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和石膏外固定效果比较苏宁 赵展庆 麦胡强【摘 要】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石膏外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优良率91.3%,对照组8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掌倾角、握力、桡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短期疗效可靠,但与石膏外固定的远期疗效相当。【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
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2)10-03-01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占骨折总数的1/101。这类骨折多在桡骨远端2-3cm部位发生,可伴随桡腕关节、下尺桡关节损伤。临床治疗主要包括石膏外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类,前者操作简便、费用低,但存在骨折端移位等风险;后者需要内固定材料辅助,但手术存在创伤、麻醉风险2。为进一步分析两种措施的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效果,笔者特在93例患者中进行了比照研究,现报道如下。1 受试对象与方法1.1 受试者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知情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不
3、同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各25例、21例;年龄20-70岁,平均(45.78.2)岁;病侧:左侧17例、右侧29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27例、20例;年龄22-75岁,平均(46.27.8)岁;病侧:左侧15例、右侧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侧等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義(P0.05)。1.2 病例入选标准93例患者均由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明确外伤病史,骨折至就诊时间低于2周,经X线检查证实属于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排除合并骨肿瘤、骨质疏松、感染性疾病、不配合随访等患者。1.3 方法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局部以利多卡因(2%)浸润麻醉,后行手法复
4、位,以X线片判定复位效果直至满意;然后以前臂石膏托固定患肢并塑形后固定。嘱患者1周后X线片复查,骨折移位患者需再行手法复位;6周后再复查X线片,提示骨痂形成时撤除石膏。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于桡骨圆端掌侧作切口,并充分暴露骨折端;直视下进行牵引、复位,取得满意效果后根据患者患处骨折情况选择适宜的L形或T形钢板进行固定。C臂机透视确定满意的复位效果后常规关闭切口。两组患者均常规指导关节康复锻炼。1.4 疗效指标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采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3:优(90分及以上)、良(80分89分)、可(65分79分)、差(低于65分)。并对患者腕关
5、节相关功能指标进行评价,包括掌倾角、握力、桡骨高度等。1.5 统计学分析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计数资料以“n(%)形式录入,采取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形式录入,采取t检验;P0.05)。见表1,2.2 随访3个月、6个月时腕关节指标的分析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掌倾角、握力、桡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3 体会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判断骨折稳定性、是否涉及关节面、是否合并尺桡关节损伤等因素确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案。但无论是手术还是外固定治疗,其目的都应是恢复患处关节面平整、干骺端力线,防止骨折处短缩畸形,降低下尺桡关节不稳定风险等4。桡骨高度短缩是影响关节面平整性
6、的重要指标,甚至可能导致局部活动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等。因此,需要尽可能恢复桡骨高度。掌倾角对腕关节掌屈功能影响较大,尽可能保证掌倾角也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笔者认为,石膏外固定防止了手术创伤,住院时间缩短,费用明显减少,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措施。但对于不稳定性骨折而言,并不利于骨折端的良好固定,那么手术效果更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掌倾角、握力、桡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的短期效果更好。观察组总优良率91.3%,对照组8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的优良率相当。总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短期疗效可靠,但与石膏外固定的远期疗效相当。参考文献欧阳少明,饶放萍,高勇.斜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22,23(22):32-34.邓海林,唐哲明,陆铭羚.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对腕关节运动轴线影响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3(7):770-772.刘建中.掌侧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4(6):130-131.王晨曦,马圣茜,刘现景.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2022,38(3):66-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