 创造性思维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第17页。在语文
2、教学的各组成局部中,阅读教学处于根底地位,这是由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它的作用所决定的。“阅读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借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可以区分为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三个层级。 张中原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23年2月第一版,第141页。它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取信息,理解内容的最根本的能力。阅读教学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为写作打根底;提高听说能力;传授语言根底知识;开拓视野,开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正是由于阅读教学负有如此多的任务,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教育作用也就最全面、最充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根底的局部。如果离
3、开了阅读教学这个根底,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也就难以展开,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效果。阅读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研究如何优化阅读教学活动。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阅读教学效果不明显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75.4%的学生认为阅读教学对他的阅读和写作帮助不大其中11.9%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帮助。62.9%的学生认为课外自由阅读对写作帮助更大,只有24.6%的学生认为课内讲读对写作帮助更大。中、小学生花在课内讲读的时间远比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多,但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课外自由阅读对自己更有帮助,这说明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明
4、显。二阅读教学目标有偏颇多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方向和教师的教学实际根本以阅读为重心,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培养中,阅读教学占了大局部课时。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遵循以阅读为本位,以读带写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应试的功利效应,对应试有利的就多训练,与应试关系不大的就少训练或不训练,一切围绕“考分转。这样,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将阅读教学偏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知识的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把阅读课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纯技术的训练,无视了在阅读教学中其他能力的培养,无视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三阅读总量严重缺乏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明显,不尽如人意,跟学生阅读量缺乏有很大的关系。语文离不开积累,厚积
5、才能薄发,而积累本身就需要时间和数量。从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量的分析、讲解,枯燥的技术训练占去了绝大局部的阅读教学时间,众所周知的课业负担,考试升学诸多因素,限制着学生的阅读自由,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在广阔的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学校无法备足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图书室里绝大局部是用来充实书架的样板书,无法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调查显示:四大名著全部读过的学生很少,只占10.6%,学生对四大名著中的故事、人物仅是从电视剧、卡通片中获得一些了解,有三成以上的学生只是偶尔阅读课外书报,有一成左右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外阅读。这样,学生很难到达语文学习应有的阅读量。四阅读教法落后,教学观念陈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
6、主导者。而绝大局部语文教师缺少必要的学习进修,语文教学的观念和方法明显落后于时代开展。以分衡教、以分衡学是普遍现象。不少教师不研究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差异,也不考虑如何创造性地落实课标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只是一味地将教学内容倾灌给学生,教学活动呈现一种“抄参考、讲参考、考参考的僵化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单调沉闷,把本来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成了一潭死水,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与开展。三、优化阅读教学活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设想为了解决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为了使全体学生获得根本的语文素养,学会学习,必须优化阅读教学活动。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
7、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加强古诗文诵读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期实现阅读教学活动的优化。一培养几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终身受益的语文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了学习,终身受益。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1、培养有序阅读习惯。学习一篇文章,都需要经过从阅读到领悟的过程,其中包括感知、理解、鉴赏等几个环节,环节之间有序排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映了阅读能力的层次不断提高。我们平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有序阅读的习惯。2、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空想当然,也不依赖别人,自行解决并积累生字词
8、。这样,学生日积月累,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3、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尽信书,不如无书。 万晓咏编论语孟子,中国戏剧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第382页。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那么就无法呈现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发现性学习,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炼问题,学会归纳问题。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第1版,第165页。4、培养学生比拟的习惯。有比拟才有鉴别,有比拟才能开展思维。在阅读教学
9、中,使学生能由此及彼地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事物,掌握新方法,就应培养他们养成比拟的习惯。可以求同比拟,也可以求异比拟。通过求同比拟,归纳出共同规律;通过求异比拟,归纳出各自的特点。使学生养成比拟习惯的关键是授之以法。其关键是选择比拟对象,确定比拟点。如教完孔乙己后,教范进中举时就可以采用比拟法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学会比拟的方法,养成比拟的习惯,那么阅读就会省时高效。5、培养学生圈画整理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动脑动口,笔不离手,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段落要圈、画,对老师、学生分析得精彩的地方要及时记录。要求学生认真标准地画线、画圈、画点、加三角形等。
10、进行分门别类,形成习惯,那么无论阅读理解还是复习稳固都是十分方便的。要提高阅读效率,还必须学会整理。对课文中的有关知识点、重点、难点,要加以系统整理,及时稳固,加深理解,有利于形成积累知识的习惯。二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意识,实施课内课外的反复实践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第1版,第82页。主体的主动参与程度是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教育理念上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做到一视同仁,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朋友式关系。韩立福
11、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第1版,第23页。为每一个学生铺设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要以各种手段方法,使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促成良性循环。另外,还要恰当操作,循序渐进,使学生好读、乐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第2页。“它的根本任务或者说特有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魏南江语文教学散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1月第1版,第7页。 要培养这种能力,单靠教师的讲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要指导学生反复实践。阅读教学中
12、,最根本的实践就是读,通过反复科学地训练各种形式的“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个需要千百遍训练的过程。魏南江语文教学散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1月第1版,第102页。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读除了形式的多样化外,更重要的是量的要求大量阅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能力训练,还要把阅读教学的活动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还要致力于指导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有方案有目的地开展课外阅读。选取名家名篇按先短篇美文后长篇巨制,先本国作家的作品,后外国作家的作品的序列广泛阅读,大量涉猎,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优秀品质,提高整体素质。做到课内
13、多得法、课外广收益。三开展快速阅读的专项训练,培养快速阅读的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在此形势下,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进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以便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来促进和保证阅读中快速的、活泼的思维活动。速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到达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内容理解,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因此,阅读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读者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不受干扰。比方我们在阅读教材上的某一篇课文时,目光自然要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不能“旁逸斜出,四处出击;也不能一心二用,左顾右盼
14、。要集中在“这一行、“这一段、“这一篇上。同时,要注意缩短眼停时间。眼停时间是指眼睛在每个注视点上停留的时间。减少眼停的时间,也会相应提高整体阅读的速度。2、运用“定势理论,形成阅读的固定程序,加快阅读的速度。这里所说的“定势理论,是指当某一事物在脑子中形成定势之后,如果经过屡次反复出现,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们所形成的这种习惯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以轻易地、自动地、不假思索地加以利用。比方,我们可以把阅读的过程,固定为某几项内容进行,如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观点句、各段中心句、例证等,久而久之,便可以形成一种阅读的固定程式。以后,只要看书,便会自然而然地、习惯地按这种程
15、序进行。凡与程式中规定的内容无关的,便会自觉地抛开,因而阅读的速度就加快了。3、防止回视。回视是指眼跳经过某一注视点后又重新返回。回视的次数越多,阅读的速度就会越慢。因此,必须努力克服回视的毛病。一般来说,回视的出现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缺乏自信,总担忧没有完全看清楚。要防止回视,就应从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多练几次,效果就会明显了。4、根据文章的上下内容迅速推断出语句的近似意义,要加强这样的训练,以加快阅读的速度。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总是由假设干个相对独立的段落组成的,而每一个段落中,又有假设干个句子来共同阐述一个中心意思。这些句子并非互不相干,也有不少语意相近,
16、因此我们可以依据此特点,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近意语句的推断训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阅读的速度自然也就加快了。四加强古代诗文的诵读训练,积淀影响一生的文化素养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诵读,对于诵读的意义、作用有精辟的见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等。并且对诵读的要求、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朱熹的“凡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数篇,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种传统的诵读方法既符合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以说,古人语文教育的成就不得不归功于诵读的运用。青少年时期记忆力最好,先抓紧时间把信息“输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