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观察 2023年第1期Urban Insight,No.1,2023“双减”政策下延背景下城市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新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陈心彧摘要:当前,“双减”改革进入向学前教育下延的新阶段。本研究采用“教育社会市场”的三元互动视角,对28名城市幼儿家长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对城市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新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城市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呈现出焦虑催化、焦虑产生、焦虑加剧和焦虑缓解四大新特征。上述焦虑的形成机理受到学前教育功能、教育分流体制、社会文化、“影子教育”和社会阶层五个因素影响,涉及教育、社会、市场三大主体。对此,应推动政府、幼儿园、家长和全社会形成合力,从
2、而充分发挥教育、社会及市场的协同育人功能。关键词:“双减”;城市家庭;幼儿家长;教育焦虑;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78doi:10.3969/j.issn.1674-7178.2023.01.013【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市中产阶层的教育焦虑:本质、成因及治理基于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的研究”(编号:GD19CJY10)研究成果。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拉开了“双减”工作的序幕。如今,“双减”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校外培训治理等工作上取得显著的改革成果,并开
3、始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因此,探究“双减”政策下延背景下城市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新特征,对于厘清教育焦虑问题的症结、推动“双减”政策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和落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双减”政策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的情况“双减”政策下延指“双减”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普遍实施之后,开始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的现象。意见 颁布后,“双减”改革围绕提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143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治理校外培训等工作出台众多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果。当前,“双减”改革进入新阶段,即巩固义务教育改革成果,并向学前教育和高中延伸。事实上,“双减”政策在颁布之始,就为今后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留下了政策空
4、间。意见指出,“各地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双减 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并在学前教育领域提出了规范学前教育培训、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和管控培训广告三个具体举措。政策引领之下,学前教育领域也发生了一些改变。2021年 11月,新东方在线发布公告,将停止经营国内从幼儿园到九年级的培训服务。学科类幼儿培训班开始陆续关停,幼儿园也开展了践行“双减”政策的行动。但是在2022年之前,“双减”工作的重点依然落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的改革并非政策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学前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开端,也与义务教育阶段直接相连,将对“双减”改革的实施成
5、效产生重要影响。“双减”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取得成效后,下延至学前教育阶段便成为必然。2022年2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 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的教育移动应用一律停止运行”,标志着“双减”政策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1。“双减”政策下延至学前教育阶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考前期对义务教育阶段培训的治理经验,规范各类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审批及运行程序,杜绝进行提前教育和课外超前教育的线下学科类培训,禁止各种形式的幼儿线上培训。二是建立合理的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以“普惠园”、“公办园”为重点,以幼儿园评价
6、制度改革为抓手,不断提高幼儿园园内的保育教育质量。三是继续深入推进幼儿园的“去小学化”,严格落实小学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同时加快构建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机制,促进幼小衔接科学化。二、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教育公平理论视角,教育机会公平、教育条件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贯穿了整个教育过程2-3。在此过程中,教育的不公平表现为教育资源在不同区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均等分配。处于弱势地位的家庭会担心子女在教育竞争及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的处境,因此可以说教育焦虑与教育公平息息相关,教育焦虑可由教育机会焦虑、教育条件焦虑和教育结果焦虑组成4。教育社会学在思想上把教育从社会系统中“分离”出来,探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
7、系命题5。因此,传统研究多从教育内部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讨论教育问题。进入21世纪,市场机制进入教育领域并重塑了教育的形态6。市场满足了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教育内卷、教育焦虑等新问题。“双减”政策指向了教育市场化所带来的结构性矛盾,是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格局的大调整7。因此,市场已经成为当下分析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发现教育、社会、市场三个主体涉及学前教育功能、教育分流体制、“影子教育”、社会文化和社会阶层五个影响因素。学前教育功能包括工具功能和育人功能,其中育人功能是最本质、最主要的功能8。然而,当前学前教育阶段出现的超前教育、过度教“双减”政策下延背景下城市幼儿家
8、长教育焦虑的新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新锐视角144城市观察 2023年第1期Urban Insight,No.1,2023育等问题,反映出幼儿家长过于关心学前教育对帮助幼儿未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功利作用,其背后是学前教育工具功能的扩大化和极端化。学前教育功能异化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因而许多学者认为,教育只有回归育人功能,才能够让教育从根源上回归正轨9-10。教育分流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我国的教育分流体制包括重点学校制度和学轨制,这两项制度分别代表了重点与非重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升学路径分流11。不同的升学路径在师资条件、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9、学生未来获得的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也大有不同,因而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12、职业教育“二流化”13等问题。张凌洋认为,我国教育分流体制已非个性化教育的自主选择,成为了一种淘汰机制14,对淘汰的恐惧让家长难以顺其自然。社会文化既能够作为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的中介被动地作用于教育,也能够主动地按照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对教育产生独立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客体的影响和对学生、家长、教师等主体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研究表明,“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文化观念会导致家长卷入无序的教育竞争,难以保持平衡的心态15-16。当前,社会文化主要通过媒体传
10、播、家长交流、代际传承等方式传递给家长,而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也带来文化传递范围的拓展,导致焦虑情绪的蔓延17。“影子教育”随着教育市场化的深入而逐渐普及化和制度化18。“影子教育”是一种成本由私人支付的、超出正规教育系统范围的补充式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影子教育”因其个性化和针对性,满足了多元兴趣发展和知识技能获得的双重需求。然而,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公共理性”,“影子教育”需要较高的教育投入进行交换19,这使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机会获得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超出承受能力的经济负担和教育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导致新的教育焦虑20。社会阶层以教育为跃升的阶梯和再生产的惯性21。多项研究表明,教育不仅是
11、个人获得文化资源的主流途径,也具有进一步稳定阶层壁垒和促进阶层向上流动的作用22-23。教育在地位获得上的重要性、文化资本的不可直接继承性24使得家长更容易产生阶层跃升的期望。综上可见,教育、社会和市场三个主体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通过学前教育功能、教育分流体制、“影子教育”、社会文化和社会阶层五大图1理论分析框架145影响因素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对城市幼儿家长教育焦虑产生重要影响。据此,本研究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图1)。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与方便抽样结合的方式,于广州、深圳、杭州三市共选取28名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对象信息见表1。半结构化访谈兼具结构性和灵活性,能在保证议题相
12、对集中的同时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或发现潜在问题25。因此,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通过与城市幼儿家长的深入交谈使其准确而具体地描述对“双减”政策的认识和教育焦虑的变化。基于理论分析框架,访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教育机会焦虑、教育条件焦虑和教育结果焦虑三个维度讨论城市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内容和表现;第二部分抓住学前表1访谈对象信息表访谈对象M1M2F1M3M4M5F1F2F3M6M7M8F4M9M10M11M12F5F6M13F7M14F8F9M15F10F11M16年龄33363342343134363932363135362843383526362939302624423329职业企业管理
13、者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商服业人员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者商服业人员办事人员办事人员办事人员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商服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服业人员商服业人员个体商户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程度硕士本科硕士硕士本科本科硕士硕士本科硕士本科硕士本科本科本科硕士硕士硕士本科本科本科初中本科本科大专本科本科本科年收入/万元35154030712303820201720401210201560205030615153502018城市深圳深圳深圳深圳深圳深圳深圳深圳杭州杭州杭州杭州杭州杭州杭州杭州杭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
14、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注:字母M代表母亲,F代表父亲,数字代表访谈顺序,如M1代表第一位被访谈母亲。“双减”政策下延背景下城市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新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新锐视角146城市观察 2023年第1期Urban Insight,No.1,2023教育功能、教育分流体制、社会文化、“影子教育”和社会阶层五个影响因素探讨“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焦虑的变化和成因;第三部分探究城市幼儿家长在教育焦虑缓解上所需要的外部支持和自我缓解方法。访谈基本过程如下:首先,选取部分城市幼儿家长进行预访谈,并根据预访谈结果对访谈提纲进行修订,使访谈提纲更符合城市幼儿家长面临的现实状况并能够更清晰地指向研究内容。之
15、后,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和筛选受访谈家长,采用线上语音交流及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展开正式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最后,对访谈录音进行转录并整理成28份访谈文字材料。本研究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根据相关研究和理论编制,采用李克特量五级表测量城市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程度,并了解“双减”改革后教育焦虑的变化情况。采用线上方式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46份。四、城市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四大新特征调查发现,当前城市幼儿家长总体教育焦虑水平中等偏上(M=2.98,SD=0.93),其中,教育结果焦虑(M=3.09,SD=0.98)和教育条件焦虑(M=3.06,SD=1.00)更为严重。在教育机会焦虑上,城市幼儿家
16、长会因优质教育资源的入学资格竞争而焦虑,并会采取购买学区房或向他人详细咨询两种方式来抢占优先权。在教育条件焦虑上,城市幼儿家长聚焦师幼比、家园共育等师资问题,并通过主动关注幼儿在园情况以及增强与幼儿园的联系,弥补园方条件缺失。相比之下,教育结果焦虑程度最深,主要是对幼儿当前社会性发展、未来社会地位以及学业就业的焦虑。对此,城市幼儿家长会通过参与培训机构或特殊教育机构等方式缩短幼儿发展差距。随着“双减”改革逐渐下延,城市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2.5%的受访家长认为“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焦虑更为严重,34.2%的受访家长认为“双减”政策缓解了教育焦虑,其余受访家长认为“双减”政策的下延对其教育焦虑没有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市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表现出四大新特征:(一)焦虑催化:现实阻碍教育责任的回归“双减”政策对幼儿教育培训的限制指向了幼儿家长用经济投入取代精力投入的教育问题,这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幼儿家长教育责任回归的期盼。然而,美好的期盼与城市幼儿家长所面临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第一,双职工家庭缺少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幼儿教育,需要包括培训机构在内的托幼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