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研究方法提纲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1、研究是指有目的、有方案地根据科学的方法与程序,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地收集、分析资料,获取新知的过程。 2、教育研究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研究不同于经验总结,教育研究不同权威的专断 3、教育研究的特点。第一,伦理性。第二,复杂性。第三,全员性。 4、教育研究的意义: (1)、新时期教师角色转化的需要(2)、使自己的生命不断丰润增色(3)、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4)、提升职级的需要 (5)、打破对研究的迷信,恢复教师的主体性5、教育研究的过程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6、内在效度。
2、指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即研究本身的真实性)。 7、外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的程度(即研究的推广性)。练习题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错误。内在效度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说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效度有相会互相影响。 8、教育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即
3、研究的可靠性。 9、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即研究的一致性)。 2023、外在信度。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即研究的重复性)。 11、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保证,如果一项研究没有可信度,那么我们就根本谈不上效度的问题。因此,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练习题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正确。 因为一个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 12、教育研究的分类(1)、根底研究和应用研究:根底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扩展知
4、识;应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对象,而不是用语言文字。(3)、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是为了说明某种现象,合理地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究现象成因的一种研究方法;准实验研究和实验研究一样包含一个或多个实验变量,但是,与参加者被随机地分配的实验处理不同,研究中被试是被“自然地分配组别。 第二章研究问题确实定 1、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1)、问题必须有价值;(2)、问题必须有可行性; 2、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1- 第一是客观条件。第
5、二是主观条件。第三是时机问题。 3、研究的创新性。以新材料论证旧的课题,得出新的结论;以新方法去证明已有的结论;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对已有的观点有局部修正;从已有的结论中提出新问题。 4、选题的来源。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来源于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来源于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5、选择课题的策略。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6、选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3)、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4)、要对
6、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1、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a.收集资料b.选择课题c.提出假设d.制定方案2、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 7、常量。是一个研究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 变量。是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表达出不同价值的特征和条件。 8、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响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自变量和因变量是教育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变量描述术语。自变量可影响因变量。在某种意义上,因变量取决于自变量。 练习题: 1、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师生课堂交流研究的陈述
7、中,其中因变量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测量出的师生课堂交流各项指标的分数2、在“学校地理分布影响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研究的陈述中,其中因变量是a.城市b.城镇c.乡村d.对学校态度的各项指标分数9、选择自变量:自变量可以分为操纵性自变量和非操纵性自变量。所谓操纵性自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主动加以操作的变量。如学生的能力水平,我们就可以通过智商测试加以操作。非操作纵性自变量那么是研究者无法主动加以操作的变量。 如被试的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父母职业等。 第三章查阅文献 1、文献检索的概念。文献原意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现在泛指有参考价值的记录知识或保存信息的一切载体。
8、2、文献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2)、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3)、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4)、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防止预想不到的困难;(5)、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过失;(6)、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练习题:教育心理学期刊的居尔勒温曾说过:“如果想使研究有实质性的奉献,必须把它建立在该领域充分翔实的知识根底上,而且在文章的导言中必须反映这些知识不幸的是,我们有时收到一些调查人员所写的报告。他们完全建立在前人的,而且已经过是的研究上。我们有时还收到一些研究者的手稿,而这些研究者无视该领域的最新动向
9、。因而文章 -2- 审稿才常常质疑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研究,最后文章也被拒绝发表了。请你谈谈这句话的意思。 答。这段话反映了教育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教育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而要做到创新必须建立在对课题研究状况的全面正确地掌握,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 因为教育文献检索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防止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3、文献的三种等级: 一次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专著、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
10、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局部(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三次文献是在和二次文献根底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及专题研究报告等。 练习题1.约翰杜威写的专著属于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2.“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3.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a.索引b.论文c.手册d.文摘4、文献信息源包括:机构源、人员源、物体源。 5、收集(教育)文献的原那么、方法和途径 原那么: 1.方案性2.针对
11、性3.系统性4.策略性5.预见性6.持久性方法和途径:采购、现场收集、检索、复制下载、索取6、文献检索方法与要求 方法:顺查法逆查法追溯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要求:全面准确专深快速练习题 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开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7、文献检索的途径与过程 -3- 8、做书目登记: 专著: 1、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期刊,杂志:王某某:当代大学生科研究素养研究,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第几页到第几页。 9
12、、或总结。题目;阐述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谁;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什么研究方法;最后得出了什么结果和结论。 2023、计算机检索途径与步骤:(1)、确定检索的目标、内容与范围;(2)、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网络和数据库情况(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3)、确定检索的途径和方法;(4)、选择适当的检索词或检索项;(5)、拟定提问的内容;(6)、上机检索;(7)、按检索需要调整、修正检索要求;(8)、处理检索结果11、文献综述的定义: (1)把收集到的反映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项课题、某项研究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开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分
13、析而写成的综合表达。它的特点是“述而不评。 (2)对大量文献经过阅读、思考后,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些看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 来。它不仅对文献的综合概括,而且在表述过程中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西方教师信念述评) 12、文献综述的根本内容标题前言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没有固定的格式。(1)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2)可按不同的问题综述(3)可按不同的观点综述 结束语:存在问题、预测开展的趋势参考文献 13、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1)、定好题目(2)、选好资料(3)、整理资料(4)、用好资料(5)、拟定提纲(6)、认真撰写(7)、审核修改(8)、标明出处 第四讲研究方案设计 -4-
14、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1)、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直观性原那么(2)、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 简单项选择择,一笔带过杂多列举,不分层次混淆文献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2、总体、样本、取样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但凡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局部个体,也称为样组。 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那么,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3、选择样本的根本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 (2)、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
15、的时机(3)、取样的代表性: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 (4)、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容量也就是样本的大小。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 4、取样的根本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按照概率论的原理,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一个根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的时机,有被抽中的可能。)(2)系统随机取样(系统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