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四个认同”学习材料新编.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97655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四个认同”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四个认同”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四个认同”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四个认同”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四个认同”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3年“四个认同”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个认同学习材料 “四个认同的内容 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保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开展。 2.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开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局部,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那么家亡,

2、国兴那么家昌,只有中华民族繁荣兴盛,国家兴旺兴旺,各族的权利,各族的开展才能得到保证。 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开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开展中华文化做出了奉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决信念,是中国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开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马克思主义

3、“五观内容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开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第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开展总问题的一局部。 第四,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那么。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根底理论或根本原理由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发生和开展,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条件,宗教的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几方面构

4、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但这不是马克思自己用的名称。此名称乃马克思的朋友恩格尔在一八七七年始用的。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那么。文化是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历史性的情况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面展现了历史。 新疆“三史学习材料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局部。中国对今新疆的主权是从汉代开始确立的,不过新疆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一个名称,汉朝时称今新疆大局部地区为“西域。其时西域的地域不仅包括今天的新疆,还包括中亚局部地区,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当时的西域各国也处于漠北强国匈奴的威胁之下。为抗击匈奴,汉武帝决定联合西域各国,

5、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于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历时二十余载,最终不辱使命,成功说服西域各国与汉朝联合,並将西域冶炼铁器的技术带回,改良了汉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大增强了汉朝军队的战斗力。其开辟的进出西域的路线也成为最早的丝绸之路。 一、历朝对新疆的统治 在汉王朝的强大军事打击下,匈奴不断向北向西退却,並分裂为南北两支,佔据西域的南支匈奴归顺汉朝。公元前60年,汉朝在龟兹(今新疆XX县区境内)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方,西域各部落首领和官员都接受汉朝的册封。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地方的主权开始归于中国。接下来的东汉、曹魏、西晋等王朝也继续在西域地方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唐

6、之后,中原进入五代十国以及宋辽金西夏多个政权鼎立的时代,回鹘人的高昌、喀喇汗政权以及塞人的于阗政权也割据统治着天山南北以及中亚的局部地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蒙古族部落兴起,天山南北也随着蒙古铁蹄的征战而复统一。 与此同时,位于天山西麓的浩罕王国(乌兹别克人建立的王国)也趁新疆发生叛乱,派大將阿古柏率大军侵入新疆,先是佔领南疆大局部地区,建立起阿古柏汗国,後又於1870年攻陷北疆重镇迪化(今乌鲁木齐),佔领了北疆大局部地区。沙俄趁机浑水摸鱼,於1871年佔领固勒扎城(後称伊宁,今伊犁),声称暂替清政府管理,以免落入叛军之手。 在清朝肃清了陕甘一带的叛乱后,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主收复西北失地。1

7、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收复天山北部大片地区。次年(1877年)又越過天山南下,一举收复南疆。此时只有伊犁还在俄国手中。左宗棠集结大军,作出不惜武力收复的姿态。在这种情势下,沙俄与清朝於1881年签订圣彼得堡条约,在获得五百万两白银的赔款和新疆西北部两万平方公里土地後,将伊犁交还中国。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国幅员。 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並把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寓意“故土新歸,这就是今天“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 二、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1、“西域与“新疆的概念 “西域一词从字面来说其含义就是“西部地区。这一概念始见于汉代,有广义和狭义

8、之分。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地区;而广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中亚、西亚地区,及至地中海、东欧、北非的广阔地区。西域的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西部地区的认知程度。汉代西域只是指今南疆和东疆地区。 2、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说明,历史上中国各地,包括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不仅一直保持了密切的政治联系,而且保持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文化联系。从先秦时期,新疆与内地就有着经济交流和联系,内地的丝绸传入新疆,新疆的玉石输入内地。汉朝统一西域之后,丝绸之路日益繁荣,内地的大量钱币在新疆流通,并且在新疆出现了汉文和当地少数民族

9、文字合璧的双语钱币,而新疆与内地贸易不断,并将大量当地产品如玉石、牲畜等输入内地。汉朝统一西域后,更加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贸易的往来。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畅通,中国内地与西域商品流通范围扩大。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空前繁盛,唐朝货币大量流入西域。清朝统一新疆后,新疆社会稳定,商品经济繁荣,为中原与内地的经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丰富了中原汉族人民和新疆各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3、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从新疆历史的开展看,新疆与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内地汉族吸收了许多的新疆各民族的文化,而新中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新疆与内地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汉朝统一西域

10、后,内地的典章制度传人西域。汉代西域与内地的音乐歌舞也相互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麴氏高昌王朝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一时期,西域地区流行的龟慈乐、疏勒乐、于阗乐、高昌乐等对中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代西域各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西来文化的相互交汇、吸收、融合,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五代辽宋金时期,西域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有增无减。 三、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局部 1、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国家主权原那么的重要表达就是对其领土拥有最高统治或最高管辖权。确定一个区域主权归属的原那么,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朝中央政府的政令已在西域通行,汉朝正式开始在西域行使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对

11、西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的一个组成局部。东汉时期于公元74年重新恢复了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对西域的管辖却一直没有中断。隋唐时期曾先后在鄯善、且末、伊吾三地设郡。648年,唐朝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广阔地区、迁西安都护府于龟慈。明朝设立哈密卫。清朝于1762年设置了“总统伊犁将等处将军,治地在惠远城(今XX县区境内)。伊犁将军是清朝在新疆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统领全疆各地的驻防官兵,并兼理地方行政事务。1884年新疆建省。 2、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在国家拥有的领土上设立军事机构并驻军,是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历代中

12、央政权在西域一直设立有军事机构,并派驻大量军队,行使管辖权和自卫权。汉朝屡次出兵西域并实施屯田,设立军事官职,行使军事管辖权;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各割据政权也纷纷驻军西域;唐朝在西域设有安西和北庭都护府,下设有军、守捉、城、镇等军事机构;元朝在西域的驻军有蒙古军、汉军和新附军驻守各地;清朝的伊犁将军兼理军事和民政,有满、蒙古等八旗军队以及绿营兵长期驻守新疆。历代中央政权在西域建立军事机构,派驻军队,并把当地少数民族纳入军队后,有力地稳固了在西域地区的统治。 3、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实施的赋税制度与法律制度 在所辖领土内,征收赋税,推行中央政府统一的法律制度,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之一。历代中央政

13、权在新疆有效地行使了赋税征收权和最高司法权。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各地均向中央进贡;北魏在鄯善“赋役其民,比之郡县;唐朝在西政府在内地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也推行到西域;元朝在西域地区按人丁计算征收赋调;清朝在新疆征收田赋。建省后新疆有了完整的税收体系,并与内地税制趋向一致。 4、新疆各民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新疆各族人民往往是把一家一姓的专制君主、君主世袭的王朝视为国家认同的对象,汉代西域各地对汉文化的坦然接受和热爱,要求汉朝政府派都护进驻西域,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仍保存着汉朝政府颁发的信物,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常常在其头衔上冠以“桃花石汗意即“中国汗的称号,高昌回鹘称与宋朝的关系为“甥舅关系,清

14、朝在平定准噶尔势力和大小和卓叛乱时,各族人民踊跃支持。在打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势力的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不可动摇的。 四、英雄人物和考古发现 细君公主去世后,公元前20232年,汉朝又解忧公主嫁给了乌孙王翁归靡。解忧公主从十八九岁和亲出嫁,在乌孙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七十余岁才回到京都长安,两年后归天。解忧公主的时代,汉文化以及先进生产技术在乌孙及西域的传播是全方位的。 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被乌孙国人誉为“乌孙国母。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活泼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稳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奉献。她把

15、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乌孙和汉族人民的友好事业。 新疆民族史和新疆宗教史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开始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新疆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努力开拓,共同书写了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辉煌篇章,新疆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新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属,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开始才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乌孙、羌、匈奴和汉人。 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局部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阔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之际最为强盛。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