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斗式木构建筑改建透析 。文章介绍了5.12震后援建的XX省XX市XX县区骑马乡里坪村小学,记录了从一个穿斗式小破庙到一栋两层半小学校的整个过程。从对传统的穿斗式木构架改建设计和施工过程、各功能空间的处理以及对传统土墙和土楼板改良的探索等方面的解读展示了建筑师从建造的角度对设计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里坪小学;穿斗式木结构;木架改建;扩展面积;低造价策略 1工程背景 在5.12地震中,里坪小学原有校舍全部倒塌,大局部教学设施被毁。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学校于202223年8月1日复课。学校搬至了原校址附近的一间破庙。目前仅有一间教室,一个教师休息室。 此庙为四川传统的穿斗式木构建筑,主体木结构略有
2、整体倾斜。由于建筑物年代已久,房屋柱子出现裂痕,屋顶漏雨,屋内光线昏暗,窗户已无完整玻璃,地板亦为泥状。 2预期的风险和困难 2.1资金紧张 当地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加之XX县区是5.12地震的重灾区,90%以上的房屋被损毁。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财力、物力都被投入了农房重建。由此导致了学校建设资金的严重缺乏。 解决方法。向基金会募集大局部建设资金;尽可能利用当地可以取得的材料施工;建筑主体将在原有庙宇的根底之上改建,以此进一步降低本钱;积极发动民众参与,让当地农民和志愿者们一起建造学校,由乡村建筑工作室负责施工工程的技术指导。 2.2与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沟通 对于一个外来机构,完全融入一个村落,和当地
3、的政府和村民协作建设一所小学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工程进行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 解决方法。乡村建筑工作室在202223年9月就进驻骑马乡里坪村,开始规划和实施里坪村的重建工作,和当地政府、村民的关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彼此已经合作了将近2023个月。我们将邀请当地政府和村民组成工作小组,由工作组对重大事宜作出决策。 2.3当地建筑材料供应紧张 5.12地震以后,青川地区大量农房需要重建,水泥、砖头、钢筋等传统建筑材料供应十分紧张。很多农户的房屋由于材料没有到位而停工。 解决方法:结合乡村建筑工作室十分丰富的农村施工经验,主要采用当地容易取得的建筑材料:木材、粘土、石块。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解
4、决建材紧缺问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低造价。 3工程目标 由乡村建筑工作室负责,组织里坪村骨干木匠,义工村民及广阔志愿者,使用可回收再利用或农民自己可生产或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到202223年2023月将里坪村小建成“木结构+土墙+小青瓦屋顶的两层式建筑。建筑面积约200m2,包括4间教室,一个办公室,一个教师休息室,一间图书室,以及一个志愿者工作站。可供里坪村从学前班至四年级的儿童就读,降低低龄儿童求学困难,减轻家长负担。志愿者工作站可满足外来为里坪村做奉献的相关人员暂时性工作及住宿需求。 4方案设计 4.1总体布局 学校规模很小,采用了最简单的模式。一栋小楼加一片空地。原庙宇位于两水交界处,
5、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极其适合改建为学校。仅建筑东南侧为空地,修整为学生室外活动场地。 4.2结构改建 对原有穿斗式木结构庙宇的改建是这个工程的关键。该庙宇三开间,已有上百年历史,并且经历了512地震,主体结构根本完好,略有整体倾斜。建筑师在校正和加固原有木结构框架的根底上,对原有木结构的形制做了大胆的修改:首先将整体木结构框架向上抬高了50cm,将一层变为两层;然后将原庙宇前屋顶撤除,向上加建出一个阁楼空间,又将两层扩展为三层的使用空间,这样,建筑师用很小的木方量将建筑面积增加到原有的两倍,使用空间扩展到了原有的2.5倍,也使建筑在体量上活泼了起来;最后用石头和泥土为主要原料重新设计了外维护结
6、构和隔墙,从通风、隔热、采光等多方面提高建筑的空间品质,同时使建筑空间及外观形式更具现代性。 4.3功能空间 学校建筑面积121m2,合计6间房。二楼附带一个阁楼间。学校西边一楼及二楼的两间房为志愿者工作站,一楼中间及东边两间房为学校教室,二楼中间一间房为图书室,二楼东边一间房为教工宿舍,三楼为三间活动室。垂直交通自由灵活的将各功能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建筑面积虽不大,但各空间相互渗透,空间感受丰富多变,有适合孩子们聚精会神思考的角落,也有适合他们嬉戏玩闹的空间,有利于他们以自由开放的形式学习。 建筑西侧的志愿者工作站,提供应暂时工作住宿的志愿者,两层的不同空间可为不同要求的志愿者们提供更多可能
7、性。由于建筑西向有良好的景观面,设计师在西侧山墙上设计了可旋转大窗,将窗外美景尽收眼底,亦可作门,举步便能走进“画框里。同时装上窗扇后,它便是一个可以放置日常用品的柜子了。竹胶板局部可开启,内翻可作为柜子用,外翻可以遮阳。工作室地坪面层采用的是在白水泥砂浆上铺贴小青瓦碎片,别具风味。 一楼中间及东边两间学生教室最难解决的是采光问题。教室北墙设置黑板,需大面积完整墙面,仅能在靠东西两侧隔墙位置开竖向长窗、靠屋顶处开横向长窗。南向亦开竖向长窗与可采光的门一起提供南向采光,但仍然不能教室的采光要求。于是东侧教室通过东侧山墙开窗补给光线,中间教师那么用东西侧墙的高窗向两侧房间“借光。为使光线即充足又柔和,北向竖窗都向侧墙面旋转约30,使阳光在侧墙面上进行漫反射。靠屋顶处的横向长窗将光线打在倾斜的二层房间北墙上,漫反射到黑板。从而完全满足孩子们学习的采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