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元宵节的习俗广东是中国大陆偏南沿海的一个省份。从古代起就是最早开展商品性农业的地区之一,你知道广东省元宵节的习俗吗下面办公室小编就告诉你广东省元宵节的习俗,一起看看吧!广东省元宵节的习俗广东的元宵节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以求桔祥。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桔祥之兆,偷不中者那么以不挨骂为桔兆。元宵节吃汤圆是众所周知的节日食俗,寓意“团团圆圆。而除了汤圆,在东莞还有一种元宵必吃的食物香丸。香丸圆圆的,直径约一厘米,是用晚造旱地
2、糯米浸7天后形成的冬至粉制作而成,空心,入嘴即化。在东莞,朋友亲戚相互串门时,总会接到主人家的几粒香丸,吃过表示与人结缘。广东元宵习俗元宵节又称灯节。从初十就开始“开灯,有大三星灯、小三星灯、百花莲藕灯、树头灯等,五花十色。“开灯晚,如果有去年元宵后出生的男孩子的家庭,要请外婆和亲戚朋友来家庆贺,俗称“做灯酒,以示祝贺“添丁。外婆要送小孩衣服、鸡、肉、米、酒等礼物,其他客人也要带些礼物。开灯时,要在宗祠或在神堂的正中央、两旁和大门口各挂一对莲花灯;另外在灶君、“床头婆神位、街上土地庙也要放上一个小灯。广州人过去在正月十二这天,还有替“床头婆开灯之俗,祈求床头婆保佑孩子平安长大。这灯称为“亚婆灯
3、,是用红、黄、绿几色彩纸糊成六角圆筒,然后粘合而成的小灯。正月十三在厨房里点灯,称“点灶灯,直点到十五元宵夜。正月十三要“试灯,即“试点元宵灯。十四是“上元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的前夜,各街道居民点纷纷搭彩棚,挂花灯,舞狮舞龙,预演元宵节日,也叫“试点。节前数天,街巷摊档,竞售各式花灯,争奇斗丽,称为“灯市,节日气氛浓郁。旧时,广州郊区的乡镇,还有在农历十六至十九日轮流闹元宵的旧俗。郊区人民讲究团结,为了方便各乡镇群众在元宵节时互相拜贺,十里八乡的乡民约定轮流进行元宵活动。原三元里乡的乡民至今仍保存在正月十八闹元宵的习俗,每逢此日,原十里八乡的居民都来参加活动,敲锣打鼓,唱歌跳舞,交朋结友,一
4、片欢乐祥和的景象。现在,广州的元宵灯会演变为每年的元宵之夜,广州各公园以及娱乐场所,包括街道两旁和珠江沿岸都张灯结彩,全城不分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彩灯琳琅满目。主要灯品有走马灯、夹纱灯、丝料灯、宫灯、各式形象纸扎灯、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花果灯、大型彩灯等,现在各式各样的霓虹灯也参加了节日行列,将广州打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海洋。汉族元宵节习俗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代汉族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
5、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送。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思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