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XX县区统筹城乡开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开展 宿迁于1996年建市,下辖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和宿豫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31.53万,是江苏重要和新兴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一朵艳丽的新葩,作为江苏、安徽两省之通衢,宿迁人杰地灵、资源丰富。 一、宿迁城镇化开展的现状 城镇是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是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镇不断开展和完善的过程。建市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全面推进,
2、宿迁城镇化开展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一)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02223年,宿迁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到达33.3%,比202223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202223年全市城镇户籍人口到达136.76万人,占总人口的25.8%,比1999年增加20230.25万人。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5个百分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这除了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建市以来,宿迁把城镇化作为地区开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方面努力开展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城镇聚集,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根据市情需要,在全市
3、范围内开展农村区划调整,将人口规模较小、区位优势不明显的乡镇并入经济实力强、人口密度大的中心镇,通过撤乡改镇、乡镇合并、镇镇合并、镇改街道,整合资源,发挥中心城镇对区域开展的集聚和带头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城镇数量不断增长。建市以来,宿迁城市建设迅速进入全面发 展阶段,城镇数量迅速增加。各区、县积极整合资源,对人口规模较小、区位优势不明显的乡镇进行撤并,撤乡改镇或乡镇合并,以发挥中心城镇对区域开展的积聚和带头作用。全区乡镇总数从2022年的126个减到111个,减少了15个,其中乡的数量下降14.3%;而建制镇的数量那么增长11.9%。目前全市乡镇平均人口4.53万人,平均
4、面积68.9平方公里。 (三)产业聚集效应显现。建市以来,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聚集程度提高,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城镇化进程依靠 二、三产业双轮驱动。202223年,三县两区的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81.2%,比1996年提高2023.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6%,比1996年提高13.1个百分点。同时,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由1996年的46.3%调整为59.8%,上升1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由1996年的35.9%调整为43.3%,上升7.4个百分点。 (四)中心城市规模显著扩大。建市以来,宿迁加大区划调整力度,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开展空间,使中心城市规模不
5、断扩大。市区行政地域面积从1996年的136平方公里扩大到944.7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规模由1996年的26.5万人扩大到136万人,比1996年增加20230万人,增长46.9%,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25.8%。中心XX县区暂住人口由1996年的24.92万人增加到58.76万人,增加了33.84万人,增长135.2%。城市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 二、宿迁城镇化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开展。202223年,宿迁地区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46.6%,非农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59.8%,而城镇化水平低于非农
6、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40.8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低7.1个百分点,比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低16.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例系数只有0.85。这反映了宿迁的城镇化与产 业非农化不同步,城镇化的开展滞后于产业非农化的进程。 (二)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不强。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我市还处在集聚开展阶段,缺乏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区域,各1区、县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小城镇数目虽然较多但增长缓慢,县城镇规模偏小,功能偏弱,集聚能力不强,吸纳生产要素、转移农业人口的能力较弱。同时小城镇布局过于分散,缺少相应的产业支撑,集聚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较
7、小,核心竞争力缺乏,城镇功能不明显。 (三)城镇化内在质量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上,盲目攀比,乱铺摊子,只追求城镇区域的扩大,不重视空间组织的优化和城镇功能的完善,造成中心城镇规模扩张过快,根底设施建设跟不上,城镇管理水平上不去,医疗卫生设施不配套、科技教育开展滞后、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在城镇开展中,不注意挖掘本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一味地模仿他人的东西,没有彰显出自己的城镇特色和建筑风格,甚至连道路名称都照搬外地。个别地方在老城改造时过度开发,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抢救保护不够,造成城镇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特色丧失殆尽。 (四)区域协调开展不够。由于缺乏系统的区域城镇
8、开展规划的引导,宿迁城镇化开展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受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的影响,各地在城镇化开展目标上缺乏明确的区域分工,城市主导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在开展中缺乏协调和沟通,影响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存在着重城轻镇、重镇轻乡的倾向,乡村居民点建设分散,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村根底设施和公共设施比较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02223年宿迁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83元,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由1996年的2.11:1扩大为2.34:1。 三、加快宿迁城镇化开展的对策 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宿迁经济社会开展
9、的客观要求,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开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是统筹城乡开展、缩小城乡差距、扩大消费需求、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新形势下,宿迁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并进,坚持大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优先开展中心城镇,积极融入宿迁城市群和徐州都市圈,以科学规划为依据,以产业支撑为根底,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协调开展。 (一)发挥规划先导作用。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开展的蓝图,是调控城镇开展的重要手段,是依法管理和建设城镇的重要依据。推进宿迁城镇化健康
10、有序开展,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根底,以加强管理为保证。加强规划研究与制定,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适时、动态、超前研究编制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要全面把握城镇化的开展规律,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规划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要统筹区域城镇化开展,合理确定各区、县城市开展目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实现城市优势互补和区域共同开展。按照经济社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行政区划“四划合一的思路,合理定位各级城镇的规模和功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开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区域城镇体系。按
11、照尊重科学、统筹城乡、效劳经济、突出特色的要求,制定城镇化开展纲要,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根据城乡资源环境容量,切实加强城乡空间管治和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要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以规划引导城市科学开展,以规划促进村镇建设水平的提高。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明确规划实施的主体和责任,加强对规划 实施的领导和管理。要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偏差,保证规划全面实施。 (二)加快开展工业和现代效劳业。产业开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加快工业开展,提升工业化水平,对于推动宿迁城镇进程至关重要。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并进,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区域经济开展的
12、第一方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重点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全面开展,坚决不移地推进工业化进程。要加大工业投入,通过工程带动,形成支柱型经济增长点,扩大宿迁工业总量,推开工业经济快速开展。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社会资本和资源向优势企业、优秀企业家集聚,加快培植一批主业突出、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形成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要围绕支柱产业的配套延伸和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原料型、低效型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形成链式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产业集聚
13、区,加快形成区域经济特色。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功能特色,吸引更多的外资工程落户宿迁。要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现代技术、现代管理手段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保证社会的根本就业。同时,要大力开展现代效劳业,增强城市效劳功能,提升产业结构层次。要加快开展商贸旅游业,积极开展现代物流业,提高金融效劳水平,培育开展商务效劳业,放手开展社区效劳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开展,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三)加快开展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县城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市域城镇体系中联系城乡的关键环节。提XX县区城开展水平,可以增强其接纳上一级或同级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能力,为
14、上一级中心城市提供开展空间,也可以发挥县城沟通城乡联系、协调城乡开展的纽带作用。重点中心镇是县域中区位较优、实力较强、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强辐 射能力的建制镇。从县域经济层面来看,县城是县域经济的龙头,重点中心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XX县区必须强镇,推进城镇化,应加快开展县城、择优开展重点中心镇,提高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要增强县域开展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的区域中心职能,提XX县区级规划建设水平,加快工业和效劳业的开展,提升县城经济实力和综合效劳功能,增强县城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要坚持择优培育的方针,对区位条件好、开展潜力大的重点中心镇,给予更大的开展空间,集中人力、物
15、力、财力进行重点培育,加强根底设施建设,培养拳头产业或特色产业,提升经济开展水平,完善效劳功能。要把重点中心镇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其中有条件的少数中心镇要开展成为小城市,以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四)统筹城乡协调开展。统筹城乡开展,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关键和核心。农业和农村的开展为城镇化创造了条件,城镇化的开展要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开辟道路。苏北地区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围绕建设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代化新农村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有利于发挥城乡优势、形成城乡特色出发,充分发挥城市在产业、市场、信息等方面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形成城乡产业联动、优势互补的良性格局。要打破长期以来制约经济社会开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开展的机制,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展,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