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微距科学微距 数字数字 南极墙在天体坐标系中的投影(图片来源/维基百科)14 14 亿光年亿光年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千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答案。行星、恒星、星系等对我们来说都已耳熟能详,毕竟我们就生活在“普普通通”的银河系中。然而,宇宙中还有许多罕见且令人叹为观止的结构,比如一堵长达 14 亿光年的“墙”。由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丹尼尔波马雷德等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宇宙三维地图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宇宙结构“南极墙”。这堵“墙”包含了数十万个星系,其规模可以与迄今发现的宇宙第六大结构史隆长城相媲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541 541 万万暑期,平均每天有 541 万个账号在登
2、录环节触发人脸识别;其中因为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登录环节有 89.05%的用户被纳入防沉迷监管 电子游戏需适量 随着移动互联网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游戏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就能走进未成年人的世界。这种极大的便利撞上孩子们较差的判断和自控能力,使电子游戏被家长和老师视为“电子鸦片”,谈之色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运营机构副总经理许晨敏认为,如今游戏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是新兴的社交方式和文化载体,同时也在教育、医疗、公益等众多领域发挥着作用。“对于未成年人这样的特殊群体,游戏有一定的两面性,因此尽快出台针对未成年人游戏监护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十分重要。”声音声音
3、北斗三号系统有 30 颗在轨卫星、几十个地面站,星与星要组网、星与地要组网、地与地要组网,组网关系极其复杂,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服务连续不中断,也是极其复杂的问题。陈金平 北斗三号工程运控系统总师 陈金平 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新闻发布会上,北斗三号工程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通过三个方面介绍了北斗的地面保障系统。第一,建立了充分的故障处置预案。每一次故障出现,运维人员在及时进行处置归零的同时,也强化落实举一反三,建立积累故障处置预案库。第二,建立了充分的运维保障手段。在北斗三号系统设计当中,就把稳定运行工作作了充分考虑,同步安排了相应运行保障系统建设。第三
4、,建立了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北斗系统长期坚持“多方联保机制”,地面系统常设运维单位与卫星系统其他各类设备研制单位建立协调机制,共同进行管理维护系统。趣闻趣闻 可测量原子力的纳米可测量原子力的纳米“触角触角”实验室中的原子力显微镜 浙江大学胡欢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 IBM 沃森研究中心以及东华大学彭倚天教授团队合作发明出一种新型纳米球探针技术,可以精准测量纳米到微米尺度范圍的界面,填补了该尺度空缺,解决了纳米摩擦学领域的重要技术瓶颈。原子力显微镜被用于研究物体接触时的“力量”,其核心构件探针,如同昆虫的“触角”,能够将样品表面的作用力转换成微悬臂梁的弯曲,进而通过激光束探测到。“高能氦离子束可以聚
5、焦成为直径在 0.5 纳米左右的束斑,像一把超级小的刀,能够将材料在纳米尺度任意切割,但在硅材料衬底中注入高能氦离子束会形成隆起。”胡欢说,研究组进行了第一个利用氦离子隆起效应制造纳米球探针的实验。胡欢表示,该技术有利于促进纳米摩擦学、生物材料的测试和研发,对材料学、摩擦学、生物医学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研究论文刊发于学术期刊兰格缪尔。性别导致男女脑容量有别性别导致男女脑容量有别 海洋气象观测者-3 无人艇(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官网)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下属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的研究人员通过对 2000 多份大脑扫描的科学分析发现,人类大脑某些区域容量存在高度
6、可复现的性别差异。这种大脑容量性别差异模式与在大脑皮质尸检样本中观察到的性染色体基因表达模式相对应,表明性染色体可能影响大脑解剖结构在发育中出现性别差异。为了探索人类大脑中性别差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拉孜那哈和研究的主要作者刘思远(音译)博士及其同事们首先分析了人类连接组项目(HCP)收集到的神经成像数据。这些数据来自 976 名 2235 岁的健康成年人,结果揭示了特定皮质结构容量存在一致的性别差异。平均来说,女性的内侧和外侧前额叶皮质、眶额叶皮质、颞上叶皮质和侧顶叶皮质拥有相对更大的皮质容量;而男性则在腹侧颞叶区和枕叶区拥有相对更大的皮质容量,包括颞极、梭状回和初级视皮质。台风监测新台风监测
7、新“哨兵哨兵”2020 年第 3 号台风“森拉克”临近海南岛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一艘半潜式太阳能气象探测无人艇穿越了台风中心,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时观测数据。该无人艇名为“海洋气象观测者-3(MWO-3)”,是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牵头的台风观测项目组成部分。脑容量男女有别 无人艇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洪滨介绍,该无人艇搭载了气象和海洋观测传感器,通过北斗卫星传输数据,在这次海上观测试验中,提供了时间分辨率高达 1 分钟的实时观测数据,监测台风过境时海面各要素的详细变化过程。据介绍,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太阳能无人艇主动接近探测台风中心。相比传统的海洋浮标观测,无人艇能够机动应变航行观测,获取最优位置的实时观测数据,在台风预报、预警和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