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间草木读后感1500字 高三(1)班揭奕诗 沿着书单往下看,尽是些眼生的书名和作者,看到最后,汪曾祺三个字跳进眼里。就是他了。 从端午的鸭蛋开始,再到自己从课外接触的小文章,再到您推荐的受戒,汪曾祺这个名字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了他的背景,也对他的文风有了一点了解,所以在看到人间草木时,我仿佛是与一位长者会面,阅读过程,就像是接受其教导。 在汪曾祺老先生的笔下,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了灵性、有了生气。他的笔触,就像点石化金的神笔,写到哪,哪里就变得可爱起来,活泼起来。罗丹说过,世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汪老先生看花、草、树、木、虫、山、水,甚至连芋头、豆芽这样司空见惯的事物都
2、是美的,心中畅快豁达,笔下的文章也就自然而然地让读者也感受到了美。 汪老先生的用语通俗易懂,内蕴却深厚、耐人寻味。有一点不成熟的以为:不同文化水平的人,读来会有不同的趣味。明面上,他只是在描写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物,讲他自己童年的趣事,粗读只是有趣,然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禅意,那么需细细品读、品味。 汪老先生善摹物、善联想。看他写的景色、仿佛活生生就在眼前一般,但用词用句又不像写说明文那样硬邦邦的,净是些数据,或什么圆形长方形,而像是一位蹲在乡间小路上,耐心替你介绍各种花草昆虫的老爷爷。 汪老先生之子汪朗谈起父亲的文章。说不清其中的道理,只是觉得他的文章看着不闹腾,让人心里很清净,文字干净通透,
3、不牙碜。也许,这是他东西还有人愿意看的原因吧。汪老先生为人为文,向真向善,诗情画意却不矫情,他的文字中总是流淌着对生活的脉脉温情,打动人心,或许这是因为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整本书带给人的感觉几乎都是一致的淡雅、平和,只有在写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才带上了一丝愠色。他写被红卫兵打死的今雨茶庄的两夫妇这他妈的文化大革命。这叫什么事。还有有趣、热心肠的老曹:他被捆押吊打,打断了踝骨。后经打了石膏,幸未致残,但是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他的怒火,他的不平都是为别人,谈起自己被打成右派却又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他写葡萄月令那一篇,开篇即是: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
4、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这是他发配到张家口的一家农科所改造时,写的在葡萄园劳动时的感受。文中没有丝毫的怨气和悲惨的调子,一切都是那么的美,散发着一种在劳动中的充实的暖意,他还调侃自己是喷波尔多液的能手。我想,他恨这荒唐文化大革命,最恨的是它夺走了太多太多无辜人的生命。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汪老先生提笔写起了世间风物。愈读,愈感受到他的博闻强记。他写到泰山,开篇就是四个字:泰山很大.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发出一连串感慨: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接着,谈到了杜甫和李白的诗词,洋洋洒洒下去,讲了一大段泰山封禅的历史。所有山水里,篇幅最长的是写泰山,说写不了的也是泰山。汪老先生说泰山太大,不能认
5、同。写到第二次登泰山,他的态度有了转变:成认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所做的事不近人情。讲到这,先生是原谅了这荒唐的文化大革命吗。 无论有没有那段黑色的时光,汪老先生都是诗意的他早已把生活过成了诗。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看到这一段,突然感受到了汪老先生那时的快乐。他把梨花的花瓣比做月亮,真美,真好。他为栀子花浓郁的香打抱不平: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的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在看人间草木以前,就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段话了,当时就觉得,写的真好,真痛快,现在才知道就是汪曾祺先生写的。 原来早在那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
6、开始追求自由,追求人性。印象很深的一个地方,某天汪老先生的儿子对他说,长大以后想开公共汽车。这种话,即便放在今天,很多家长也要大发雷霆,认为自己的孩子胸无大志,可是汪老先生不。他仔仔细细地听进了孩子的话,再用极温柔细致的笔触描写了公交车上的一幕幕我的孩子长大了要开公共汽车,我没有意见。人,是有各色各样的人的。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我却感受到醍醐灌顶般的通透,并感动。 我觉得汪老先生的处事态度很像苏轼,都是一样的自在,一样的潇洒。这潇洒与李白又有所不同,李白是高高在上的,仙气缥缈的,而汪老先生与苏轼却是切切实实地踩在地上。我向往这样的生活态度,因为经历的多,所以更能理解世上许多的不公,也能从细微处发现寻常的感动。 把日子过成诗,是一种本领。汪老先生的文章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人在急躁的生活中沉下气来,放下烦恼与压力,回归自然的美好。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