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崇州:传承开展“双遗产逐梦路上不停留郝引平记者第一次听到枇杷茶这个词,就直接想象是用枇杷果树的叶子制作的茶。当自己随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专家组到了四川省崇州市考察后,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这是一个独特品种的茶树,与枇杷果树没有丝毫关系。中国是茶的故土,发现和利用茶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唐代陆羽最先在他的茶经中探讨茶的起源,他认为据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及“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枇杷茶树生长在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境内的,海拔8001400米的邛崃山脉。邛崃山脉是成都市茶叶种植规划区,山区土壤为白垩纪酸性紫色土和侏罗纪酸性黄壤,山区年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00mm,
2、相对湿度84%,山间云雾缭绕,非常适宜茶树的繁衍和生长。主要在龙门山脉怀远、西山、万家、三郎、文井江、鸡冠山一带。(崇州市茶叶历史悠久,是唐宋五大名茶产地之一。据(民国)崇庆县志-食货篇记载:“西山夙以产茶名,迄今所称有雨前、雨后、毛尖、白毫、花毫诸类,岁产约数百担,清明前采尤为珍美,持较浙江龙井,不过制与香略逊色,味未多让也,惟人茶贾手那么稍殊别有枇杷茶高二、三丈,叶粗大,土人采嫩芽制出、以代普洱,味亦差近。枇杷茶是唯崇州市独有的珍稀茶种。崇州地处川西平原与邛崃山脉的交接地带,山坝兼有。明、清时已有绿茶、白茶等品种,还有一种枇杷茶高二丈余。枇杷茶有发芽早、芽叶肥厚、发枝能力强、香高、味浓、耐
3、冲泡等特点。龙门山脉的枇杷茶叶形为中叶或小叶种,唯独崇州市文井江镇的属于大叶,形似枇杷,肉质厚嫩,耐光,味浓,最为珍贵。据传崇庆枇杷茶唐宋时期已盛行,宋代即以此茶为原料制作“龙门茶入贡。据清朝光绪版崇庆州志“物产篇记载:“枇杷茶高一丈,二丈,叶粗大、名粗毛茶,近有取其嫩尖充普洱者,味亦颇类。“贡茶之誉,颇受称赞,流传至今。 枇杷茶,又称“龙门贡茶。 并留下了唐代诗人薛能蜀州郑史君寄鸟觜茶,因以赠答八韵的美丽诗句:鸟觜撷浑牙,精灵胜镆铘。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拒碾乾声细,撑封利颖斜。衔芦齐劲实,啄木聚菁华。盐损添常诫,姜宜著更夸。得来抛道药,携去就僧家。旋觉前瓯浅,还愁后信赊。千惭故人意,此惠
4、敌丹砂。千年古茶树 国宝级物种在四川西蜀茹家茶叶负责人杨学茹的带着下,我们来到崇庆枇杷茶的核心区崇州市文井江镇。据介绍,崇州市文井江镇现保存千年以上枇杷茶树11株,百年以上枇杷茶树1000余株。文井江镇是枇杷茶的原产地,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被授予“中国枇杷茶之乡称号。崇庆枇杷茶龙门山脉自古有野生大茶树,树高叶大形似枇杷树.著名茶学专家钟渭基教授1975年对其普查、研究后确认:(今四川崇州市)是野生枇杷大茶树的集中分布区,既将其冠名为“崇庆枇杷茶公诸于世。崇庆枇杷茶树原种的一局部在这一区域经世代繁衍形成的一个自然分布群落,保存了诸多原始性状,与云南的野生古茶树同样古
5、老。是研究树起源、演化、传播、分类的珍稀种质资源,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崇庆枇杷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特别是L-EGCG(表没食子儿子茶素没食子酸脂)的含量特别高,每克到达93.97毫克,比云南大葉茶高49%。迄今国内外已有四千多篇文献记载L-EGCG具有广谱性抗癌作用。枇杷茶非常适合制作成红茶,清宫禁二年记记载:慈禧太后特别喜爱红茶,还教裕德菱裕(大臣裕庚之女)如何煮制红茶烧鸡。钟谓基原四川省茶叶研究所所长,被人们尊称为枇杷茶之父。1958年钟渭基教授在成都崇庆县(今崇州市)文井江镇发现了千年古茶树。因叶形似枇杷叶而得名枇杷茶。记者在与其沟通时,就崇州市这一独
6、特野生古树种与云南的茶树的关系,以及称谓上的问题向其求教。钟谓基教授说,崇州的古茶树与云南的古茶树有渊源,但不是父子或者是父女关系,只是兄弟姐妹的关系。这种茶树应称之为枇杷茶树,不能称之为枇杷树茶。承“双遗产传统 聚精会神做好茶崇州市的千年枇杷茶树已经被作为古树遗产被保护起来。枇杷茶制作技艺被列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崇庆枇杷茶非遗传承人,第四代传统工艺制茶传承人余远学,坚持传统手工制茶。目前对于枇杷茶的加工仍停留在非常传统的制作根底上:绿茶制作:原料日光萎凋振动处理杀青揉捻枯燥。红茶制作:原料日光萎凋揉捻发酵烘培提香。采用的崇庆枇杷茶鲜叶依次通过日晒、振动处理、连续两次杀青工序,崇庆枇杷茶鲜
7、叶依次通过日晒、振动处理、连续两次杀青工序,日晒气温2230,鲜叶放置厚度3cm4cm,时间1 5 m i n2 5 m i n,室温2225,湿度65%左右为佳。通过日光萎凋、振动处理两个工序,促进叶内物质转化;通过加热连续理条机连续两次杀青,使崇庆枇杷较肥壮,节间长的茶芽叶杀透,通过日晒、振动处理、连续两次杀青将崇庆枇杷茶鲜叶加工成香气清爽、具韵味,滋味醇和鲜爽的崇州枇杷茶成品。据介绍,制茶工具有:籝、灶、甑、规、承、憺、芘莉、棨、扑等。目前四川西蜀茹家茶叶已经开发出包括:西蜀茹家、蜀州鸟嘴、蜀州红等品种的枇杷茶。余远学告诉记者,枇杷茶是全国珍贵而又稀少的茶树品种资源,是四川省五大地方良种
8、之一。他说,现工业时代一日千里,多为机器制造,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茶园、不同茶树的茶叶,它们的原叶香味、叶质会有一些差异,所以制作时是需要靠老师傅凭借多年的经验来拿捏制作的火候,这些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但是手工制茶耗时又耗力,会的人越来越少,老师傅慢慢退了,年轻人又不愿吃苦学,导致制茶工匠,越来越少。但制茶这门传统工艺是老辈们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技艺,我们不应该遗失,要在原有的根底上继承开展。从2022年至今,在各级政府的扶持根底上,“西蜀茹家陆续投入资金500万余元,用于枇杷茶制作工艺的研发、创新;传统枇杷茶制作观摩交流;成立了枇杷茶古茶园保护专业合作社;组织专家团队对古茶园周边环境进行保护并不定
9、期对茶树进行防病、防虫保护工作。同时,四川西蜀茹家茶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古茶树知识普及及手工制茶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公众对保护古茶树及手艺传承重要意义的认识。1、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依靠口传心授师徒相承,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最关键因素,传承人所为掌握的技能中蕴含着传统文化折精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需要传承人的积极参与。2、成立匠人工会,不定期举行手艺人技能大赛及培训,加强手艺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手艺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3、对古茶树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逐步建立完善的古茶树数据库。4、组织古树茶专家团体对茶树进行科学治虫防病保护措施。5、开
10、展古茶树资源调查、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技术知识培训,普及古茶树知识及茶文化传播。将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及古茶树保护工作纳入西蜀茹家重要工作内容中。成立工作小组及专家指导组,建立传承技艺保护和古茶树保护管理机制,使之传承有序,得到根本保障。谈及未来的设想和规划时,余远学告诉记者,西蜀茹家公司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那就是:非遗技艺传承及文化收集和宣传,成立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长效机制;维护、开展非遗技艺培训及传播,成为非遗技师培训典范;古茶园保护专业合作社技术及信息升级,实现茶农、公司、合作社抱团开展;古茶树数据信息管理、分析,建立古茶树数据库;维护、开发古茶树资源,建立古茶
11、树文化博物馆。在创立了四川西蜀茹家茶叶之后,余遠学一直在潜心专研,誓要突破大家心目中枇杷茶看法。他用枇杷茶树,创新出了红茶、绿茶、白茶这四大茶类。他也在不断地探索,改进枇杷茶的制作工艺,到达激活茶叶体内细胞,剔除杂味,将茶叶体内吸附的大自然的深山雨露、花果芳泽叫醒复活。在余远学独具匠心的打造下,他还开创运用了涉及纬度、海拔、品种、环境、土壤、择光、湿度、有机栽培的八大选料法,和祖传的抖茶、撼茶、筛茶、看茶、闻茶、听茶、尝茶、弄茶这八大传承技艺,使得枇杷树叶子经过工艺,创新制造出独特味道。余远学告诉记者,经过他多年的创新,他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喝上高品质的枇杷茶。谈及自己获得的一系列
12、荣誉,余远学觉得那些并不算什么。谈话中,余远学的话语中满是对未来枇杷茶的思索。他认为,自己获得非遗传承人的称号,正是表达了国家对于非遗、茶叶产业的重视。在未来,他希望能够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做大茶产业,把崇州市文井江镇打造成为一个受到社会广阔群众认可的好茶之乡。据了解,为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和经营性开发新模式,以点带面,提升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四川省、成都市将在开展生产、推进传承保护过程中给予四川西蜀茹家茶叶更多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的倾斜支持。四川西蜀茹家茶叶正在加快向文化+旅游融合开展转型,打造集非遗制作工艺观光、体验、药材种植加工、康养、民宿于一体的旅游观光景点,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
13、序推进中。余远学说:“我很感动,也很感谢。感谢社会各界对枇杷茶、对我的支持与帮助。我是靠着对枇杷茶精神的执着,对技艺研究的执着才获得非遗传承人这个荣誉。我愿意继续坚守这个事业,我也愿意把这个技艺继续传承下去,愿意为崇庆枇杷茶付出我的所有!在这世上,有一种人,因茶结缘,与茶对话,以茶为伴。他看茶、说茶、做茶、懂茶,以大爱传播茶,被视为茶人。余远学,就是这样的一位茶人。他一直带着一种对茶叶的情怀,带着责任感与使命感,执着地奋斗在茶业创新和传承的逐梦路上。余远学说:“我一直想,在大目标方面,我希望在未来,可以把枇杷茶产业打造成一个富农、富企、富国的好产业,而对于我自身来说,我希望可以复兴我们枇杷茶茶叶,让人们可以喝上高品质、健康的枇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