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语文建设48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提 要】左传中蕴藏着无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的任务。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和而不同等优秀传统不仅适用于古代,也仍然需要在今天大力弘扬。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需要勤劳、诚信和团结,一国的发展壮大也需要勤劳、诚信和团结。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个人的“传家宝”,也是一个国家的“法宝”。传承和发展经典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和时代留下的任务。【关键词】左传 勤俭节约 诚信 和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下的一个非常热的话题
2、,也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优秀文化传统反映中国文化健康的精神方向,能够鼓舞人们前进。民族精神来自民族文化,五千多年从未间断的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学习和传承。文化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唤醒中华文化之魂。经久不衰的中华文化以其独特方式承载着无数优秀传统,我们可以从 左传 中学习优秀文化传统。关于 左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的行文、修辞和历史等方面,也有集中于研究书中一句话的,但对其中的优秀传统却研究得较少。本文通过对书中经典语句的分析,阐述其中的优秀文化,结合实际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守好勤俭节约“传家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的“传家宝”。左传庄公庄公
3、二十四年中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勤谓之勤劳,是指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而自主自愿从事生产活动。古人经常说,我们只要肯动双手,就不可能会被饿死。无数朝代的兴盛繁荣都离不开人民的勤劳。俭有节约之意,节约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从勤俭两个字的造字来看,勤是需要付出力气的行动,俭是对每个人的要求。国家兴旺,人民富足,离不开勤俭节约。(一)勤:民之本,国之根勤来自人民,来自家庭。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是国家肌体的细胞,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勤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良好家风的体现,是我们的“传家宝”。如何传承好这个“传家宝”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当今时代,奢靡成风,攀比成
4、了一种时尚,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根是什么,自己的本是什么,随奢靡的浪潮没有目的地漂流,不知道自己心之所向,迷失在这繁华的世界中。从繁华都市到乡间田野,无数人不停地劳动着,只为心中的信仰。他们信仰通过勤劳的双手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脚踏实地地付出,再贫困的家庭也能走向富裕,再多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人民勤劳与否不仅和个人息息相关,也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劳动人民的付出,国虽大,若无人劳动,终将覆灭。勤劳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断传承的优良习惯,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继承这一良好传统,接好我们的“传家宝”,同时传承好我们的“传家宝”。勤从己出,劳有所获,国之根本。培育勤劳的品质也
5、是优良家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建设这一优良家风,传承它,共建良好国风。(二)俭:兴国之举,德之所向以俭修身,以俭立业,以俭兴国。俭之与奢相对,古之帝王尚奢者,未有好果。中国人民是一个经历过无数苦难的人,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民族,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更懂得节俭。节俭是一个人最基础的良好品德之一,可以孕育众多的优秀品质。宋濂在元史列传第五十乌古孙泽中说:“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诫子书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诸葛亮告诫他儿子的话,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的宁静来修养,崇尚俭朴来修养自己的品德。心
6、静了,能辨析世事;俭朴了,将看破世俗奢靡。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行俭朴之行,得品行之德。新时代的爱国不能只被挂在了嘴边,那么如何做才是爱国?爱国就需要做到俭朴。俭朴是一种态度和意识,一个国家最不需要的就是金钱,而最需要的就是品德,正如大学中曾记载的:“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左传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杨 晏DOI:10.14014/11-2597/g2.2023.02.053大学语文建设49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愤事,一人定国。”一个国家的风气和一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爱国就需要我们用节俭来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优良品德养国家的大道
7、,做一个有德的人。节俭常被用作家训,以此为镜,不断鞭策后代,教育后人要懂得俭朴。行奢靡之举,会让人陷入享乐而无法自拔,逐渐丧失心性,久而久之,还会走上玩物丧志的道路,甚至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做丧尽天良的事情。历史的经验警示我们,奢靡可耻,必须崇尚节俭,传承节俭的优良传统。二、筑牢诚信之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无数代中国人传承的信仰。古人关于诚信的描述多如牛毛,其中 左传中认为:“信,国之宝也。”诚信是国家的宝贝。诚信于国家而言很重要,于个人和社会而言也非常重要。诚,是内在的品质;信,则是外在的表现,新时代的建设需要这种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心怀诚信,付诸行动,谓之诚信。(一)诚信,人立
8、身之本也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不断发扬的结果。“一诺千金”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成语,答应别人的事,就像金子般贵重,一定要实现。这个成语流传千年,足以看出诚信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地位。“人无信不立,言必行,行必果”,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无信用将无法立足于社会。各种典籍中关于诚信也有记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谨而信,泛爱众”都在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诚信,只有以诚相待,方能成为朋友。诚信不仅是交朋友的重要前提,还是立业的重要基础。自古就有靠诚信成就自己的著名人物,“陶朱公”经商重诚信,成就了他自己
9、,被尊称为“中华商祖”。因为诚信结交了良友,因为诚信广结商缘。诚信作为中华传统的美德之一,在培养个人高尚品行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诚信之人坦坦荡荡,守信于人,守信于社会,以诚信为信仰。我们应当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诚信基因,讲好诚信的故事,走好新时代的诚信发展道路。诚信就要从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诚于我,诚于他;信于我,信于他。以诚信修身立命,涵养自己的品德,从小我中窥见大我。(二)“诚信,天下之结也”诚信是国家赢得天下的根本。一个人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国家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足于世界。历史的潮流会将欺骗、耍赖和扯皮淹没,唯独会留下的是诚信。国家不应该失信于国家,国之大者不在地
10、域之广阔,而在于度量的海大。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若国信于国,国与国之间将友好往来,共享盛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还不应失信于自己的国民,古之天下意为百姓为基的天下,要使天下归一,百姓安乐,国必将不能失信于民。国与民之间政策、制度和法令是联系,国法无定,朝令夕改,难免会寒了百姓的心,一点一点剥夺百姓对国家的信任。国家是一个有机体,国民是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国之大者,唯有诚信能使之归为一。诚信具有历史性,不同的时期承载诚信的载体会有所不同,但诚信永远不会过时。今天我们更应该立足实际,放眼世界,把诚信的一融入小我,推及大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亦如此。一个人无
11、信将失去一切,危害相对较小;若一个国家不讲信用,失去的将是所有,甚至可能走上灭国的道路。失信可大可小,可轻可重。诚信是国家走出去的重要“法宝”,国家的诚信让别国相信我们不会朝令夕改,不会随意发动战争,不会忽而为友忽而为敌,建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三、君子“和”而不同费孝通先生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大家美才是真的美,体现了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不断追求“和而不同”的,从左传中的齐国上大夫关于“和”的描述,到新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文化不断跨越历史,带着岁月的痕迹纵横在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印上不同的烙印。(一)和如美羹
12、求同存异,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就像做出来的美味佳肴一样,虽然是很多东西混在一起,但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提到:“和如美羹,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中国传统文化绵延至今,从未中断过,传统文化中要求君子应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遇事以和为贵,待人宽厚。蕴藏在传统典籍里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岁月沉淀的灰尘,而是新时代发展的曙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从来都不是文化的创造者,我们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做一道佳肴,更要学会做一道佳肴。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大学语文建设50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展不是一个人的一枝独
13、秀,要不断发展自己,把“和”文化传递给其他人,在社会的交往中不断实现人的更高更好地发展。不是各就其位,各得其所,而应该求同存异,容纳差异和错误,不是要取消不同意见,而是要集思广益,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二)和如音律和谐共生,音律讲究相互妥协相互依偎。“和”如悦耳的音律,不同的音阶不同的材质和空气接触,却流淌出山与水的传承经典。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提及:“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相辅相成。”不同的声音按照不同的音律汇合在一起,时而开心,时而悲寂,时而欣喜,时而壮丽,但都能打动聆听者。世界上无数国家发出了无数的声音,虽有各自不同的诉求,但无数的呐喊终将汇聚成共同发
14、展的潮流。和气生财,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气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前提,也是国家发展的前提。中国有着56个不同民族,不同的民族之间和谐发展,这离不开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作用。共同的目标是不同的民族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协奏出新时代的奋斗之歌。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个人的传承与发展,同样也需要整个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发展的动力和因素,通过传统文化窥见未来的发展,探析发展的路径,奏响新时代的协奏曲。时代的发展需要传承,文化底蕴是我们的强大生命力,团结一直流淌在中华各民族的血脉中,滋养着各个民族。时代的步伐可以快,信息更新的速度可以快,优秀文化的传承也应该加快步伐。(三)和谓之一,又非一作为一种
15、传统道德规范,团结的社会功用在于使群体和社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让人们在意志、行动、情感上和谐统一。团结在古代就有“和”的意思,“和”是和而不同为一,不是物质本质的一。左传昭公二十年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和不是用水做水的调味料,不是只弹琴或只谈瑟,若如此为之,将不能称之为和。和是不同的质的同一,和谐社会的建立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有战乱,有发展,有飞跃。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促成不同的文化,和文化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又应用到社会发展中。和谐是各个不同部分的相互包容
16、、相辅相成、此消彼长,从不同中追寻和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巨大的,所处的空间是宽阔的,发展的手段是多样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发展必须允许倒退的存在,发展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和不是和的同一,而是不同的同一。学习古代先贤关于和文化的描述,从和中理解人生的不如意;学习和文化,从和中感受几千年文化的变迁却还能合一。四、结语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的荆棘中走来,终将以最美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中国优秀传统典籍中蕴藏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们用无声的文字不停地呐喊,希望有人能打开布满灰尘的它。尘封在典籍里的优秀文化传统,跨越山河,跨越无数朝代,阅过无数先贤,它们忍受着无数个日日夜夜,只等待被翻开的那一天。这一天终将来临,时代的发展是底蕴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文化的发展,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象征,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无数优秀典籍中承载着无数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发展不是随意发挥,是传承和发展。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带着历史的味道走向新时代。新时代的今天无数优秀的典籍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中典籍里的中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经典典籍应是一种修养,练习传统书法应是一种习惯,诵读优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