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02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需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术来优化教学策略,是一种“双减”背景下重构课程形态的重要尝试。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术,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丰富学生观察与理解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关键词:“双减”;美术资源;小学语文;农村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289(2023)02-0041-03孟超,廖云峰“双减”背景下
2、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术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加强作业管理、考试管理、睡眠管理等,优化课后服务,塑造学校整体育人和着眼质量提升的教育服务体系。古往今来,为诗歌配上图画或者是根据图画题写诗歌,视觉艺术与语言艺术在艺术表现中得以完美融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意义。一、“双减”背景下“五
3、育”融合的基本意涵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常规,也是最核心的教育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是保障教育整体质量提高的基本手段,也是实现“五育”并举的基本前提。在“双减”背景下实施“五育”融合,是对育人过程的不断探索,不能将“五育”割裂开了,更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五育”应均衡发展,不可分割、相互渗透,要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交际、身体、审美、创造性、灵性等多元能力的充分发展。二、“双减”背景下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术的价值意蕴“双减”背景下,农村学校在实施“五育”融合中都做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大多数农村学校往往
4、缺少丰富优质的资源,“五育”融合的效果不是很好。而美术资源在农村学校却随处可见,青山绿水、树木花草都是美术的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术,能有效实现以画育人,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培养发现美、创造美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改革深化研究41/202302的能力,通过美术的直观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生发自身情感,形成自身语文素养;更能在语文与美术的融合中实现以文化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丰富学生的艺术、文化生活,实现跨学科联系,让学生触类旁通,将所学用于其他学科,综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三、“双减”背景下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术的实践路径(一)运用美术资源
5、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就语文学科而言,无论是文学作品的教学还是写作方法的指导,都是将客观的生活实际进行创新而又理性地升华,文本或文章中所描述的客观事物、蕴含的情感都是从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课堂引入环节,可以通过渗透美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鹅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将丰子恺先生的画作白鹅通过PPT展示,让学生边看图边读文,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可爱的小动物,我们的好朋友”这一人文主题也得到了很好的渗透。再如,在秋天的雨这篇优美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用美术手段,配上合适的图画,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欣赏课文
6、,再通过配乐或其他方式诵读课文,最后立足文本展开联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这样的训练将阅读、写作与想象和思维融为一体,既是一种“随课文的作文”,又是一种“创设情境的作文”,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学生的言语能力发展、表达方式提高、思维整合能力增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智力支撑。(二)借助美术资源识字写字,增强记忆效果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象形文字。这些文字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象形符号,本身就类似于简笔画的方式,在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中,这些符号逐渐发展成为文字,因此,在语文识字写字的教学中,可以用简笔画或其他美术形态,将简单的文字和画面、有趣的图画生字融入课堂,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强学生对汉
7、字的记忆能力。如教学“日月水火”时,教师可以先用象形文字图画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字的象形符号,或者可以用简笔画方式在黑板上画出这几个字的象形符号,然后让学生大胆地猜一猜,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兴趣浓厚,猜到结果后又很有成就感,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当下笔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记忆会更加深刻,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教学“休”字时,教师可以用粉笔快速地在黑板上寥寥几笔画出一个人依靠在大树边休息,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和“休”字的相似之处。简单的一幅画,不仅帮助学生轻松地识记了“休”字,还无意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三)融合美术资源解读文本,提升阅读能力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语文教材中往往
8、都选配了许多精美的插图。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教师除了借助课文插图这种已有的美术资源外,还可以将更多丰富的美术资源融合使用。例如,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一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立足文本,充分引导学生诵读并理解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终于让学生明白了: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事万物,花儿更红更鲜艳了,草更绿更茂盛了,即使是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有了雨的滋润,也能长出红的花和绿的草。如果在充分教学的基础上,再借助美术资源,让学生拿起画笔,充分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大地上甚至是沙漠等地方下雨之后的变化,学生通过饶有兴趣的创作,既深刻领会了语文文本的内容,更能够深刻地感悟
9、到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再如,在画风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文本中的风是以看不见、摸不着的形式存在的,学生对风的形状的理解片面而抽象,甚至结合文本也不能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将美术资源等方式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实验。课文中讲道:小朋友在风中拿着风车,风中的风车转个不停;且还出现风推着乌云疾驰以及风吹弯小树等场景。为丰富孩子们的认知,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改革深化研究42/202302张贴图画,或者是采用简笔画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树、乌云、风车、旗子以及旗杆等物品在风中的变化,帮助学生能够感性地理解文本,更客观、直观地认识事物。在采用简笔画
10、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课文原文来回答“为什么风车会转”“为什么小树会弯”等问题,使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得以加深。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立足生活实际,根据自身想象的事物在作业本上、黑板上大胆“画风”,促进学生想象力全面发挥、创造力全面体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美术资源与文本资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真正促进了学科融合和“五育”并举。(四)巧用美术资源学习古诗,培养鉴赏能力古诗,特别是王维的古诗,一直都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我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浮现出活泼有趣的美好画面。因此,将美
11、术资源融入语文课堂,采用比较形象的画面形式让孩子们解读诗句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如在古诗草的教学中,“离离”这个词语的含义比较抽象,教师用语言是很难叙述清楚、解释清楚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简单笔画的方式整合教学,在黑板上画出一片草原,让学生简单地描述并充分体会画面的意境。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教师利用简笔画画出的草原,对真实的草原的样子进行想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看到和想到的画面进行描绘,学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离离”的基本含义。类似的教学方式,中国诗词大会已经为利用美术资源学习古诗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康震老师笔下,一首诗、一句词都能形象地跃然纸上,形成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
12、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学习古诗,不但能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理解诗意,还能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五)在美术欣赏中练习表达,培养口语能力在学生口语交际中,激发表达欲望很关键。语文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或者是用思维导图方式自己创造,在美术资源欣赏运用的过程中学会自然表达。如小学四年级上册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孩子们用抽象画这种能凸显心情感受的绘画方式,在课堂上,先用高低起伏的线条画出自己经历心跳一刻的心情变化,边画边讲述自己的经历,再根据情节添加一些具体的形象来丰富画面的内容,学生在边画边讲述的过程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实现了自然的达成。(六)依托美术资
13、源写好日记,提高写作能力很多美的语言文字,都能够让我们在阅读美文时走进美丽的生活画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写图画日记,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春天的百花、夏天的绿叶,观赏秋天丰收的原野和冬季皑皑的白雪,让他们用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眼中最美的景象画下来,然后配上自己亲手写下的美丽文字。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双减”的目的,就是要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们主动体会成长,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如此,充分整合语文和美术的教学资源,实现跨学科的有机融合,将学习的负担转化为追求美好的兴趣,切实让“双减”落地生根,真正实现提质增效,这也是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术的最佳价值和最好路径。(作者单位:万源市铁矿镇学校,四川,达州636350;万源市黄钟镇丝罗小学,四川,达州636350)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改革深化研究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