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对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94465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对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对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对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对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对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对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开展,机构编制部门要解放思想、机构编制工作要实现科学开展,关键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解决当前机构编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特点、重新审视机构编制工作的突出矛盾,不断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力度,大力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创新,为益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开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特点 机构编制工作不是中心,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影响大局,它涉及执政资源和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新的形势下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综合性强。机构编制管理不仅仅局限于管理机构数、管编制数,必须要着眼于

2、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权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必须要紧扣市情、围绕中心,效劳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做到该加强的及时加强,该控制的严格控制,该精简的坚决精简,尤其注意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二)系统性强。机构编制工作是系统性工程,机构编制管理包含“决策、执行、监督诸多内容,涉及组织、纪检、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各个部门,涉及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职能、机构、人员编制的配置和调整,涉及提出目标,进行研讨,制定方案,实施改革,管理控制、监督检查众多环节。 (三)前瞻性强。机构编制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存在内在的规律,每次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结束后,部门职责履行、机构

3、运行都有一个磨合期,必须予以关注并加强跟踪考察;每次领导班子换届和领导干部调整之后,都有一个要求增加机构编制的顶峰;每次部署中心任务、阶段性任务或者强调加强某项工作时,都有一个要求加强机构编制的问题。要求机构编制部门掌握这些规律,做到能早那么早尽量早,能快那么快尽量快,早调研、早谋划、早部署。变被动为主动。 (四)实践性强。无论是职能配置、职责调整、机构设置,还是人员编制核定、领导职数配备方案,必须要符合工作实际需要,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防止脱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工作未动,调研先行,必须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准确全面的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较高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五)政

4、策性强。行政体制改革、机构改革、机构编制管理,中央和省均有一系列的政策加以标准。在机构设置上,中央根据市、县、乡不同类别,确定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机构设置限额;在行政编制数额上,中央根据各地人口、面积、财政收入,并综合考虑区位、城镇化水平、交通、民族结构等因素,确定了市、县、乡各层级的行政编制总额;在部门职责配置方面,有诸多法律法规进行分解、明确;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目前很多行业中央和省已经出台了编制标准,如中小学校编制标准、水利管理单位定编标准,医疗卫生单位原来有标准,现在正准备重新修订;在领导职数配备方面,组织法有指导性意见,各级党委、政府也明确了一些更具操作性的标准。 (六)纪律性强

5、。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关系理顺等都集中表达在“三定规定、机构编制方案上,规定的执行决定着改革的效果,也决定着机构编制反弹与否,所以必须严格机构编制纪律,对机构编制执行存在的问题不能回避,敢于触及矛盾,健全监督和处分机制。 二、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 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相适应,而机构编制资源的有限性,又决定其被动性、滞后性的必然。机构编制工作在矛盾中运行,为解决矛盾而开展。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与机构编制管理被动性的矛盾。社会转型时期,政府需要应比照以往广得多、复杂得多的矛盾,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作出调整,以回应经济根底的巨大变革。体制

6、改革的根本逻辑是: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出现-传统管理模式或者制度标准过时和失效-出现一定的社会混乱和失序现象-政府努力加强管理而感到传统手段已经无法适应-修改法律法规或者着手改革管理体制,以适应管理需要,所以社会转型时期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是常态,经常性的、大规模的,机构编制工作那么是各项体制改革的载体,要求我们站在改革开展的前沿去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研究对策。而受长期形成的工作方式影响,被动的色彩比较突出,主动谋划和推动改革不够多,无论是体制改革、机制完善,还是机构调整、编制管理,大多以党委、政府交办,部门请示,机构编制部门被动办理为主,超前思考,主动谋划,推进体制改革和针对新情况迅速出台新的管

7、理标准等举措,在工作中所占的比重不够,对未来政府部门的整合或者设置趋势缺乏方向把握,不注重研究机构编制工作背后的政策背景和体制因素,工作层次不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不够。 (二)机构编制资源的有限性与机构编制刚性增长的矛盾。受财政状况、社会分工、信息传递、工作效率等因素的制约,政府组织规模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机构编制关系各级财政状况,关系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各项工作体制机制保障的政治资源,机构编制部门肩负着降低行政本钱、提高行政效率的责任,必须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管好用活,把机构编制用在经济社会开展最需要的地方。但机构编制刚性增长因素长期存在,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城镇退伍兵安置等,要形成人

8、员增长,而退休是财政供养人员减少的主要出口。再有在现行政府管理方式下,各地各部门要完成新的工作任务,就要增加机构、增加人员编制,比方保财政增长、保社会稳定、保平安生产、社会保障等,确实有加强的必要,但要把其他部门的编制和人员减下来那么难度巨大,就必然形成机构编制的刚性增长。 (三)机构编制工作的综合协调性与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水平不高的矛盾。机构编制部门长期处在改革的风口良尖和行政管理的必经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改革措施,还是各部门加强某项工作、理顺职责关系、改善人员结构,都离不开机构编制部门;机构编制部门既要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又要为各部门效劳,综合协调作用非常重要,要发挥协调作用,必须有制

9、度作保障,要有标准为依据。机构编制工作制度化程度不高,在很多环节没有明确的、科学的标准可以作为依据,制约了综合协调作用的发挥。机构编制管理缺乏成熟的制度和完善的标准,只有更多地依靠经验,不但权威性、科学性不够,还带来不平衡。因为阶段性工作重点的不同,或者管理者对各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同等因素,难免造成顾此失彼,虽然这种不平衡客观存在的,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攀比,而一旦对这些攀比不能加以满足,就会使机构编制管理失去权威性。 (四)机构编制增长的巨大压力与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程度不高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开展,导致利益格局调整大、社会矛盾多、解决问题难,改革、开展、稳定需要党委、政府和部门做大量的

10、工作,各部门不仅要完成日常管理工作,还要面对许多新增加或者突发性的任务,在整个行政管理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机构编制反弹压力巨大。只要有新的法律法规或者新的工作任务,各个部门就寻求增加机构、增加人员、增挂牌子、机构升格,由于机构编制法制化程度不高,机构编制部门严格控制的努力显得非常艰难。条条干预比较突出,即使机构编制部门发现了,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三、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根本思路 实现益阳经济社会的科学开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权建设,加快建立行为标准、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机构编制部门必须解放思想,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式。 (一)推进机构编制

11、管理理念创新。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要求,认真总结分析机构编制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将机构编制摆到党和政府重要的执政资源的高度予以重视,通过对执政资源的科学配置,为行政体制运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改革、实现开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从探索问题背后隐藏的体制机制问题入手,做到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树立统筹意识、前瞻意识、大局意识、效劳意识,努力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机构改革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关系;处理好近期改革与远期改革、整体改革与局部改革的关系;处理好政府推进改革与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关系;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完善运行机制的关系;处理好结构调整与人员精简的关系,切实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水平。 (二

12、)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机制创新。 一是完善机构编制宏观管理机制,在加强编制日常管理和审批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宏观管理,探索完善管总量、管标准、管结构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制。走“财政收入-编制总量-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编制分配-人员配备-财政支出的路线,首先根据行政环境、经济总量、辖区人口和面积合理确定各类行政事业编制总量,将其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保持相对固定;根据编制总量来确定各类机构设置规模;按分层、分类体系,将职能科学分解给设置的各类机构履行;根据各类机构所分配职能的多少确定其编制在总编制中所占的比例;然后按核定编制配备人员,享受对应的公共财政支出。 二是完善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本着把有限的机构编制

13、资源管好用活的思路,切实做到调控有力、盘活存量,在控制好机构编制使用规模的根底上,根据经济社会开展和改革的需要,坚持在机构限额内调整机构、在编制总量内调整编制配备人员、在核定编制内合理配备领导。按照职能的变化,适时调整和优化机构编制配置,对弱化或失去职能的机构,要及时调减收回编制或撤销机构,对于应该加强或新增职能的机构,力求挖掘潜力、整合资源,积极补充到位。 三是完善机构编制重大决策调研和论证机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给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构编制管理必然触及许多深层次、敏感性的问题,因此,要建立定期调研、专题调研、跟踪调研、定点联系制度,在实践中、到群众中找方法、寻良策;要对重要

14、方案和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程序、执行效果实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证和评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要建立机构编制专家人才库,紧密联系法律法规、行政体制、人力资源、财政税收等行业、部门的专家、学者或业务骨干,建立咨询制度。 (三)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创新。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实现从单纯的数额管理向职能管理与数额管理并重的转变,以职能管理促进数额管理;二是实现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超前研究和思考体制、职能、机构、编制的调整意见;三是实现从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协调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实施,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四是实现从粗放型的外延式管理向集约型的内涵式管理转变,在盘活存量上做足文章,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想够方法;五是实现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充分用足用够现有法律法规政策,从管理方式上要效率要成果。(作者单位:市编办行政机构编制科)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