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意见 为认真贯彻党的xx届xx全会精神,加快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响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平安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促进“平安xx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一、充分认识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平安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阔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开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开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经
2、济社会开展的紧迫任务。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在抗击“非典、控制禽流感、处置事故灾难和社会平安事故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公共平安的形势还十分严峻,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经常发生,传染性疾病时有出现,各类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恐怖活动、网络平安等潜在威胁不容无视;应急机制建设和应急处置工作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缺乏,应急预案、应急组织、应急保障等体系和应急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全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还比较弱,应急快速反响和有效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加快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平
3、安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摆到政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积极采取措施,扎实有效地予以推进。 二、进一步明确应急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应急机制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开展观,按照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xx的战略部署,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损益合理,条块结合、专群结合、协同应对,快速反响、依法标准、责权一致,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组织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和应急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平安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争取在2023年底前,完成主要领域的市专项应急预案、市总体应急预案确定的应急保障行动方案、市
4、政府所属部门应急预案和各县区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工作,完成一批重点企事业单位和重点乡镇及局部行政村、城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快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相应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加快形成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功能全面、责任明确、信息畅通、反响快捷、运转高效、本钱合理的组织领导和指挥体系;建立健全专群结合、形式多样的各类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完善基层应急网络,加快形成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强大社会发动体系。 到202223年,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特大自然
5、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低于历史上同等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事故灾难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明显加强,力争实现全市平安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零增长;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显著提高,力争不发生大面积、持续性传播的重特大传染病疫情;社会平安事件的防控机制进一步健全,防止发生和有效控制大规模、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平安的群体性事件。 三、加快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各级政府要抓紧总体应急预案及其有关配套的应急保障行动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快制定修订一批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做好部门应急预案、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制定修订工作的催促检查,各县区政府要积极推动和帮助乡镇政府及其城乡社区等基层组织
6、做好重点领域应急预案制定修订工作,努力增强预案体系的系统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相互衔接。 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注意总结和汲取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掌握和遵循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开展的规律,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处置安排,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有效工作措施,努力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 各类应急预案应该明确应急工作的主体和职责,明确应急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明确应急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做到职责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预案管理,明确预案编制、审查、批准和发布的工作要求,并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预
7、案,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四、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 加快完善应急领导和指挥体制。市、县区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政府办公室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各非常设的领导小组、委员会等机构为相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机构,在本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负责相应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县区政府必须成立或启动现场指挥机构,在市相关应急指挥机构领导下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进一步健全应急组织管理体制。坚持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事发地政府为处置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
8、责任主体。市、县区政府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预案,其中市总体预案或市专项预案启动后,有关市级部门预案和有关县区级预案必须启动。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现场指挥机构统一指挥下,开展处置工作。 建立健全应急社会发动体制。市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总体应急预案提出的要求和部门职能,建立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履行应急处置工作职责。整合各有关方面的资源,建立健全快速反响系统,加强城市应急中心建设,建立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组织网络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县区之间、军地之间以及专业组织与群众组织、志愿者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实现应急处置工作的联
9、动。 五、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有关部门要建立各类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完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管理机制,确保应急状态下能够“拉得出,打得赢。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应急管理队伍。 及时提供应急根本生活保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应急根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根本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衣物、帐篷和饮用水等调集和发放机制,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进一步完善物资、装备、技术保障制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应急保障
10、所需的应急资源生产能力和储藏等动态数据库,建立健全应急状态下的资源征集、调用工作机制,做好应急处置所必需的重要物资等资源的合理储藏工作。加强公共平安领域的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应急处置技术的研究开发,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料的异地备份系统。 建立健全应急资金保障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和落实应急处置专项预备金制度,将应急机制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支持应急机制建设和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那么,分级负担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建立健全应急资金管理使用监督制度,加强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应急资金的专项管理和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充分发挥保险在经济补偿、恢复重
11、建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不断提高公共设施特别是管线网络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的保障能力。各类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应注意考虑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必要的应急处置设施和备用系统。市经委、电力、水利、城建等部门要按照分工做好煤、电、油、水、气等应急保障工作,交通、通信等部门要合理配置和调度运输、通讯资源,保障应急状态下的群众生活需要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标准和健全应急工作运行机制 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信息发布制度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风险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建立准确、及时、快速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和预警工作机制。严
12、格执行和切实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和要求,及时、准确报送信息,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正确引导舆论和公众行为,及时消除社会上出现的不正确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 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快速反响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的决策指挥制度和以现场处置为中心的各方协同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度,果断决策,迅速处置。对于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政府要立即开展先期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出现次生、衍生事件。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平安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应急措施与常规管理
13、的关系。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善后处理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评估制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客观公正地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通过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七、切实加强对应急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依法保障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按照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行使权力,在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紧急情况下,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应视情临机决断,控制事态开展;按照“奖励成功者、鼓励失败者、惩罚不作为者的原那么,对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14、处置工作并作出突出奉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作为、延误时机、组织不力等失职渎职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应急机制建设。要加强应急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市、县区政府应急处置能力,要面向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城市平安有序运行,同时注意利用城市的应急资源,发挥城市在应急救援中的骨干作用。要加强化工、矿山、冶炼、供水、电力、燃气和通信等容易发生事故灾难或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应急机制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等薄弱环节的应急机制建设。 加强宣传教育、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和法制建设。广泛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快普及各类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方面的根本常识。加快培养各类危机管理人才,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把危机管理知识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的重要教学内容。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不断提高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的有效性。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法制建设。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工作的催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