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论党主立宪浅论法治国家与党的领导法治化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方略得到了国际国内、党内党外的广泛认同。十五大以来,理论界对于法治国家的原那么、要求、标准、标志、方向、道路等等问题已经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问题上,理论界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初步的粗浅的探索。 一、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党的领导 现代国家都是由政党领导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虽然领导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完善的政党领导体制那么是各现代国家的共同特征。 一个国家要
2、想建设成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如果没有一个或几个坚强的政党发挥领导作用,根本是不可能的。 在美国,如果不是联邦党、民主共和党、民主党、辉格党、共和党等政党先后对国家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美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强大,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民主和法治。在日本,二战以后,如果没有自由民主党的坚强领导,日本也不可能迅速从战争废墟上复苏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法治国家和经济上的超级大国。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范文写作,产生过许多政党,但真正强大的、发挥过领导国家作用的政党只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曾经强大过,但是它未能肩负起领导中国走上民主法治道路的历史重任。领导中国走向民主和法治的神圣责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
3、党的肩上。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在它七十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得到过充分的展示和证明。尽管毛泽东说过,革命以后的历史任务更艰巨,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担当起比革命更艰巨的历史任务,能够领导国家建成现代民主和现代法治。 政党及其领袖人物的表率作用,是政党领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党、民主共和党在遵守宪法和法律方面都发挥了极好的表率作用。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等人都主动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传统的国家元首职务终身制划清了界限。华盛顿1796年9月发表告辞书时才64岁,杰斐逊182023 年离开最高领导岗位时也只有65岁,麦迪逊1816年离开最高领导岗位时也是6
4、5岁。他们不仅在独立战争和建国活动中功勋卓著,而且在担任总统期间也政绩非凡。无论是从资历、经验还是从声望、精力哪个方面讲,他们如果竞选连任第三届总统都会得到足够的支持,当时的美国宪法也没有“一个公民只能连任两届总统的限制,然而,他们从国家的大局出发,范文top20230从建设现代民主和现代法治的神圣目标出发,都在政治上的盛年时期放弃了总统竞选。这种表率作用,对于美国的民主和法治建设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低估的。 在我们中国,由于几千年的专制统治,反民主、反法治的封建观念根深蒂固。在民众和干部的意识中,人治的东西很多很多,对建设法治国家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更需要中国共产党
5、及其领袖集团发挥重要的表率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方面的表率作用是发挥得非常好的,得到了人民的公认,但在民主法治方面的表率作用那么比较欠缺。 值得钦佩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领导制定了许多重要的促进民主和法治建设的法律和政策,而且在学法、用法、守法方面也发挥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最近几年,第三代领导集体经常举方法治讲座,在全党和全体公民中树立了学法、用法、守法的典范。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二、党的领导需要法治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需要法治化。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6、所谓党的领导方式法治化,是指党的领导有明确的法律根据,有充分的法律保障,有具体的职权范围,有法定的活动程序。 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靠政策,靠政治运动,靠领导人的威望。这是一种政策化、运动化、人治化的领导方式,它的产生和开展有其一定的历史根源和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政策化、运动化、人治化的领导方式的负面作用也很大,有的时候还相当严重。 五十年代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和大跃进运动,六十到七十年代连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都给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建设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害。之所以如此,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思想汇报专题而党的领导方式的政策化、运动化、人治化不能不算是重要原因之一。 从十一届
7、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转变领导方式的新探索,逐步辞别了旧的领导方式,初步确立了法治化的领导方式,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稳定、繁荣和富强。 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党的领导方式的法治化至关重要。 三、党的领导法治化的根本要求 实现党的领导方式的法治化,要求党严格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明确规定党的具体职权和具体的活动程序。这就是党的领导法治化的两个方面的根本要求,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一原那么早在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被正式确立了,而且已经得到了全党和全民的认同。因此,本文不再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证。 在宪
8、法和法律中明确规定党的职权及其程序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必要进行充分的讨论。那么,为什么要在宪法和法律中具体规定党的职权和程序呢。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这是因为: (一)明确党的职权和程序是党的领导权的性质决定的。 我国的宪法理论和政治理论都成认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权,然而,这种领导权究竟是什么性质。是权利之权还是权力之权。宪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术理论界也没有认真地讨论过。笔者以为,这个问题应该讨论清楚,因为它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至关重要。 权利在法律上是一种选择许可,是主体的一种选择自由。拥有权利的主体可以行使权利,也可以放弃权利。而权力那么是法律授予或认可的主体的
9、社会强制力,主体获得权力后“四论党主立宪浅论法治国家与党的领导法治化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没有弃权的自由。 权利还具有一种社会普遍性,即同类社会主体往往具有根本相同的权利。如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都拥有财产权,等等。而权力那么没有这种普遍性,比方,立法权、司法权等等国家权力都具有垄断性,不能让每个社会组织都享有这种权力。 权利的使用具有自由竞争的性质,而权力那么不能自由竞争。根据劳动权,人们可以竞争上岗;根据受教育权,人们可以竞争上大学。但人们却不能通过自由竞争制定法律,或者审理案件,等等。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权是不能弃权的;这种领导权是其他同类主体(各民主党派)所没有的
10、;这种领导权不是通过自由竞争取得的,其他党派也不能通过自由竞争获得这种领导权。因此,笔者以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权是实实在在的权力之权,而不是(至少不仅仅是)权利之权。 通过权利也可以发挥领导作用,但这种作用不能依靠国家强制力,只能依靠身体力行,依靠威望、信誉和理论上的逻辑力量。通过权力发挥领导作用时,当然也要身体力行,也要靠威望、信誉和完备的理论,但不能仅仅依靠这些,还必须发挥国家强制力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曾经领导过全中国的抗日战争,这种领导在共产党控制区表现为权力,在国民党控制区那么表现为权利。在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没有掌握政权,不可能使用国家强制力,所以没有领导权力。但是,为了抗日,
11、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成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可以从事一定的宣传组织工作,所以共产党就依靠权利发挥了领导作用。 笔者以为,在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不能离开权利领导,但不可能仅仅依靠权利领导。党的领导首先应该是一种权力,是一种国家权力。既然是一种国家权力,就应当在宪法中明确其具体内容和具体程序。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特殊性要求宪法明确具体地规定党的职权和程序。 之所以要在宪法和法律中具体规定党的职权和程序,还因为我国的政党制度存在着与西方多党制度完全不同的运作规律。 在多党政治制度下,宪法不需要直接规定执政党的职权和程序,只需要间接规定执政党的职权和程序。宪法只规定各个政党
12、竞选执政的权利,依据这种权利取得执政地位的政党自然获得执政的权力。执政党的权力根本上就是国家的权力。如果一党执政,那么由一党享有国家权力,在野党只能享有监督执政党的权利而不能分享政权。 如果多党联合执政,也就是多党分享国家权力。这时的联合执政的党也叫执政联盟,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新政党。由于结社自由,其他社会力量自然会形成新的在野党,承担起监督执政党的责任。 因此,在多党制度下,宪法不需要直接规定执政党的职权和程序,不需要规定政党和议会等政权机关之间的分权与制约关系。 在中国,历史形成了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治格局,政党不需要依靠竞选权利获得国家权力,政党的职权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执政党在
13、国会之外执政而不是在国会之内执政,至少不仅仅在国会之内执政;履行监督职能的参政党主要的也是在国会之外对执政党、领导党进行监督,而不是对国会进行监督。因此,政党不可能完全融合于国会等国家机构之中而使政党的职权和国家机构的职权合流,这就要求宪法和法律在规定人大、政府、法院等国家机构的职权的同时,也规定政党的职权,而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仅仅规定国家机构的职权。 在多党制下,对执政党的监督程序完全融合于竞选程序和国家机关的相互监督程序之中。对国会的监督就是对执政党的监督,几年一度的竞选那么是对执政党的考试性监督。因此,不需要专门规定监督执政党的法律程序。 在我国,由于党直接行使着一局部重要的国家职权,由
14、于对国家机构的监督与对执政党的监督不能合流,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不同于多党政治体制下的监督程序。 (三)不明确规定党的职权和程序就有许多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不好解决。 第一,不明确规定党的职权及其程序,宪法的最高权威就难以确立。 前文已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权是一种权力,而在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也行使着军事统率权、行政首长提名权、制度创立权、决策权、复议权等等重要的不能和其他组织分享的国家权力。然而,宪法对这些权力却不作具体规定,这未免脱离实际。而脱离实际的宪法,其权威性就不可能是至高无上的。这就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第二,不明确规定党的职权及其程序,党政分开的法治原那么就不能
15、落到实处。 通常的党政分开的理论认为,党组织的活动应当与国家机关的活动有严格的区别,这几乎是政治学与法律学的常识,这些常识成了有些人反对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职权及其程序的主要借口。但在笔者看来,不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职权和程序就永远也不能实现党政分开。这就象宪法和法律如果不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各自不同的职权及其程序就永远不能实现行政与司法分开的道理一样。 为了实现行政与司法的分开,我们严格规定了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不同的职权及其程序。同样,为了实现党政分开,我们也应当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职权及其程序。 第三,不明确规定党的职权及其程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那么就难以落实。 现行宪法和现行党章都要求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一原那么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但是,如果宪法和法律不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范围(即具体职权和程序),又要求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在道德上是苛求的,在客观上是难以衡量的,在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 如果宪法要求各级法院必须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