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王平美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反映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所以劳动异化即人的本质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表达着深刻的理论完成和系统的哲学确证,带有显著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辩色彩,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为我们解决改革开展中出现的异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启迪。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异化的扬弃;私有财产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文简称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观的批判和继承,形成了自己的基于人的本质的劳
2、动异化观。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的现实的分析,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作了新的规定并指出了超越异化劳动的路径,即“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从而使人真正占有人的本质,到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开展。1 从“异化到异化劳动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首先在社会契约论中,将异化规定为一種损害个人权利的否认活动,即权利的放弃和转让,并且揭示人的活动及其产品变成异己的东西的事实。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哲学家黑格尔首先把“异化当作哲学概念引进哲学领域,从哲学的角度界定,所谓“异化是指主体的活动及其产物变成了主体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危害或支配、统治主体自身。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出发,认为“绝对观念是主体,
3、开展到一定阶段便异化为自然界,然后又在开展中扬弃了异化,回到“绝对观念自身。在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以及赫斯“金钱异化理论的根底上,把哲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明显的经济事实工人和资本家的极端对立,看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深刻矛盾,进而把异化和劳动结合起来,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创造了异化劳动理论。2 关于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所谓异化劳动,即劳动产品和劳动对象作为异于劳动者的存在物存在,而不属于劳动者。异化劳动作为一个过程,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
4、品是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劳动产品作为人的创造物本应属于劳动者。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不仅不能占有劳动产品,反而在产品中丧失自己,不断“成为自己对象的奴隶,“工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不仅生产商品,而且还把劳动本身和工人作为商品生产着,因而工人不是作为人存在,而是作为商品而存在。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越受到他的产品的统治。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异化劳动以劳动的对象化为前提,而劳动的对象化又以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为前提。马克思说:“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
5、也不能创造。自然界、外部物质世界在两重意义上为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对象:一是“劳动的生活资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的东西;二是劳动者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要的资料。由此可见,劳动者同自己产品的异化关系,也就是他同整个自然界、整个外部世界,同一切劳动资料和一切生活资料的异化关系。第二,工人与自己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劳动应该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生命本质的表达。在劳动中,每一个劳动者都应该能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体会一种生命美感的存在。可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过程并非如此。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的异化,是生产行为本身、生产活动本身异化的结果。这也就是说,
6、异化劳动首先发生在生产过程本身中,然后才发生在产品的分配中。工人同劳动本身相异化的情形主要表现为:“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认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可以看出这种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是一种强制性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与自我折磨的劳动。马克思尖刻地揭露了这种异化劳动的本质,并指出:“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工人在劳动生产中不是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他人,这种异化的结果就是工人的人
7、性丧失。马克思把这种异化称为:“自我异化。第三,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类本质是费尔巴哈的概念,虽然费尔巴哈强调人是“类而不是单个的个人,强调人与人的联系、交往,但是在费尔巴哈那里“类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普遍的概念。马克思在这里所讲的“类的生活、“类的本质与费尔巴哈所阐述的抽象的人的理性意志是截然不同的。他只是借用了费尔巴哈的术语并加以改造。所谓人的“类本质,就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根本特质。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人表达人的类本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劳动行为或劳动过程。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人与动物不同,动物与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8、,而人那么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志的对象。人的劳动产品,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是人的对象化的类本质即人化的自然界,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活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但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使人不能确证其类本质,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使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仅仅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导致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所谓“类本质异化,说的就是“个人在私有制条件下失去了和自己的群体、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变成了彼此对立的、孤立的个人。 第四,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说:“人
9、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指出,既然人同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是异己的关系,这些产品和活动不再属于他自己,那就一定是属于一个在他之外的存在物。这个存在物,既不会是自然界,也不会是任何神灵,而“只能是人本身,因为“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这个人是不同于劳动者的人,是劳动者之外的另一个人。在资本主社会,“这个人只能是资本家。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的异化关系,归根结底是工人和资本家的异化关系。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被剥夺了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自由,也就被剥夺了人的本质,受到那本身不生产而以主人身份对
10、待工人的劳动产品并支配他的生产活动的资本家的奴役和剥削,因而工人就跟资本家格格不入地和敌对地对立着,就像资本家同样跟工人对立着一样。由于这种对抗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分化为两个对立的敌对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3 异化劳动的扬弃马克思通过分析,不仅从异化劳动得出了私有财产这一概念,而且他还认为: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异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更确切地说,它也是异化劳动的后果。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的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扬弃私有财产就应当成为消除劳动异化的条件。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和人的本质的复归,就必须积极扬弃异化劳动以实现人的自我异化的扬
11、弃即共产主义。财产本身就包含着人的全部异化。应当积极地扬弃私有财产,共产主义意味着人最后到达人本身并实现他的丰富的本质。因此,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使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当然,这种所谓的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或复归,并不是要恢复人类在原始社会的存在,并不是“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认,向貧穷的,没有需求的人的非自然的单纯倒退,这种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和复归,是自觉的、彻底的、保存了以往文明开展的丰富成果的。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符合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开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12、在共产主义方面,马克思看到了消灭异化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而消灭异化的途径那么是采用“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革命形式。而且这种革命,不仅是解放自己,而且也是解放全人类。马克思说:“从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的解放、从奴役制的解放,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这里不仅涉及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的解放,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劳动者同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性的关系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各种变形和结果罢了。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实际上为他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奠定了根底,是从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过渡到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
13、环节,也可以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实际上是他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必然的逻辑延伸。注释: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4. 王东,林锋.“类本质异化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吗?.新华文摘,2022:3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0.参考文献: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 张立达.对象化和人的生存矛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3.4 陈尚志.人学原理.北京出版社,2022.5 宇海金,刘付春.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新诠释.兰州学刊,2022.6 王东,林锋.“类本质异化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吗?新华文摘,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