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研究课题总结:两新组织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建工作,抓好“两个覆盖”、发挥好组织“两个作用”、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很重要。XX市是民营经济大市、社会组织大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组织X万个、员XX万名,社会组织组织XXXX个、员X万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支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8月起,我市创新提出加强两新组织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并在X个县(市、区)开展试点,构建以“初级、中级、高级、特级”为标准、以“专门渠道进入、专业能力培训、专职资格认证、专项实绩考核、专属待遇保障”为内容的“四级五专”体系,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相
2、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基层铁军。一、探寻两新组织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两新组织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有其独有的形态和特点,需要准确把握、科学界定。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以“两支队伍”为主体、以内选外聘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以资质认证为核心、以考核补贴为保障的专业化体系。具体做法是:(一)专门渠道进入。“缺人干”变成“专人干”。针对选人难、人难选问题,综合运用内部选任、公开选聘和组织选派等方式,拓宽选人视野,引来源头活水。内部选好带头人。突出政治标准和实干导向,选优配强两新组织组织书记。积极推荐员出资人(负责人)担任组织书记;主要出资人(负责人)不是员的,从管理层中推荐人选。规模大、员数量多的两新
3、组织配备专职副书记。推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重点社会组织通过内部选举产生组织书记,主要由出资人(负责人)或其他管理层人员担任。企业出资人、社会组织负责人既是老板又是书记,既抓业务又干务,激发出两新组织建工作的内生动力。外部选聘职业人。探索市场化选聘方式,通过核定员额、严明程序、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两新组织专职务工作人员,作为两新组织建工作的“补充力量”。选聘人员按照“县管镇用”原则,派驻镇街、园区、楼宇、商圈和重点行业社会组织。专职务工作人员“管”在组织部门,“挂”在镇街园区,“干”在两新组织,专职负责两新组织建,实现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办。上级选派领路人。整合各级对口两新组织的部门单位在职员
4、干部、熟悉建工作的退休或退出领导岗位的员干部,以及镇街、园区年轻员干部等力量,全市定向选派XXXX名建工作指导员,联系指导XXXX家两新组织建工作。这些两新组织选派的领路人经验丰富,不仅直接指导两新组织开展建工作,还帮助公开招聘的专职务工作人员快速入门,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二)专业能力培训。“门外汉”变成“内行家”。两新组织务工作者既要做好分内的建事,也要做好企业的发展事,成为又博又专的复合型人才。针对不同等级务工作者能力素质有差异、培训需求有差别,我们既引导个体更加自觉地砥砺成才,又从组织上加大力度淬炼成钢,不断提升其工作水平。构建全覆盖培训体系。依托市委校创新设立XX市支部书记学院,
5、专门针对两新组织书记开展性教育和实践能力培训。将两新组织务工作者培训纳入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市市县三级培训体系。从2012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XXXX万元两新组织培训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市级开展高层次、示范性培训,市级开展特色化、专业化培训,县级开展基础性、实务性培训等。一些试点地区探索定制精品化培训模式,提升教育培养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全科型能力素质。一方面,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依托各级校、高校和员教育培训基地等,开展的理论、建实务、经济形势、企业管理等培训,提高务工作者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打造“红领”讲堂、“匠心”车间课堂,开展“红领蓝领”结对,把素质提
6、升的战场设在生产一线。这种“务企务”紧密耦合的培训机制,让务工作者“谈起务是内行,论起业务不外行”。建立全链条培养机制。着眼两新组织务工作者成长周期,编写专业化建设培训大纲,定期组织培训测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资格认证和等级晋升。鼓励两新组织务工作者申报政工类、社会工作类等专业技术职称,对取得相应证书的,可适当放宽资格等级认证申报条件。选派两新组织务工作者到机关、镇街等挂职培养,在不同环境的实践中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三)专职资格认证。“合同书”变成“身份证”。积极推行务工作者专职资格认证,实行专属化系统化的评价和梯级化精细化的管理,有计划地锻造“金字塔式”队伍。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专
7、门出台XX市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务工作者专业资格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对哪些人要定级,以什么标准来定级,通过什么流程来定级,作出统一规范。在认证范围上,包括在岗的两新组织组织书记(含专职副书记)和市场化选聘的两新组织专职务工作人员;在认证条件上,综合考虑业务能力、工作实绩、任职年限、培训情况、年度考核等因素,分初级、中级、高级、特级4个等级分别明确标准条件,等级越高,要求越高;在认证程序上,采取个人申报、资格审查、培训测试、综合评审、社会公示等5个环节的规范化流程;在认证管理上,加强持证人员注册登记、档案管理,建立降级或退出机制,实行年检制度,强化结果运用,构建正反双向激励机制。专业资格认证
8、从前期申报到后期管理,从评审内容到认证程序,从组织实施到结果运用,形成一体化的制度规范。这对两新组织务工作者来说,既是制度激励,也是能力倒逼。同时,特级资格证书在全市范围通用,高级及以下资格证书在本市范围通用,既保证了能力“精通”,又促进了队伍畅通。“认证标准既是门槛也是标杆”成为越来越多两新组织务工作者的共识。(四)专项实绩考核。“散游兵”变成“正规军”。资格认证,不是一定了之,而是通过环节衔接、措施配套的系列政策,形成制度性的牵引和导向,把务工作者队伍管出动力、管出活力、管出战斗力。探索建立清单明责、考核评责等制度,提升管理层次,创新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两新组织务工作者申报积极性、履职主动性
9、。推行清单管理。市级层面分别制定非公有制企业组织书记“十强化”和社会组织组织书记“十抓”建工作责任清单,将职责细化到人、量化到岗。市县层面明确不同类型两新组织务工作者职责任务,结合年度建工作重点任务,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推行年度考核。实施两新组织务工作者分类考核,采取定期评价、随机检查、年度述职、满意度测评等形式综合评价,确定“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考核结果与资格认证、等级晋升、激励保障挂钩。推行动态管理。实行持证两新组织务工作者注册登记制度,建立专项档案,如实记录其基本情况、工作经历、教育培训、考核评议、薪酬待遇、奖励处罚等情况,定期更新维护。实施评聘分离制,对取得资
10、格证书但不再从事两新建工作的或年检不合格的,不再发放工作补贴。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划出淘汰硬杠杠。(五)专属待遇保障。“鸡肋骨”变成“香饽饽”。加强专业化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树立鲜明的激励导向,通过差异化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务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岗位吸引力和队伍归属感。干事有平台,不内卷、显得出。搭建两新组织务工作者能力展示和工作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互看互学互促活动。及时挖掘先进典型,开展人物宣传、事迹展播。择优聘请特级务工作者作为市级两新组织建工作导师,每两年开展一次集中表彰活动,激励广大务工作者更好履职尽责。待遇有保障,不担心、稳得住。对市场化选聘的专职务工作人员,收入主要
11、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组成;对取得资格证书且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组织书记和专职务工作人员,按资格等级每年发放“红领津贴”;对组织选派的建工作指导员,经考核合格,按有关规定保障其所需的工作经费。据统计,同等学历、工作年限情况下,全市专职“红领”收入略高于一般企业“蓝领”收入,大致与社区工作者工资收入持平。政治有前途,不失意、上得去。一方面,加强荣誉激励,推荐优秀两新组织务工作者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在内表彰时适当向其倾斜,重大会议邀请列席。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组织书记担任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分别为XXX人、XXX人、XXX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获得市级以上“两优一先”表彰的分
12、别为XXX人次、XXX人次。另一方面,畅通流转渠道,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表现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两新组织务工作者,纳入基层干部人才后备库培养,或推荐到国有企业和村(社区)“两委”任职,增强责任感荣誉感。二、XX特色管理模式从雏形到成型的成果展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市级两新组织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体系逐步成熟,队伍质量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具有XX市特色的管理模式。(一)职业标准更为完善。遵循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和人才成长发展等基本规律,按照“五统五分”思路谋划推进。在实施主体上,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由省市县三级两新工委分别主管特级、高级和中级、初级务工作者;在资质认证上,统一标
13、准、分层把关,规范准入门槛,完善准入环节;在管理考核上,统一注册、分级管理,将务工作者信息管理归口到省一级,日常管理按照资格等级由各市县负责;在激励导向上,统一保障、分类补贴,市里提出指导意见,属地财政分类补贴;在具体实施上,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先布点试行,后总结推广,确保稳妥有序开展。通过专业化建设,不仅优化了务工作者这一稀缺资源在两新组织中的合理配置,也使他们的能力和价值实现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职业归属感荣誉感有了显著提升。有的务工作者还编了顺口溜:“专业建设就是好,社会地位有提高,待遇保障往上跑,工作干劲不得了!”(二)工作力量更加有力。“四级五专”使两新组织务工作者各有其岗、各具等级、各
14、尽其责、各得其利,较好解决了职业发展难“不愿干”、业务提高难“不会干”、队伍稳定难“不常干”、管理约束难“不肯干”等问题。截至去年底,市级从业人员X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组织书记由出资人担任的占XX,由管理层人员(含出资人)担任的占XX,XXX家企业配备专职副书记;有一定活跃度的社会组织中,组织书记由负责人担任的占XX,由管理层人员(含负责人)担任的占XX,XXX家社会组织配备专职副书记,队伍结构持续改善。X个试点县(市、区)公开选聘专职务工作人员XXX人,报名人数XX人,有的地区考录比例达到XX1。(三)自我发展更具动能。量要补,质要提。通过“培训测试评审”对两新组织务工作者进行资格等级认
15、证,实行“履职考核年检审核”双轨并行的管理举措,凸显“专”的要求,提升“专”的内涵,真正使爱建、懂建、会建成为标配。今年,试点地区共举办两新组织务工作者专业化能力培训班XXX期、覆盖XXXXX人次,对XXXX名务工作者进行资格认证,XXXX人确定等级,其中初级XXX人、中级XXX人、高级XX人,发放“红领津贴”XXXX万元。在严格标准、好中选优的前提下,两新组织务人才脱颖而出,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建工作打开新局面。一些专职务工作人员说道:“从一个建小白变为建达人,这不仅是我个人成长的缩影,也是职业发展的历程。专业化建设是一个人的风景,也是一群人的道路。”(四)两新建更富实效。加强专业化建设,进一
16、步健全了各级两新工委镇街、园区企业(工)委、行业委两新建区域工作站两新组织组织的四级工作体系,一定程度上是对两新组织体系的系统重构和整体重塑,切实把责任传导到“神经末梢”、把养分供应到“毛细血管”,推动见人见事、抓人促事。去年以来,各地两新组织务工作者紧扣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和需求点,盯靶心、拉满弓,以推进“三查三促”集中排查,开展“三个一线”抗疫行动,实施抓建促联建助推“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创新安全生产员“三有三带头”活动,探索加强快递物流、网约工等新就业群体建等务实之举,对症下药、一一破题,推动两新建迭代升级、整体跃升。大家纷纷表示,“两新组织务工作者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不仅有面子,还有里子,更要踏踏实实认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